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
摘要: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2年,作为上个世纪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解体不仅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打压。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许多中外学者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为继苏联之后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进行了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正是得益于这场改革,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力都大大增强,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社会问题也日渐增多,尤其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因此,对苏联解体的教训进行再次反思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改革事业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联解体;改革;原因;启示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盛极一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不少学者也对其解体的各种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目前“学术界已经提出了一些观点,如十月革命早产说,斯大林模式说,大清洗运动和苏共二十大,还有一些人从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来谈苏联解体。”[1]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终于顽强地存活下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领带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改革,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找到了出路。虽然苏联的辉煌已成过去,但它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并不随着它的解体而终结,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益,而且对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取其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体制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病
苏联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高度集权。苏联模式并非一无是处,在苏联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曾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得益于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苏联原本就是一个发展水平低下,国内矛盾丛生的庞然大物,但是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经济力量就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不得不说,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作用是巨大的,也正是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疯狂进攻,拯救了整个世界。
苏联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对苏联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制约着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上高度集权导致苏联的民主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个人崇拜盛行。斯大林为苏联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斯大林个人主义作风严重,缺乏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大搞集权,党的方针政策往往由少数几个中央政治局委员甚至最高领导人一个人决定。这就严重破坏了苏联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导致官僚主义盛行。这种个人主义作风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使苏联共产党与民众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从而脱离群众,失去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民心向背是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脱离群众是党丧失领导权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另外,由苏联模式滋生的官僚主义,导致大量特权阶层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肆攫取社会财富归自己所有,“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一时间苏共党内贪图享受、沽名钓誉、阿谀奉承、欺上瞒下、贪污贿赂之风更盛。”[2]这就严重伤害了人民对苏联共产党的信心。
2.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作为一个被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包围的社会主义大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巩固苏维埃政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苏联长期实行这种片面的发展战略,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长期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每况愈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加上苏联为积累发展重工业的资本对农民大肆剥夺,使得农民过着比沙皇政权时期还要糟糕的生活,这不仅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苏联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而且也打击着人民的信心,注定了国民经济崩溃的命运。这就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一个重大的隐患。
3.经济上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计划性指令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苏联模式排斥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通过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来管理经济的运行。其特点是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企业没有自主权,这就导致企业生产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苏联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斥私有制,这就无法调动人民投身生产的热情,导致苏联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并最终陷入停滞状态。
二、大力发展军事,开展军备竞赛,推行军事霸权主义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是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致力于发展军事工业则是赤裸裸的军事争霸。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残酷的打压,杜鲁门时期开始的“冷战”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为了与美国争夺霸权,苏联在二战以后疯狂的发展军事工业,大搞军备竞赛,导致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失调,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生活资料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这就引起人民群众对党的离心,严重动摇了苏共的执政基础。另外,苏联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这也加剧了苏联与他国的矛盾,无法为苏联的发展营造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
三、苏共领导人领导失误
苏联之所以解体,除了体制、外交等方面的原因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领导人领导失误。其领导人失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斯大林时期。在1927年冬至1928年春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独断的认为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富农的投机倒把造成的,于是进行了反右倾斗争。接下来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错杀了一大批人,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使得苏联干部和群众人人自危,终日惶恐。伴随着大清洗运动,斯大林建立起了个人崇拜,给苏联人民和苏共党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赫鲁晓夫时期。斯大林逝世以后,赫鲁晓夫上台,为了摆脱苏联的困境,赫鲁晓夫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改革道路。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企图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威望,结果使得苏联人民陷入迷茫中,这种不切实际的形而上学态度造成了苏联解体的心理根源。“赫鲁晓夫过度批判斯大林动摇了苏共统治的合法性和人们的社会主义信仰,引发了社会层面的思想混乱,给西方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可趁之机。”[3]另外,赫鲁晓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只是一些小的修补,并不能真正解决这种体制的弊病,结果收效甚微。
3.勃列日涅夫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继续推行改革,但是终究未能在关键环节上得到突破,改革也未能取得成果。此外,勃列日涅夫大搞集权,到20世纪70年代末,勃列日涅夫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形成了个人专权的局面,对外则大肆推行霸权主义,树敌众多,使苏联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4.戈尔巴乔夫时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力图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推行更大范围的改革以摆脱苏联长期以来的困境。先是召开“四月会议”,提出经济改革,1987年在经济改革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单纯地认为这是苏联政治体制所造成的,于是,1988年,戈尔巴乔夫又将改革的重点转向经济,结果还是遭到失败。在政治、经济改革都得不到突破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开始渐渐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转而向西方国家求助,企图效仿西方国家进行社会的全面变革。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提出并执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纲领。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通过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声明和新党章,取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苏共的领导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接受多党制原则和三权分立,允许党内存在不同政治派别,发展多种的和平等的所有制形式,并逐步向私有化过度。这种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和纲领直接导致了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四、民族矛盾尖锐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民族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与中国56个民族相比,苏联的民族更加繁杂,各民族之间由于宗教信仰不同、文化各异,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各民族之间隔阂深重,积怨甚深。由于苏联领导人长期以来没能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反而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对各少数民族实行不平等的对待,加上苏联领导人对于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苏联的民族政策出现很多失误,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感情,破坏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使得各种民族主义和反共势力日益猖獗,“一会儿在波罗的海,一会儿在乌克兰,一会儿在格鲁吉亚,一会儿在阿塞拜疆,一会儿在中亚的某个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人民的民族价值和国家主权,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成果,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等等,统统被瓦解了,”[4]这就大大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五、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
苏联解体过程中,除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民族问题严重、领导人失误等内因外,西方国家长期对苏联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则对苏联解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战结束以后,由于苏联已经相当强大,几乎不可能用战争的方式颠覆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权,在“冷战”开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则通过一些和平隐蔽的方式攻击苏联。西方国家利用各种媒体,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以此破坏苏联共产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另外,西方国家还通过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等方式,诱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向西方靠拢,破坏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对整体的认同。利用“人权”问题对苏联进行直接干涉,诱发人民对社会主义政权的不满,扶植、支持各国内部反对势力,破坏苏联内部团结,这就无疑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总之,苏联的解体并非一个历史的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恶果。虽然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多年,但是,它的历史教训值得当今世界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尤其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无疑给我国的改革留下了诸多启示。为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当前的改革,防止重蹈覆辙。
第一,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首先进行经济方面的改革,待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在进行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由于我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都远远低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不能盲目过渡,必须先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同时,必须适时地推行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改革,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保证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一正确的改革策略,所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解决各种问题,避免问题挤压而导致矛盾激化,破坏社会稳定。
第二,我国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追求发展而忽视社会的稳定,须知发展是在稳定的基础之上取得的。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改革力度不能过大,必须建立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上,同时,发展的速度不能过快,必须与社会相适应。要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如:贫富分化、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人口膨胀等问题。
第三,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防止脱离群众。苏联解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群众,为此,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保证改革成果为全社会共同享有,而不仅仅只是惠及少数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成果存在只惠及少数人的现实,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通过税收等措施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加大对低收入者的扶持力度。同时,要严厉打击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少数特权阶层。苏联解体前,社会上就存在大量的特权阶层,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作威作福,严重破坏了苏联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鉴于此,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严防产生脱离群众的特权阶层,并对于这部分人坚决予以打击,坚定人民对党执政的信心。此外,我们还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切实解决好人民关心的问题,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全社会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的巨大成果。
第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苏联解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人独断专行,缺乏民主,这不仅造成了党内许多具有民主思想人士的不满,同时也造成了苏联共产党脱离群众的现实,打击了苏联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以致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很多人持观望态度,甚至支持苏联解体。为此,我国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和根除腐败,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在改革过程中充分的发扬民主,调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用民主法治的手段来防止腐败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民主制度,真正落实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建立健全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干部进行监督。同时,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
第五,绝不称霸,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苏联解体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推行军事霸权主义,与美国进行军事争霸。这不仅直接导致苏联对外树敌众多,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进程,加上连年增长的军费支出,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国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与邻为善,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决不称霸。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长,这不仅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导致周边小国的恐慌,所以,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周边国家示好,通过对话解决各种争端,坚决避免兵戎相见。但是,绝不称霸不等于是处处忍让,处处受人牵制,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要以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准,对侵犯我国核心利益的行为绝不能姑息,必须坚决予以还击。
第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在根本上就存在着矛盾,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难以做到调和。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苏联解体,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免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攻击和渗透的焦点。我国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西方的一些意识形态和腐朽思想也不免趁机混入,给我国社会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严重侵蚀着人民的精神面貌。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坚决抵制西方各种腐朽思想,对他们所推行的所谓的“自由”、“人权”思想进行揭露。另外,我们执政党也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态,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各项民主权利,不给西方国家留下任何口实。
参考文献:
[1]祖铭遥.苏联解体的苏共因素及启示[J].福建党史月刊,2010,(12).
[2]姜希伦.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原因及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6).
[3]陈恩富.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J].山东社会科学,2011,(7).
[4]雷日科夫.苏联解体的原因.[J].党建,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