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

2013-06-14 06:29顾利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牵正面神经面瘫

顾利军

(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洪湖43320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炎,根据中医理论,此病属于 “面瘫”范畴,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目前,多采用针灸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现将研究内容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给予的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针灸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治疗 针灸主穴选用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牵正、翳风、风池等,每次选取4~6个交替使用;配穴:合谷、睛明、太冲、内庭。合谷穴取对侧,其余取患侧穴位,用提捏法斜刺或横刺进针,采用传统平补平泻轻刺激或中等刺激手法,每日1次,14d为一个疗程。

1.2.2 中医辨证治疗 中药以牵正散(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6g)为主方,据患者风寒、风热、正虚等证型辨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14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上述计量资料进行两组随机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根据P<0.05判断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痊愈:症状完全消失,颜面对称,面肌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鼻唇沟稍有歪斜;有效:症状减轻,面部肌肉运动部分恢复,眼睑关闭不完全,额纹、鼻唇沟浅,嘴角轻度偏歪;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转为面肌痉挛。总有效率=(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2.2 疗效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经秩和检验可知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QLQ-C30评分(81.84±8.3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先天性、原发性、感染性、压迫性、外伤性、中毒性、代谢障碍性麻痹,是一种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发病率较高[1]。根据中医理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 “面瘫”、 “口眼歪斜”的范畴。由此可见,该病的形成以风、痰、瘀为标,以虚为本,治疗上应予以疏风、通络、调气活血之法[2]。运用针灸虽然能够改善局部缺血水肿,对周围面神经损伤变性具有很好的再生修复作用[3],治疗效果尚可,但是单纯使用针灸对一些难治性面瘫、顽固性面瘫患者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牵正散是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的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痛功效的方剂,能够有效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联合针灸使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过上述研究也能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QLQ-C30评分(81.84±8.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使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张君.针灸配合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9):317-318.

[2]李艳文.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2011,11(4):51-52.

[3]王为风,陈妙根.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36-37.

猜你喜欢
牵正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