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佐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2013-06-23 13:56何子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期
关键词:术腔真菌性鼻窦

何子瑜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1447)

手术佐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何子瑜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1447)

目的 研究与探讨手术佐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鼻 -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6 年 5 月至 2011 年 6 月收治的真菌性鼻 -鼻窦炎患者 42 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根据病变不同程度和范围采用不同术式,术后辅助使用抗真菌药物冲洗鼻腔和鼻窦,3 例侵袭性患者术后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 全部 42 均成功治愈,术后 6 个月行鼻内镜检查可见创面愈合良好,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黏膜上皮化,腔内无异常病变及分泌物。继续随访 6 个月 ~2 年无复发,治愈率为 100%。结论 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方法,局部抗真菌药物的辅助使用对于预防真菌复发有重要意义。

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抗真菌药物

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能与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增加有关[1]。同时,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检工作的广泛开展,也提高了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现率[2]。2006年5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42例,采用手术佐用抗真菌药物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17例,女25例;年龄23~76岁,平均48岁;病程6个月~7年;非侵袭性39例,侵袭性3例;单侧发病36例,双侧发病6例;病变以上颌窦为主,7例累及筛窦,2例累及蝶窦。患者以鼻塞、鼻流脓涕、涕中带血、头痛为主要症状。鼻内镜检查鼻道积脓14例,中鼻道多发性鼻息肉11例,鼻中隔患侧偏曲8例,下鼻充血、肥大2例,其余7例未见鼻腔异常。CT影像学检查见病变鼻窦腔不均匀密度增高影,软组织窗位可见高密度钙化影,部分患者有鼻窦骨壁吸收破坏。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中对于鼻中隔偏曲和下甲肥大等解剖异常者,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下甲成形术,彻底切除鼻道及鼻腔内黏膜坏死、钩突、息肉等所有病变组织;后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行鼻内镜下上颌窦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对于窦腔内病变无法清理的,行下鼻道开窗术清理;病变累及筛窦者,行筛窦开放术,病变累及蝶窦者,行蝶窦开放术;术毕采用氟康唑冲洗术腔,确认无病变遗留后填塞止血膨胀海绵。术后1~2d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取出鼻腔填充物,术后1周鼻内镜下行术腔清理后以氟康唑冲洗术腔,每周1次,连续3~4次。对于侵袭性患者除上述局部抗真菌药物清洗外,给予静脉滴注氟康唑或口服伊曲康唑进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出院后定期行鼻内镜下行术腔清理,42例均连续复诊至术后6个月。

1.3 病理检查

术后将切除病变组织全部送病理学检查。42例病变组织光镜下均见真菌菌丝及孢子,其中39例黏膜中无真菌菌丝,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3例鼻窦黏膜中有真菌菌丝,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原菌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病原菌构成情况

2 结 果

全部42均成功治愈,术后6个月行鼻内镜检查可见创面愈合良好,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黏膜上皮化,腔内无异常病变及分泌物。继续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治愈率为100%。

3 讨 论

一般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多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射治疗等情况有关,也可能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3]。但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健康体检的广泛开展,该病发现率逐年升高,表明在机体抵抗侵袭能力下降时,致病菌也可侵袭某一局部。真菌性鼻-鼻窦炎按病理学依据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和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两大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真菌感染仅局限在鼻窦腔内,而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真菌感染不仅位于鼻窦腔内,且同时侵袭鼻窦黏膜及骨壁,并可向鼻窦外周围结构和组织发展[4]。真菌性鼻-鼻窦炎一般以上颌窦单侧发病最为常见,其次为筛窦、蝶窦,额窦发病极为罕见。

CT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真菌性鼻-鼻窦炎有重要意义[5]。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主要症状为鼻塞、鼻流脓涕、涕中带血、头痛,与普通鼻窦炎症状相似,较难早期诊断,易发生误诊误治。本组病例CT影像学检查中病变鼻窦腔不均匀密度增高影,软组织窗位可见高密度钙化影,为诊断特征。且本病无论是否属侵袭性均可出现骨质破坏,本组CT影像学检查中部分病例可见鼻窦骨壁吸收破坏。同时,鼻内镜下取病变组织检验对于本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意义。

对于真菌性鼻-鼻窦炎,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6]。手术可以有效清理窦腔内病变组织,并通过扩张窦口保证通气和引流畅通。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开展,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治愈率有了大幅提高。本组42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通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根据病变不同程度和范围采用不同术式,术后辅助抗真菌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全部患者均成功治愈,术后6个月行鼻内镜检查可见创面愈合良好,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黏膜上皮化,腔内无异常病变及分泌物。继续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治愈率为100%。

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有复发的可能,发生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如发生误诊误治、手术有真菌残留等均会导致复发。笔者认为,本组病例未发生复发与手术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关。正常情况下,即使手术成功完成,术腔仍有真菌残留的可能,残留菌丝增加了术后复发的风险。手术配合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抑制术腔内残留菌丝生长繁殖,最终将其杀死,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本组病例术后采用氟康唑冲洗术腔,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更为充分的发挥药物抗真菌作用,同时又减小了全身性治疗的毒副作用[7,8]。而对3例侵袭性患者,除给予局部抗真菌药物清洗外,还给予静脉滴注氟康唑或口服伊曲康唑进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从而消灭术腔外周围结构和组织的真菌残留,避免真菌残留导致复发。此外,笔者认为对于预防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复发,术后复诊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措施。术后复诊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复发早期病变,并通过局部手术予以及时清理。但在临床治疗中,患者极易忽视术后随访,待疾病复发不得不进行再次手术。

综上所述,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方法,局部抗真菌药物的辅助使用对于预防真菌复发有重要意义。

[1]刘海根,王元生,易娟.4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治[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6):799-800.

[2]王菲.真菌性鼻-鼻窦炎31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4): 30-31.

[3]覃文格.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再手术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 2009,31(7):573-575.

[4]张正艳.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68例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0):52.

[5]刘亭彦,彭华光,蒲章杰,等.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12):777-778.

[6]王钟岩,邱小平,张文,等.真菌性鼻窦炎49例诊治报告[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6):717-718.

[7]张翔.真菌性鼻-鼻窦炎31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09,15(17): 2696-2698.

[8]Fokkens W,Lund V,Mullol J,et al.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2007[J].Rhinol Auppl,2007(20): 136.

R765.4+1

:B

:1671-8194(2013)02-0147-02

猜你喜欢
术腔真菌性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脱细胞真皮填塞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腔效果分析*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乳突根治术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再植入病例分析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高危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