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轶微
摘 要:提问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设计得巧妙,则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从而产生知识迁移,形成能力;相反,如果只是简单地设问,学生在回答时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思考;设计;评价反馈
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难易程度把握失当
有的提问空泛、难度大,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如一开篇就问“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本文有什么写作特点”?其实这只能让学生启而不发。有的提问则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如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这些提问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根本没有多大价值。
二、问题琐碎,线索凌乱,淹没教学重点
有的教师一节课提几十个问题,上课内容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其结果却是教师什么也没教、什么也教不会。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必然淹没教学重点,会挤占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是用一些过于琐碎的且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问题没有新意
篇篇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厌烦。
四、提问后急于求成
有些教师提问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要求回答,这样只会压制学生的思维,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及时和没有实质性评价
提出问题,学生有所表现之后,有些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反馈,有些教师意识到鼓励的重要性,但除了空洞的“好极了”“不错”之外,再没有实质性的评价。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
1.精心设计问题
立足学生和文本,难易适度。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在于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从开发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调动学生的多角度思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以及健康情感的培养。
提问要精准结合,拓展思维。“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准确无误。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围绕重点、针对难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联系、有层次性,能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
巧妙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能激发情趣,发人深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进行问题设计要尽可能新颖、灵活,使学生感兴趣。
2.准确把握发问时机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握好时机在关键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思考力的发展,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不少。有学者从课堂教学程序的角度把语文课堂的提问时机分为七个方面:学生自读前的提问;学生自读后的提问;学生思维停滞时提问;在学生没有疑问处提问;学生私下议论时提问;课堂气氛陷入沉闷时提问;结课时提问。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的程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问。
3.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
语文教师需要还给学生真正的语文课堂,这就应该做到给学生和文本进行交流的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基本思想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去思考问题,组织答案,让答案更具有灵动性。
4.及时、真诚的评价反馈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进行评析总结的时候,不应直截了当告诉其答案就完事,应该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何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加以委婉指出其不足。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保证反馈的针对性,更是为了让学生增加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让学生张开思考的翅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河北省涿州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