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和垂体后叶素的效果比较

2013-06-23 16:28赵晶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4期
关键词:后叶素血运止血带

赵晶清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妇科,云南 大理 671000)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和垂体后叶素的效果比较

赵晶清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妇科,云南 大理 671000)

目的 比较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和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09 年~ 2011 年行腹腔镜止血带法阻断瘤体血运剔除子宫肌瘤剔的患者 38 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 30 例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注射至肌瘤基底部包膜下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在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不良反应和中转开腹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应用效果明显、安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垂体后叶素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预后良好等特点,临床上多以月经周期紊乱、腹痛为主要症状,若未及时有效治疗,亦会引发不孕症。腹腔镜子宫记录剔除术(LM)的引入,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却因降低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美观性,而广受好评[1]。术中和术后出血目前仍是制约LM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体积较大、嵌入基层位置较深和数目较多的肌瘤,其术中大出血和中转开腹的概率也较高[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011年行行腹腔镜止血带法阻断瘤体血运剔除子宫肌瘤剔的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33.8±4.2)岁,肌瘤平均直径(4.3±1.2)cm,其中单发肌瘤21例,多发肌瘤17例;另选取同期30例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注射至肌瘤基底部包膜下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5.1±3.8)岁,肌瘤平均直径(4.6±0.9)cm,其中单发肌瘤19例,多发肌瘤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直径、肌瘤数目和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①经症状、妇科、B超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排除粘膜下肌瘤;②要求保留生育功能;③经宫颈检查排除子宫恶性病变;④排除心、肝和肾脏严重病变患者;⑤经患者本人和家属同意。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χ—±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χ—±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全麻后取膀胱截石头低足高位,常规建立CO2气腹(14~15mmHg),经脐孔切口进入腹腔,下腹部开2~3个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和器械,探查子宫和双侧附件,以单极电钩切开浆膜层分离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则选择在肌瘤最突出部位横切口电凝切开子宫肌层。钝性分离肌瘤假包膜,以1号可吸收线8字形间断缝合子宫浆肌层创面[3]。

观察组患者术中接受止血带法阻断瘤体血运:以单极电钩牵引1号可吸收线于宫峡部水平宫旁双侧阔韧带无血管区环形缠绕一圈后提出腹腔外,打Roder结并推入腹腔,行肌瘤剔除术[3]。对照组以穿刺针由子宫肌瘤突起处进针,注入10U垂体后叶素+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子宫局部或瘤体变白后剔除肌瘤。

1.3 指标观察

术中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监测,术后随访1年,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B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和复发情况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平均年龄、肌瘤直径、浆膜下肌瘤数和肌壁间肌瘤数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 术中和术后情况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2.3 术后随访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在随访时间、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不良反应和中转开腹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LM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经典术式之一,有创伤小、美观、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同时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缺少了手的触觉,对不可视的壁间肌瘤的确认困难;②不可视的肌瘤切口选择困难;③缝合后深在部位出血无法通过挤压确认;④术中出血控制困难等[2]。

子宫肌瘤血流动力学研究表明,瘤体内部血液供应主要是由瘤体蒂部的动脉血管,无蒂的子宫肌瘤血运来自假包膜,因此,切断其血液供应是避免LM术中出血的最为有效的理想方案[4]。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瘤体根部注射药物如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等使瘤体收缩已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但效果较差,也有采用对瘤体动脉反复电凝封闭血管的方法,虽可起到止血的目的,但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伤及脏器[2]。止血带法阻断瘤体血运是以可吸收的1号线对瘤体根部行线圈套扎,与传统的橡皮止血带法相似,能快速有效的起到以阻断其血液供应的目的,使子宫肌层缺血变软,从而减小镜下缝合操作难度,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3]。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在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不良反应和中转开腹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研究结论相同[3,5]。提示止血带法不但阻断瘤体血运,而且对子宫动脉上行支也起到了阻断作用,降低了搏动性出血,使术中视野清晰,提高了缝合的精确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吸收线的使用不但稳固的起到了套扎的作用,而且不易滑脱损伤其他组织的损伤。

总之,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应用效果明显,操作难度低,安全性高,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1]Berger U,Altgassen C,Kuss S,et al.Patients'satisfaction with laparoscopic myomectomy[J].J Psychosom Obstet Gynaeeol,2006,27 (4):225-230.

[2]王煜,姚嘉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制约因素的实验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3):138-143.

[3]董轶美.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34):83-84.

[4]王慈英,万玉珍.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2):241-242.

[5]费冬,宋恩源,张艳.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方法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513.

R737.33

:B

:1671-8194(2013)04-0189-02

猜你喜欢
后叶素血运止血带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分析
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理论研究与技术进展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止血带盒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