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威,夏时海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治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介入诊疗措施,其在成人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明确,但有关儿科患者接受ERCP诊治的报道很少,其原因可能与儿科患者的疾病谱不同、缺少儿科患者进行ERCP的安全性信息有关。因此本研究回顾了本院既往行ERCP的患者资料,对比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的应用效果。
表1 两组原发疾病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primary dise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2012年行ERCP治疗的患者42例,其中年龄<18岁的儿科患者12例为儿科组,年龄≥18岁的成人患者30例为成人组。儿科组中男5例,女7例,年龄4~17岁,平均13.1岁,平均体质量36 kg;成人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81岁,平均53.4岁。两组性别构成具有均衡性。
1.2 ERCP方法 均在内镜中心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使用Olympus电子十二指肠镜,术前静脉注射地西泮、丁溴东莨菪碱和 (或)哌替啶,造影剂选用泛影葡胺;操作者相对固定,均为操作例数在100例次以上的内镜专科医师和护师,插管成功后行胆管及胰管分别显影,胰管造影时严格控制造影次数、造影剂用量,避免胰腺腺泡显影,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以及行何种治疗。术后常规禁食24 h,并予抗生素、抑制胰液分泌、止痛等药物治疗,观察腹痛、发热和生命体征变化,术后3 h和次日清晨检测血淀粉酶和白细胞计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原发疾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原发疾病比较 儿科组与成人组原发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以成功插管并建立引流或取出结石 (如病情需要)为治疗成功,儿科组ERCP治疗一次即成功9例,重复ERCP治疗后成功2例,总治疗成功率为92%(11/12),1例插管未成功继续非手术治疗;成人组ERCP治疗一次即成功23例,重复ERCP治疗后成功4例,总治疗成功率为90%(27/30),3例插管未成功,其中1例继续非手术治疗,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儿科组治疗成功的病例中治疗性ERCP占72.7%(8/11),成人组中治疗性ERCP占81.5%(22/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7)。
2.3 并发症 儿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4/12),其中术后胰腺炎3例,均为轻症胰腺炎,给予内科治疗后痊愈,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EST)后切口出血1例,给予内镜下注射后成功止血;成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均为术后胰腺炎,给予内科治疗后痊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9),无穿孔、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ERCP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治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介入诊疗措施,其在成人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明确,随着其技术日趋成熟,它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儿科学领域[1-3],越来越多的儿科患者接受了ERCP。但有关儿科患者接受ERCP诊治的经验仅有少量文献报道,其原因可能是儿科的疾病谱特点决定了需要行ERCP治疗的儿科患者比例较少,治疗过程需要儿科医师和内镜医师的密切配合,因此难以获得较大样本的儿科患者ERCP治疗的病例总结。
在较少的儿科患者ERCP报道中,日本Otto等[4]报道的一组231例患者样本量最大,其中69%的患儿成功接受了治疗性ERCP,但他仅描述了成功进行ERCP的儿科患者特征,未报道插管失败的患儿情况,因此难以评价ERCP插管的成功率,国内李淑德等[5]的报道情况也类似;国内友谊医院赵淑磊等[6]报道了一组9例17次接受ERCP诊治的儿科患者,技术成功率达94.1%,仅有1次插管不成功,但该研究未能与成人患者的成功率进行比较。
因此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本院ERCP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比儿科患者和成人患者行ERCP的效果,两组患者都是由同一组内镜医师进行ERCP操作,避免了不同研究中操作者经验和环境不一致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原发疾病构成有差异。儿科组患者的检查指证中最常见的是慢性胰腺炎,占到41%,因早发型特发性慢性胰腺炎和遗传性慢性胰腺炎均在20岁之前发病[7];成人组常见的指证是胆总管结石,这也与成人患者中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有关。
两组患者总治疗成功率无差异,说明在儿科患者群体中,ERCP治疗效果良好,操作成功率较成人无明显下降,同样值得临床应用。但是,本研究所包括的儿科患者的ERCP指证各异,无法对某一种具体疾病的ERCP治疗的长期效果进行精确评价,有待进一步的随访研究证实其长期效果。在并发症上,两组无差异,说明在儿科患者总体中,ERCP治疗是安全的。
1 尹梦欣.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1024.
2 Li ZS,Wang W,Liao Z,et al.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n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8):1884-1892.
3 林赛娟,黄文思,田毅,等.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比较 [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128-130.
4 Otto AK,Neal MD,Slivka AN,et al.An appraisal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for pancreaticobiliary disease in children:our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in 231 cases [J].Surg Endosc,2011,25(8):2536-2540.
5 李淑德,刘教春,李兆申,等.少年儿童患者ERCP临床分析[J].中国消化内镜,2008,2(9):78-79.
6 赵淑磊,李鹏,冀明,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治儿童胰胆管疾病安全性及其疗效的初步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3):131-133.
7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