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花 王淑霞
(河南省漯河市二院儿科,河南 漯河 46630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治疗分析
曹秋花 王淑霞
(河南省漯河市二院儿科,河南 漯河 466300)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临床治疗。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近 2 年内收治的 140 例早期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140 例患者自愿随机分为两组各 70 例,治疗组的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需要及早进行治疗,但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可以使用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治疗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危险性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很可能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在患者的后期治疗中遗留下很多后遗症,如患者智力发育较晚、较差等,且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差异。本次研究针对该病症,收集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联合治疗及常规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分析,研究临床早期治疗的差异,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14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58例,患者的年龄在1~2周,胎龄32~39周左右,体质量1500~3700g间。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影像学检查,140例患者均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包含轻度54例,中度51例,重度35例。按照患者家属自愿的原则,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70例,治疗组7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1~2周,胎龄32~38周,体质量1500~3700g;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1~2周,胎龄32~39周,体质量1500~3700g,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通过检查,140例患者均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给予患者脑蛋白、胞二磷胆碱、注射用辅酶、三磷酸腺苷钠、复方丹参等常规药物治疗,药物药量按照患者年龄、体质量进行分配;治疗组患者使用联合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播放音乐、协助患者进行体操或身体活动,每天2次,每次20min,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与家属配合,增加每天对患者的抚摸、言语等方法[1]。完成治疗周期后,将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结果,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预后影响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情况采用数据对比,均使用SPSS14.0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查,以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1.4 观察项目
本次研究分析主要针对患者在早期治疗完成后的发育情况,包括患者智力、身体等发育,并以回访过程中的预后影响情况进行比较,根据预后不同情况制定满意度指标[2],通过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出现,患者没有明显的药物反应情况。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差异较为明显,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详细比较情况按照3、6、12个月的运动、语言、动作与社交行为进行对比,主要内容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内的发育得分情况对比(χ—±s)
治疗组在身体发育方面,包括智力、运动情况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情况差异就较为明显,在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各方面发育情况更为优异,差异一直较大,均为P<0.05。临床对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140例患者家属均收到调查结果,治疗组的满意度情况同样高于对照组患者,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比较[n(%)]
新生儿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发生情况较多,多为早产患儿,这种病症会对患者的后期发育形成较大的影响,主要涉及到患者的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等方面,包括患者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动等,因为该病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大脑造成较强烈的影响,产生患者大脑、身体组织及神经功能的差异。因此,在治疗时,需要对该病症进行及早治疗,早期治疗的药物较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明显,然而在实际临床期间,外界的其他影响也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3]。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差异主要就集中在药物使用外的联合治疗,通过音乐、身体抚摸及言语影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两组治疗结果P<0.05,差异显著。同期,在回访结果例,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也较大,治疗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较少,证实在后期影响当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优异。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危险性较强,治疗需及早进行,防止病症对患者大脑及身体的进一步影响,临床治疗可采用联合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2.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52-453.
[3]李敏遐,李伟明,候燕明,等.HIE患儿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2):104-105.
R722
:B
:1671-8194(2013)02-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