国民党九大投日将领的人生结局

2013-06-24 12:02商豫
文史月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蒋介石日军

商豫

一、张岚峰(1902~1952):字腾霄,河南柘城人。早前任冯玉祥部炮兵团团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二十五师副师长兼七十四旅旅长。1933年春,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十九军军长。193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曾加入日本特务组织。抗战爆发后任河南柘城县民众抗日自卫军副司令,1938年6月经日军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劝降,投降日军。

1938年9月,日军北平特务机关委派张岚峰为“豫东招抚使”,他随即在商丘、宁陵、睢县、柘城、夏邑、亳县等地收罗游兵散勇、土匪武装,组建自己的军队。到1939年1月,共结集武装1.8万多人,乞得日军同意后编为豫东剿共军,辖3个师,他自称总司令。

1939年4月,张岚峰的豫东剿共军改名为中央和平救国军第一军,他仍任军长。日军拨给他军用卡车数十辆和大批武器弹药,令其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这时他的部队近两万人,步、骑、炮、工各兵种都有,军官教育团、学兵队、军械厂、面粉厂、被服厂,样样具备,超过了华北其他各省所成立的伪军及华北治安军。5月27日,汪伪政府委张为苏豫边区绥靖副司令兼第一军军长。

1940年6月29日,胡毓坤在开封举行就任苏豫边区绥靖主任典礼大会,张岚峰前去参加,张的部下1.5万人趁机携械投向国民党军队,但他又很快组织部队8000人。8月,汪精卫将张部编为汪伪和平救国军第一军,任命张为军长。1942年10月,又将张部改编为伪第二集团军。

1944年春,第二集团军又扩编为第四方面军,张岚峰仍任司令。此时,他共辖3个军10个师,号称10万人马。这是张部的顶峰时期。其部队分驻豫皖两省的12个县,设立了8个军管县。

1946年12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克巨野、取嘉祥,进而围攻驻金乡之敌方先觉部。蒋介石命令张岚峰率两个团配合十六军救援金乡。张率部于1947年1月初由民权车站出发,行至大杨集时,被人民解放军截击包围,经一昼夜激战,张部两个团几乎全部被歼。张只带卫队数十人南逃,当他逃到曹县青堌集附近时被解放军战士活捉。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岚峰被押到北京战犯管理处——功德林监狱进行学习改造。1952年,他因突发脑溢血,死于狱中。

二、郝鹏举(1903~1947):字腾霄,河南灵宝人。毕业于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22年参加河南督军冯玉祥的部队,后升冯部第二十五师炮兵团团长。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后,他投靠了蒋介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投奔了在西安的胡宗南,被胡任命为第二十七军参谋长。由于他不是黄埔嫡系,所以始终得不到出身黄埔的胡宗南的信任。于是郝鹏举情绪极端失落,开始散布对胡的不满,又因与军官家属发生“桃色事件”,被胡宗南逮捕关进监狱。郝鹏举买通看押人员得以逃脱。

1941年,自感前途渺茫的郝鹏举索性到南京投奔了汪精卫伪政府,先后出任伪军第一集团军参谋长、汪伪政府训练部次长、徐州绥署主任、淮海省省长兼第六路军总指挥、汪伪军委委员等职。曾多次与新四军作战。

日本宣布投降后,郝鹏举部被国民党收编,蒋介石任命他为新编第六路军总司令。1945年12月中旬,国民党大军北犯解放区。这时,国民党徐州剿总让他打头阵,他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前面是新四军部队,后面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大军,他的部队夹在中间,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他不想被消灭,经反复思考后,就派人与解放军联系,想投靠解放军。

1946年1月4日和1月7日,陈毅与郝鹏举通过两次见面会谈,郝鹏举决定投向解放军。1月9日,郝鹏举率所部四个师、一个特务团共两万余人,在台儿庄前线宣布起义。起义后改番号为中国民主联盟军,并发表《退出内战拥护民主宣言》。

随后,陈毅任命与郝熟悉的朱克靖为该部政治委员。但随着国民党军大举向山东解放区进攻,郝鹏举动摇了。这时,新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又给郝送上了一张“第四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兼鲁南绥靖区司令”的委任状。1947年1月27日,郝鹏举反叛,重新投靠了蒋介石。不幸的是,联络部长朱克靖被他抓走了,送往南京交给了蒋介石,不久朱克靖就被国民党杀害了。

郝鹏举叛逃后,我华野二纵在司令员韦国清的带领下,昼夜兼程追击郝部,于1947年2月5日晚在白塔埠将郝部包围。2月7日,经过一天激烈战斗,郝部大部被歼,郝鹏举本人也被解放军活捉了。原来,郝是在解放军去包围他的部队的当天,才从他的总部到达白塔埠的。

陈毅司令员在提审郝鹏举时,气愤地说:“你背叛人民,投降蒋介石,不该把我的联络人员逮捕去!”郝鹏举说:“我罪该万死。”陈毅说:“你这是自食其果!”1947年9月初,奉命原准备通过海上送郝鹏举到东北。走到威海后,由于海上经常被封锁,恐发生意外,又对其反动本质和罪行非常愤恨,押解负责人自行决定将其处死在威海城南大桥下的沙滩上。

三、吴化文(1904~1962):字绍周,山东掖县人。1920年从军,曾任冯玉祥部团长、韩复榘部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区司令。韩复榘因擅自撤出济南被蒋介石枪毙后,吴化文的手枪旅改为新四师,吴仍任师长。当时的山东省政府主席牟中珩与吴化文不和,曾多次排挤和打击他,这致使吴化文非常不满和愤恨。

1943年1月,吴化文投靠了汪伪政府,汪精卫任命他为伪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成为山东伪军主力。吴化文投敌后,曾在鲁中临朐一带制造过“无人区”。八路军三次发动讨吴战役,打得他的部队大败。1945年吴化文升任汪伪军委委员、蚌埠绥靖公署上将主任。

日军投降后,吴化文的部队被国民党收编,被任命为暂编第五路军总司令,因不被蒋介石信任,又被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二纵队。后来,王耀武为利用拉拢他,保荐他升任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第八十四师师长。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围攻济南,吴化文率部奉命守济南机场。共产党通过多方面对他做工作,在济南战役的关键时刻,他率部两万人举行战场起义,撤出飞机场,他这一举动,打乱了济南守敌的防御体系,动摇了敌人坚守济南的信心,缩短了战役时间。不几天,解放军就打下了济南。

吴化文起义后,他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任命吴化文为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吴化文曾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1959年起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吴化文因病逝世,终年58岁。

四、孙殿英(1889~1947):名魁元,字殿英,外号孙老殿,河南永城县人。1913年,孙殿英加入了豫西匪杆,贩卖鸦片,购买枪支,发展势力。1922年,他投靠了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被委任为机枪连连长。1924年秋,孙殿英率部在陕州哗变,东进洛阳,沿途抢劫,聚众数千人,编为十八路军,自称“河南自治军”总司令。次年春天,又投靠镇嵩军憨玉昆,被任命为旅长,随后又改投国民军三军任旅长,不久又升任师长。之后,再投山东督办张宗昌。1927年春升为军长兼大名镇守使。1928年5月,直鲁联军全线败退,孙殿英被蒋介石收编,委任为第十二军军长。

孙殿英率部驻防蓟县马兰峪一带,临近东陵。他得知慈禧太后墓内宝物很多,便以军事演习为名,派工兵营炸开慈禧太后、乾隆皇帝两座陵墓,将里面的珍宝文物盗掘一空,所得夜明珠、翡翠西瓜、万年灯等珍贵殉葬品装满五大皮箱。盗墓消息传出后,舆论大哗,要求惩办。孙看情势严重,乃多方设法,力求解脱,挑选了一批珠宝翠钻等珍品贿送权贵,请他们代为说情。因此,轰动全国的东陵盗宝案便不了了之。

1930年春,孙殿英看反蒋势力强大,他便投向冯玉祥和阎锡山。中原大战开始后,他看战局对冯阎不利,又向张学良投诚,张将孙部收编。九一八事变后,升为第四十一军军长。

1933年1月,日军三万余人向热河进攻,孙殿英奉命率部驻援热河。刚抵赤峰,即遭日军两个旅团及伪蒙军张海鹏部的猛烈进攻。孙率部阻击日军,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与敌相持七昼夜,歼敌四五百人。他的赤峰一战,博得了全国舆论的好评和当地人民的热情支援,1938年夏,蒋介石委任孙为新编第五军军长,在建制上归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勋指挥,移驻豫北林县的临镇。

1943年4月中旬,日军大举扫荡太行山区,孙殿英战败后,即投降日军,任伪新五军军长,移驻新乡。不久,又任伪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兼豫北保安司令。这期间,曾多次与八路军作战。

日本投降后,孙殿英投靠蒋介石,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新编第四路军总指挥,仍驻豫北。1946年10月,他率部进驻汤阴。1947年4月,人民解放军围攻汤阴城,派人入城劝孙弃暗投明,悬崖勒马。但他认为国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最终胜利的还是国民党,因而拒不投降。5月1日下午城破被俘。

孙殿英是个“大烟鬼”。在关押期间,有一次他的烟瘾上来了,在室内直碰头,叫喊,哭泣。看管人员没办法,只好跑到敌占区给他弄来点烟土,他见看管人员拿着烟土来了,跪下便磕头,并说:“我的八路爷,您可给我弄来大烟啦,我咋感谢您呢?”这让看管人员哭笑不得。这年秋天,由于他身患重病,经医治无效,死于狱中。

五、庞炳勋(1879~1963):字更陈,人称“庞瘸子”,河北省新河县人。毕业于东北测绘学堂。早年投军清兵,后到孙岳部任职。此后,他参加了直皖战争、两次直奉大战和北京政变。1925年2月,庞炳勋被孙岳提拔为第二混成旅旅长。以后他随孙岳转战河南、陕西、天津等地。孙岳占领天津后,任命庞炳勋为天津镇守使,同时晋升为陆军少将。

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庞炳勋加入了北伐军的行列,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军,接受唐生智的指挥。不久,他又投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1930年,庞炳勋率部参加了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后,张学良将庞部改编为步兵第一师,庞任师长。1933年1月,庞炳勋率部又参加长城抗战,消灭了不少日军。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18日,日军继续南进,庞炳勋率部在沧县以北的姚官屯一线对日军矶谷第十师团进行阻击。战况空前惨烈,坚守七天七夜,杀伤大量日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庞炳勋部也死伤惨重,有一个团只剩下300多名士兵,因此,不得不撤出战斗。

1938年2月中旬,庞炳勋部奉命守临沂,参加台儿庄会战,阻止板垣师团南下。3月10日,板垣师团向临沂县城发起猛攻,战斗异常激烈,庞炳勋率领五团子弟兵拼死抵抗。日军虽反复冲杀数昼夜,但不能前进一步。不过由于敌众我寡,庞军渐感不支,情势万分危急。

3月12日,张自忠率部急行军赶到临沂郊外。临沂守军见援军已到,士气大振,开城出击,喊杀声震天。张、庞两军内外夹攻,势不可挡,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板垣师团败退90余里,缩入莒县城内。

3月25日,板垣师团经过休整卷土重来,再次猛攻临沂。庞炳勋率部再次与日军浴血奋战。张自忠率五十九军回师增援,再加上其他增援部队,他们联合起来在3月30日拂晓全线发起反击,又将板垣师团赶出30余里,解了临沂之围。这是临沂之战的第二次胜利。

这次作战结束后,增援部队全部调走,临沂仍由庞炳勋孤军坚守。但此时庞炳勋的全部兵力还不足一个旅。4月19日,板垣师团第三次围攻临沂城,庞炳勋指挥部队作了一番抵抗后就退出了临沂,撤到郯城以南布防。

1941年5月,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遭到严重打击,退出中条山区。当时庞炳勋已年过花甲,身体不佳,曾三次提出辞职,未获批准。10月,庞炳勋指挥第四十军对汤阴至安阳间的平汉路进行了一次破袭战,使日军铁路运输中断半月之久。

1942年6月,日军对太行山地区进行“扫荡”,庞炳勋退往深山区消极避战。1943年4月,日军抽调五万余人,“扫荡”太行山区。中旬,日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分成十几路,向庞炳勋防地扑来。各军防地先后被突破,庞炳勋没有组织迎击,而是带领集团军总部和四十军军部向深山区转移避战。

4月29日晚,庞部在距陵川24公里的九连窑附近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总部人员大乱。转移中庞炳勋本来是坐在抬椅上的,战斗打响后,抬他的人不知去向,只有他和他的儿子庞庆振(时任总部参谋)以及两个卫士躲在了一个山沟里,与军部失去联系。当夜,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集合被打散的总部和军部人员突围南下。第二天天亮后,庞炳勋发现敌人已经退去,部队也已经转移,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便向东走,企图返回林县寻找部队,行至辉县三郊口附近时,又遇日军,在群众的引导下藏在半山腰上的一个山洞里。

数日后,已投降日军的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得知庞炳勋隐藏的山洞以后,立即报告了日军。日军派了一个叫田中彻雄的少尉带领十余人,由孙殿英的秘书李国安带路,找到了庞炳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庞炳勋于5月7日半推半就地跟随日本少尉到了日军所在地新乡,正式投降了日军。5月23日,汪精卫伪政府任命庞炳勋为伪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944年初,庞炳勋调任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并带去一个独立团。在此期间,庞炳勋既接待南京汪精卫伪政府的官员,也接待重庆国民党政府的官员,他的公署成了蒋汪合流的一个场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庞炳勋急忙致电蒋介石,表示戴罪开封,听候发落。蒋介石复电慰勉并委以先遣军司令,庞炳勋转而又为蒋介石卖力,阻止八路军进城对日军受降。

10月,庞炳勋的四十军进攻华北解放区,在邯郸一带被解放军歼灭。此后,他不再担任军职,只任挂名的国防部咨议的虚衔,在开封闲居,不久迁居到四十军防地新乡,后迁居郑州和南京。

就在南京解放前不久,庞炳勋携带他的姨太太和一双儿女,随他的老部下李振清到了台湾,居住在台北市,与孙连仲合开一家餐馆度日。1963年1月,庞炳勋病逝于台北,时年85岁。

六、孙良诚(1893~1951):字良臣,天津静海人。早年投冯玉祥部当兵,后历任冯部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27年4月参加北伐,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三军军长,1928年5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

1930年3月,孙良诚参加了中原大战,任反蒋联军第二方面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失败后下野回天津闲居。1933年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骑兵挺进军军长,失败后又赴天津。

1939年,蒋介石委鹿钟麟为冀察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鹿又委孙良诚为冀察游击总指挥。在他任职期间,与八路军不断发生冲突。1942年春,孙部由于受各方面制约,难于发展。孙良诚和部下赵云祥、王清瀚等人商议欲投南京日伪政府。王清瀚先派郭念基、谢天祥到开封见伪绥靖主任刘郁芬,刘郁芬派参议宋若愚持其介绍信同郭、谢前去南京见汪伪政府参谋总长鲍文樾。他们见到鲍文樾后,就向鲍说出王清瀚的要求:孙良诚当方面军总司令,下编两个军五个师。鲍听后表示完全同意王清瀚所提条件,并且指定由刘郁芬负责与孙良诚商议办理。

郭、谢回山东定陶后即向孙报告他们与南京汪伪政府接洽情形。孙良诚想投敌,但到发表投敌通电时,又觉得不光彩,赵云祥想出一个自欺欺人的办法。他派郭念基、谢天祥到归德(今河南商丘)与张岚峰及其顾问松室孝良联系,要求派遣日伪军对其部下包围威胁。张岚峰、松室孝良当即答应,并派大批日伪军将赵云祥部驻地曹县一带村庄团团包围,高喊“缴枪不打,赶快投降”。此时正是凌晨,赵部官兵尚未起床,突闻被日伪军包围,都惊慌失措。

赵云祥一面命令各营严守阵地,不准打枪。一面召集旅团长开会。旅团长因为莫名其妙,默默无言,只说唯师长之命是听。赵说:“打则同归于尽,降则还能保存实力,再图良策。”赵见大家无异议,便命令将早已准备好的汪记党旗,按规定的暗号向日伪军挥舞,日伪军当即撤走,赵云祥亦于当日通电投降日伪。次日,孙良诚与王清瀚在定陶也通电投敌。

孙良诚投敌后,引起了部下许多有血性的官兵的痛恨。参谋长傅二虞首先将于飞游击大队拉走,接着团长段海洲、孙兴斋等也率部离开了孙良诚。

1942年6月,南京伪政权派其参谋总长鲍文樾携带大批委任状和慰劳品,到定陶、曹县一带点编孙良诚伪军。点编后,孙部的编制番号如下:孙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参谋长甄纪印,总参议郭念基,辖第四、第五两军,第四军军长赵云祥,第五军军长王清瀚,共计三万多人。不久,伪开封绥署主任刘郁芬调职,孙良诚继任。至此,孙良诚等人以汉奸代价换来了地盘和地位。不久,汪伪政权又把孙良诚部调驻扬州、泰州、南通一带,改任他为伪苏北绥靖主任。

1945年5月下旬,八路军方面派周镐(字道隆)到扬州策反孙良诚。周向孙提出三个方案:一是立即宣布起义,二是待机起义,三是先交朋友。但孙没有接受,而是接受了蒋介石委任的先遣军司令,抗拒新四军。第四军军长赵云祥被迫在盐城起义后携款外逃。

1946年1月间,孙部在滁州被缩编为第五纵队。1947年孙部调驻寿州,又缩编为第一保安纵队。1948年11月,孙良诚升任为一○七军军长,率部到徐州参加淮海战役。这时,留在孙、王两处的周镐和朱振山又向孙、王提出两点建议:一、立即通电起义,将部队开赴解放区休息整顿;二、原地不动。孙、王不听周、朱劝告,率部向徐州开拔,行抵阜宁城西20余里之邢家围子,被解放军四面包围,被迫放下武器。

孙、王放下武器后,解放军对之极为优待。这时刘汝明部驻在津浦线上的蚌埠,为了争取刘汝明投靠人民,孙、王愿意做劝降工作。周镐陪同孙、王前往蚌埠与刘汝明接洽,孙、刘见面后,刘严厉责问孙为什么投降共产党,孙把责任完全推到王清瀚身上。刘汝明将王清瀚和周镐解送南京,蒋介石下令将王、周杀害。不久,孙良诚去南京,后移居上海,上海解放时被俘,1951年死于狱中。

七、李长江(1890~1956):原名永发,又名德标,江苏南京人。年轻时做过瓦工,因不堪工头虐待,于1912年赴江西投军,到李明扬的第十四团。北伐攻克南昌时,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师副师长的李明扬火线负伤,李长江在枪林弹雨之中将李明扬背出五六里路使其得以脱险,从此二李长达40多年的友谊就开始了。因李长江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职务从班长一直晋升到团长,后任驻睢宁第五战区游击司令部第二路游击司令。1937年12月,李长江率7000人投奔李明扬,二李合作从此开始直至1941年2月。

黄桥决战前,李明扬任国民党军鲁苏皖边区游击军总指挥,李长江任副总指挥。黄桥大战时,李明扬和李长江隔岸观火、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韩德勤被打得狼狈不堪。韩兵败黄桥后,密告蒋介石,言黄桥之败,罪归“二李”,并言“二李”私通新四军。蒋介石遂下令调“二李”去襄西与日军作战。李明扬为应付蒋介石,撇开李长江,打着中立旗号去打游击。李长江仗着手下一支劲旅,拒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赖在泰州不走。韩德勤无奈,只好巧立各种名目,压缩李长江部编制,克扣军饷。李长江忍气吞声,在艰难中度日。

在日军压迫与韩德勤的排挤下,二李的部队处于粮饷弹药难以为继的窘境。恰在这时,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南浦所部由泰兴进占黄桥,他看准了李长江的实力,便对李进行诱降。刚开始,李长江很犹豫。他很清楚,投日后就成了货真价实的汉奸,新四军是不会放过他的。在他艰苦度日的时候,新四军的粟裕慷慨解囊,多次送钱送粮,并多次做工作劝他投奔新四军。如果投降新四军,自己花天酒地、妻妾成群的日子就到了头。况且日本人、蒋介石都不会饶过他。

李长江一直都在犹豫。1941年2月的一天,扬州日军南浦大佐派人给李长江送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李副总指挥人才难得,现在却在受闲气,如果能投奔皇军,前途无量。并许诺两个条件:一、李长江部改编为和平军第一集团军,由李长江任中将总司令,一切费用武器装备由日方供给;二、在日军解决苏北新四军及韩德勤后,由李长江任江苏省主席。

李长江看完信,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投靠日军。

1941年2月13日,李长江在泰州率所部八个支队公开投降日伪。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第一集团军,李任总司令。该部下辖四个师两个旅又一个独立团。驻江苏泰州、江都、靖江地区。兵力约1.2万人。

新四军得知李长江投敌后,立即决定对李部进行讨伐。任命粟裕(当时为苏北指挥官)为讨逆总指挥,叶飞为副总指挥。叶飞的一旅为左路军,王必成的二旅为中路军,陶勇的三旅为右路军。2月18日,讨李战役开始。一师主力沿海(安)、泰(州)公路向西进攻。在取得姜堰和苏陈庄等战斗胜利后,19日拂晓,三路大军向泰州猛进,傍晚直逼泰州城下。

当晚,新四军开始攻城。李长江惊慌失措,急令部队凭借工事拼死抵抗,妄图等待日军增援。第二天凌晨3时许,王必成的中路军破东门而入泰州,陶勇的右路军从西门突入城内,锋芒直逼李长江司令部。李长江见大势已去,急忙换上便衣,潜出泰州,落荒而去。拂晓,战斗结束。是役共俘李部官兵5000余人,并争取李部两个支队战场起义。

此战后,李长江又收拢残部,重整兵马。1942年4月,他的部队改编为五师一旅。1943年12月被撤消番号,所部编入第五集团军序列,其中又有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师三个师于1944年11月调隶第二方面军序列。

其实,李长江投奔日军后,日本人对他并不相信,1942年7月,日军头目襄吉以召开苏北驻军将领会议的名义强邀李长江去扬州赴宴,李长江在宴会上虽然高度警惕,但还是中毒了。后虽经多方治疗保住性命,然大脑神经受损严重,终日精神恍惚,有时清醒,有时迷糊,身体状态每况愈下。1943年12月,日伪调李长江去南京任伪军事参议院上将副院长,改编了其所辖部队。1944年1月,李长江含泪离开泰州至南京赴任,永远没能再回泰州。

李长江自离开泰州调往南京后一直患病,几乎成了废人。抗战胜利后,在李明扬的照顾下去上海治病,解放后他分别在上海、南京、江西等地居住,在这期间,由于患病在身,行走不便,平日深居简出,几乎足不出户。1956年12月,病逝于江西省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

八、叶蓬(1896~1946):湖北黄陂人。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年仅15岁的叶蓬加入学生军,走向前线。1912年南北议和后,叶蓬被送入湖北陆军小学,然后经陆军中学、入伍生一步步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军校毕业后的第二年,能文、善书法、多才多艺的叶蓬被派为军事裁判所监狱长。1923年,夏斗寅招揽鄂籍保定生整训队伍,叶蓬经夏的参谋长万耀煌引见进入夏部,当了一名营长。

1931年2月,蒋介石为了奖励夏斗寅在中原大战中率部卖命的“苦劳”,让其兼任了武汉警备司令,夏将时任团长的叶蓬调到司令部担任参谋长。因为夏还兼任十三军军长,所以司令部的日常事务便由叶蓬负责。叶任参谋长时,结识了汉口的巨商富贾、过往的军政要员,为日后的发迹奠定了基础。1932年,夏斗寅升湖北省主席,叶蓬见机行事,重贿军政部长何应钦,接任了警备司令一职。

叶蓬在武汉任职期间,武昌的一起掘金案把他卷入其中。此案被盗方、国民党元老孔庚在省主席张群的欢迎酒会上,公开指责叶在掘金案中受贿,他不甘示弱,当场骂孔庚倚老卖老。两人唇枪舌剑,把个新主席的就职仪式闹得不可开交。张群见叶蓬竟敢在自己的就职典礼上与人对骂,不由大怒,面斥叶蓬狂妄,令其退席。

1935年,江洪暴溢。当时省主席张群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叶指挥防汛抢险,叶在督阵抢险过程中,以挑土不力的罪名枪毙一民工。张闻讯,怒斥叶未经上报擅自处决,目无长官。于是以“贪图己功,草菅人命”为由,将叶调离堤防前线。

接下来,叶蓬以武汉警备司令部的名义在汉口刘祥药园举办“防空演习展览”。在演习场悬挂“东北失地图”,大书“还我河山”,并以象征倭寇的半截人形和红圆心(影射日本国旗)作为射靶,进行实弹射击。此事为日领事馆侦知,提出抗议,要求对其撤职查办。当时的蒋介石怕惹恼日本人,电令湖北省主席张群全权处理。叶蓬因此被撤职,宣布“永不录用”。

此后,叶蓬跑到南京,加入属于国民党少壮派的“复兴社”,并密谋刺杀张群。事情败露后,由于有特务组织和何应钦作后台,此事未得到深究,后改名叶一忠,任铁道部路警总局局长,后调回武汉再次重操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旧业。武汉沦陷后,叶蓬跑到香港。

1939年初,叶蓬在香港经周佛海介绍,投入汪精卫汉奸集团,以“惟一将才”的身份成为汪伪国民党十个中央监委之一。同年12月,汪精卫开办汪伪中央陆军将校训练团,叶任教育长,次年,任汪伪武汉绥靖主任。1942年,任汪伪军委会参谋本部部长,继而改任汪伪陆军编练总监。1943年,叶任汪伪陆军部长后,以军事考察团团长之名赴日考察,在日期间,发表了“矢忠日本”的认贼作父、臭名昭著的广播讲话。1945年,叶蓬再次由南京回到汉口,接任伪湖北省省长兼保安司令和武汉绥靖主任。

1945年8月11日,蒋介石给叶发了一份电报,委任他为“新编第七路军总司令”。当时,叶尚在南京,无法立即执行蒋的命令。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19日,叶蓬电告蒋介石,表示他正在“间道入鄂”,将“统率所部,遵令办理”。回汉后,叶蓬就任新编第七路军总司令,但所部伪军将领,各自投靠了新主子,不听叶的指挥。蒋介石看叶蓬已无利用价值,就毫不客气地下令将叶蓬逮捕。

宪兵十二团逮捕叶蓬时,叶显得很平静,什么也没说,只是回里屋换了一身衣服。也许他早就料到这一天会到来。倒是叶的原配夫人很紧张,连忙拿出金条,欲塞给宪兵,但谁也没敢接。叶蓬被逮后先关押在武昌、汉口,后移南京。1946年冬,经蒋介石批准,叶蓬被枪决, 成为抗战胜利后第一批被惩办的大汉奸。

九、任援道(1890~1980):字良才,江苏省宜兴县人,早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平津警备司令。1935年,日军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时,他当上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

1937年12月,日军进占南京后,任援道利用权术收编了镇江鱼雷学校的三艘炮艇及部分官兵,还收编了太湖里的部分游击部队和国民党的散兵游勇一万多人马,投靠到“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梁鸿志的帐下,先任绥靖部长,后任“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下辖七个师和一个独立团,很快就成为维新政府中的一个实力派人物。1938年春的一天,他在南京乘车外出时,遭到爱国志士的枪击,但没击中要害,只受了些轻伤。

1939年6月19日,任援道参加了汪精卫、梁鸿志的上海会谈,会后发表声明,支持汪精卫组建伪政府。8月25日,汪精卫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有240人参加,组织起伪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被指定为伪国民党“中央委员”。1940年1月22日,随日本顾问原田永吉到达青岛,参加“汪、梁、王”青岛会谈,结束后即组成汪伪国民政府筹备委员会,任为委员,并担任“警卫组长”,这大概是他握有兵权的缘故。1月29日,伪维新政府宣布解散,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他从“维新政府”要员一变成为汪伪政府中的巨奸。

1940年3月31日,任援道被任命为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所辖部属一律不变。4月4日,苏浙皖绥靖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群丑弹冠相庆,任当然十分得意,并组建了绥靖军军官学校,亲任校长,培植亲信。

任援道在汪伪政权中先后任伪职达13项之多,几乎兼全了汪伪政权各重要委员会的委员,如汪伪国民党中委、汪伪中央政治委员、汪伪最高国防会议委员等,主要实职有: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伪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代院长,伪海军部部长,伪江苏省省长(主席),伪苏州绥靖主任公署主任,伪江苏省保安司令,伪上海市市长,这牢固地确立了他在汪伪政权中的地位。

在抗战初年,任援道就搜罗了一帮人马,有了自己的武装。并把他儿子任祖萱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1941年将其安插在伪第一方面军任教导旅旅长,不久又提升为伪第二军第四师师长。李士群任伪江苏省主席时,他还将儿子推荐为伪省政府十个成员之一。1941年5月日伪开始“清乡”,他作为汪伪政府清乡委员会的委员,推荐儿子任祖萱为清乡委员会中的“招抚整编委员会”委员。任祖萱是个典型的吃喝嫖赌俱全的公子哥儿,他的部队在宜兴驻防过,据宜兴老人讲,军纪极坏,以“清乡委员会”、“招抚整编委员会”的名义搜罗零散武装与武器,在许多交通要道设卡收税,给宜兴人民造成极大危害,留下极坏的影响。

1941年以后,日伪为了建立稳固的后方,在占领区进行大规模的“清乡”、“扫荡”。任援道的伪第一方面军极为卖力,他以伪海军部长的身份抽调海军舰艇配合,封锁重要交通河道和太湖等重要湖泊,成为日军的主要帮凶,杀害了许多抗日志士和无辜群众。

1942年6月1日,任援道陪同褚民谊代表伪中华民国政府访问日本,觐见日本天皇裕仁,翌日会见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对主子点头哈腰,极尽奴颜婢膝。

日本投降后,任援道率部归顺重庆国民政府。蒋介石委任他为先遣军总司令,负责京(南京)、苏(苏州)一带治安,所有伪司令官原统辖之军警、保安团队以及江苏省、南京附近各种部队统归其指挥。汤恩伯的第三方面军空运到京、沪后,他交出部队,蒋介石委派他为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他不去上任,而是到上海悄悄地隐居起来。此后,他见汪伪群奸纷纷落网,就害怕起来,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也会落此下场。于是就以200根金条贿赂有关方面,举家迁往香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香港,他觉得香港也不安全,于是又举家远飞加拿大定居。1980年,他在加拿大病逝。

猜你喜欢
蒋介石日军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蒋介石对江湖习气的爱与恨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蒋介石阅兵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