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历史课堂活动突破三维目标

2013-06-14 05:55李荣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3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知识过程

李荣

摘 要:新课程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要依赖教师的教学设计,依赖学生的课堂活动。众所周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而这两者具体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一些看起来比较简单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历史课堂;知识;过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恰恰也具备了内容简单、考试涉及少的特点,以这节课为例,浅谈如何通过课堂活动突破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本课学习任务,课堂上由学生馆长带领大家进行展馆游览掌握基础知识,分别以招聘展览馆导游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两个学习任务,并配以当堂训练和知识拓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明史观:理解“变”的过程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文明的过程。

整体史观:认识到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是多种因

素作用的结果。

唯物史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这节课从内容上来讲相对简单,知识体系有点散乱,在教学设计上既要注意体系的完整还要注意课程的层次和梯度,更要注意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总体上可设计成一个展览馆的形式,名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展览馆”,分为服饰、饮食、民居、习俗四大展馆,这样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可采取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把课堂引导者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一名学生担任展览馆的馆长,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学生就会仔细地观看、仔细地听讲,也就以这种方式

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

迁的具体表现”。

选择学生分组活动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任务,即难点“探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播放一段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视频,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分三组探讨社会变迁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原因,结果学生完成得都不错。

最后,不能忘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尽管在授课的过程中已经有所体现,但在总结的部分

还要升华,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回望昨

天,感悟历史的震撼;立定今天,畅想时代的幸福;展望明天,开创未来的辉煌!

(作者单位 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历史组)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知识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