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桂芳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
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两种不同体位的临床比较
苏桂芳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患者术毕回室后的最佳体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舒适度。方法 将 60 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不完全侧卧位,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比较两组体位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记录。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术前对体位的耐受时限、舒适感,术后对预防呕吐引起的误吸、窒息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不完全侧卧位更适合于全麻手术后患者。
卧位;应用;全麻术后
全麻患者手术后采取的传统护理体位是: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引起误吸甚至窒息[1,2]。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到该体位患者容易发生刺激性咳嗽和不舒适,耐受时间有限,同时对预防误吸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探索最佳术后体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3月,在本科室住院的患者中选择需要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5~75岁。同年4~6月,在本科室住院的患者中选择需要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6~72岁。两组患者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取不完全侧卧位,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两组患者于术前进行相应的体位试验,术后回室立即安置于所训练的预定体位。不完全侧卧位操作方法:将患者安置于平卧位与90°侧卧位之间,约30°~45°的侧卧位,头下垫软枕,枕头的高度稍低于肩至颈的距离,呈头略低位,呕吐物流向鼻咽腔然后从口角流出,减少误吸的发生[3]。下侧下肢伸直,上侧下肢弯曲,双上肢自然弯曲放在胸前,稳妥固定好各种管道,背后垫靠背枕,枕头长度约为胸椎至骶骨,枕芯要饱满,具有一定的弹力度和支撑力,每2h左右帮助更换体位卧于另一侧。
1.3 观察指标
采用客观数据记录及舒适度问卷调查的方法,由专人负责,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对所安置体位的耐受时限、舒适感、接受程度;术后对体位的耐受时限、呕吐时引起误吸、窒息情况。
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体位效果比较
表1显示,试验组患者对所安置的体位接受程度,耐受实限,舒适度,预防呕吐引起的误吸、窒息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3.1 传统体位的特点
患者身体平卧,头偏向一侧。颈部呈不同程度扭转,导致气管入口处呈不同程度的扭曲状,患者自觉颈部疲劳不舒适,易发生刺激性咳嗽,耐受时限短,不愿意接受[4],会自行将偏侧的头转正。由于气道不畅通,呕吐物容易滞留引起误吸和窒息。
3.2 不完全侧卧位的特点
①患者颈部与身体在同一条轴线,头部略低,气道畅通,呕吐物易于流出[5]。②侧卧位有利于循环功能和氧和功能的改善[6,7]。③采取30°~45°的侧卧,后背垫长靠枕,受力点在整个后背和臀部的一侧,避免了对关节和骨突处的压力和剪切力,便于预防压疮,特别是利于保护肩周组织。患者感觉舒适不易疲劳。同时不影响腋中线、腋后线部位的引流管放置。④变换体位时四肢的被动活动度大,可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8]。
不完全侧卧位在术前试用中易于被患者接受,患者舒适感较好,术后有利于预防呕吐引起的误吸、窒息,有利于皮肤护理。
[1]许旭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增刊:161-162.
[2]张静,赵琦,陆蓓娜,等.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两种体位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83.
[3]辛绍伟,孙宣.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体位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 2002,8(6):461-462.
[4]陈跃文,石如.硬脊膜外麻醉术后6h体位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78.
[5]冯彩娟.麻醉复苏期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27-28.
[6]吴艳,韦靖艾.侧卧位通气在体外循环术后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27):118-119.
[7]吴威士,罗敏.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侧卧位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9): 589-590.
[8]张云霞,荣春芳.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后护理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16-17.
R614
:B
:1671-8194(2013)02-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