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舒琦 张 翔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230001)
农田水利管理直接影响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农业用水效率,从而影响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和农业增收。农田水利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影响着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几十年的农业发展,并且这一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1]。Jennifer Mckeyi和Ganesh B.Keremane(2005)认为集中控制水资源的管理已经不再是最好的管理了,然而成功的灌溉管理转移却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以及农户的遵守[2]。Peter·P,Mollingaa(2007)等人曾指出发展中国家农田水利管理上付出的努力收获甚微,要打破僵局的根本在于政策与体制的转换。中国水利设施建设历史悠久,农田水利管理问题也在困扰着我国农业的发展[3]。农田水利管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稳步进行,中国农田水利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经历了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但是近年来重大旱情的发生再次折射出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各地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国内学者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我国农田水利管理的改革提出了可行的意见。
借助目前国内最大的数据库“CNKI”的数据库检索平台,按照“主题”检索字段“农田水利管理”、“农村水利管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进行检索。总共检索得到2005—2012年期间国内发表的有关农田水利管理研究相关论文87篇,其中出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7篇,出自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9篇,出自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1篇。将这8年期间每年论文发表的数量绘制成图表,如表和图1所示。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2年期间内有关农田水利管理研究的论文发表数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
表1 2005—2012年期间农田水利管理研究论文发表数
图1 2005—2012年期间农田水利管理研究论文发表趋势图
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改革措施等内容进行概括性研究。通过对各个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农田水利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未来农田水利管理的改进方向,从而实现促进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加快农业发展的目标。
潘志富(2008)从新农村视角提出了农田水利管理中存在的工程老化失修、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并从资金投入、法律制度等角度分析了农田水利管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主要原因一一对应地提出了改进的措施[4]。同年,杨梅茹、张庆华等(2008)人从山东省建国以来取得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果中总结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水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从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管理、加强水利建设等方面对山东省农田水利管理进行改善[5]。贾燕(2011)从小型农田水利着手,阐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队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在于运行管理工作的不足,而运行维护管理的工作事关小型农田水利的效益发挥。对此就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政策[6]。
不同地区结合各自的政治、经济情况对农田水利管理进行了各种尝试。国内学者从各地的先行经验中总结了具有适用性的对策建议。彭尔瑞、陈丽红等(2006)对云南省临沧县乡级管理水利工程公开竞价承包试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将转让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使用情况与转让后的农村水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工程公开竞价承包的效果以及存在问题,。以此为基础,为公开竞价承包的推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7]。刘能胜、毛羽飞、龙立华(2010)对武夷山农民用水协会的思考延伸到我国农田水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8]。王娟丽、马永喜(2011)对台湾地区历经数年的组织结构、运作过程、经费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究,总结了台湾农田水利管理模式成效的经验所在,对农村水利管理未来改革方向提出了可行建议[9]。
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研究主要立足于管理体制的效率分析,创新模式的研究。历年来国内学者对此问题高度关注,就中国农田水利发展的制度问题及体制改革进行探讨研究。例如刘海英(2008)就广东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立足广东省农田农田水利管理体制运行的实际情况为广东省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设计了总体思路并且提出了加快改革的总体建议[10]。胡家浩与汤尚颖(2011)总结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的显著成果,举出了工程老化、管理薄弱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农村水利管理体制重新设计的思路[11]。陈贵华(2011)强调了制度对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特征比较后得出结论:完善的农田水利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行制度对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12]。
农民参与式管理被引入农业灌溉系统管理之后,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带来了新的改革方向。国内学者对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农田水利管理机制的效率与参与性机制的实证研究。例如王克强、王春明和俞虹(2011)从自身、家庭和外部三个角度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参与式管理机制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列举了发展中国家推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参与式管理的三个原因和现实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13]。
1.参与式管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孟德锋、张兵等(2011)通过对淮河地区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DEA测算后发现灌溉管理的农户参与能够有效提高灌溉用水的及时性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并且低收入家庭参与管理后所得到的用水效率的提高幅度大于高收入家庭,因此得出加强农户参与对水利管理机制改革和用水增效的重要性[14]。张宁、陆文聪和董宏纪(2012)对浙江省11县进行调查,对所获得数据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非效率模型和参与意愿Logistic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农田水利管理管理技术效率低水平的结论,并且提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所实行的参与机制的不同会产生农田水利技术效率的差异。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各个地区在农田水利管理机制改革的过程应做到立足于地区自然、经济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15]。
2.小型农田水利的参与式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管理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兴趣。杨春、陆文聪(2007)对农民用水协会、各分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逐一分析,并得到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参与式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指出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发展方向[16]。翁贞林(2012)对小型农田水利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国外关于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研究分析,以及国内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参与式管理的产权制度、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四方面的研究总结,对国内外关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研究特征归纳论述[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水利”开始备受关注。例如王振颖、曹丽娜(2006)针对辽宁的农田水利管理情况,开发设计了基于GIS的,具有管理、查询、报表等功能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为辽宁省农田水利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18]。王丽学、崔鹭等(2006)结合东港灌区农田水利管理的现实需要设计了东港区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论述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及关键技术,推动了东港区农田水利管理信息化的发展[19]。姚寒峰(2008)对中国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建设进展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20]。
近年来农田水利管理研究了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研究过程中立足各地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农田水利管理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关农田水利管理模式问题和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安排和规则制定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农田水利管理研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发展,并且呈现出一下特点:
(1)有关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国内学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农田水利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农田水利管理问题关注度日益增强。国内农田水利管理研究主要专注的问题在于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如何,不足之处,改进政策或者改革方向。发表文章中既有针对地方农田水利现状的研究,又有全国范围内农田水利管理特征的总结,即从宏观的角度对农田水利管理改革的大方向进行全局把握,又从微观以村为单位、以地区为单位的具体问题分析。为各个地区农田水利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2)对农田水利管理的研究局限于纯理论分析,缺乏数据分析。在对有关农田水利管理的文献整理中发现不论是研究农田水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还是研究现行运作的管理模式,大绝大部分文献都是对现状和对策的纯文字描述。只有少部分的文章中有实地研究数据和相应的模型分析。
(3)农田水利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农田水利管理也开始借助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农田水利管理带入了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大大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效率,是未来农田水利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国内学者对农田水利信息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方案。但是并未对此进入更深更广泛的研究。
[1] P.Wolff;T.-M.Stein.Improving on-farm water management-a never-ending challenge[J].Der Tropenlandwirt,2003:31-40.
[2] Jennifer Mckeyi,Ganesh B.Keremane.Farmers’perception on self created water management rules in a pioneer scheme:The mula irrigation scheme,India[J].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2006:205–223.
[3] Peter P.Mollinga,Ruth S.Meinzen-Dick and Douglas J.Merrey.Politics,Plurality and Problemsheds:A Strategic Approach for Reform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J].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2007:699-719.
[4] 潘志富.浅谈基层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2):101-103.
[5] 杨梅茹,张庆华,刘绍伟,等.山东省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利经济,2008,26(6):48-69.
[6] 贾燕.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35-136.
[7] 彭尔瑞,陈丽红,尹亚敏.公开竞价承包在临沧县农村水利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09):61-62.
[8] 刘能胜,毛羽飞,龙立华.从武夷山市农民用水协会经验看我国农村水利管理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2):45-46.
[9] 王娟丽,马永喜.台湾农田水利管理模式及机制[J].农村水利,2012(15):44-47.
[10] 刘海英.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其管理体制改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38-44.
[11] 胡家浩,汤尚颖.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现状与健康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686-690.
[12] 陈贵华.新中国农田水利发展的制度性特征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2011(10):146-148.
[13] 王克强,王春明,俞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户参与管理决策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1(9):92-95.
[14] 孟德锋,张兵,方金兵.农田水利管理改革中的农户参与和高效用水——基于淮河流域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1(5):76-80.
[15] 张宁,陆文聪,董宏纪.中国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及其农户参与性机制研究——基于随机前沿面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3):353-363.
[16] 杨春,陆文聪.新农村视角下农民参与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6):32-39.
[17] 翁贞林.小型农田水利农户参与式管理:研究进展及其述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42-47.
[18] 王振颖,曹丽娜.基于GIS的辽宁省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449-451.
[19] 王丽学,崔鹭,付翔,等.基于GIS的东港灌区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12-13.
[20] 姚寒峰.中国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J].中国水利,2008(1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