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自身疫苗发生仪——用被动免疫治疗艾滋病等的利器

2013-06-12 11:09龚启华王志煜江明恒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艾滋病淋巴细胞疗程

龚启华,王志煜,江明恒



穴位自身疫苗发生仪——用被动免疫治疗艾滋病等的利器

龚启华1,王志煜2,江明恒2

(1.纽约州州立大学生理药理系;2.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灸法;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疫苗发生仪;针灸器械

现今用灸法治病时,直接灸的应用逐渐减少,原因是直接灸又称“瘢痕灸”,它在灸后会损伤皮肤,化脓,造成皮肤上的瘢痕,尤如接种牛痘所致的皮肤上的瘢痕。但直接灸有其优点,因灸所达到的高温可杀灭各种病毒和病菌,故在古代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当时在西部守疆士卒的疗效达到“治十中十,治百中百”的显著效果。在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公元前193年)中有《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可见当时已将灸的疗法视作珍宝而放在随葬品之中。灸的治病范围很广,尤其是对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痢泻、疫疠等。笔者前期研究[1]表明,直接灸有自然疫苗生发灶的功能。当时为避免瘢痕,常用间接灸和艾条灸,但因其用时的烟尘以及温度控制等局限了应用场合。

如今已知有不少传染疾病的病毒对热是敏感的,如艾滋病病毒(HIV)在液态状况时56℃、10 min可被灭活,冠状病毒(SARS)56℃、30 min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及其变异的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H1N1 56℃、20 min可被灭活,狂犬病毒56℃、30 min可被灭活。但也有的传染疾病的病毒是耐热的,如乙肝病毒 97℃、1 min可被灭活,而温度在60℃时,需10 h才被灭活;甲肝病毒60℃、1 h可被灭活,但其对紫外线敏感,甲肝病毒用短波紫外线(UVC)1.1 W、1 min可被灭活;乙肝病毒(UVC)100mW、3.5 min可被灭活,但使用时需设法去除皮肤的角质层,因其会对UVC反射而阻止该光线的通过。

1 被动疫苗效果

这些被灭活的病毒尤如疫苗,已知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以及工程疫苗,其中以灭活疫苗最为安全有效。而自身的灭活疫苗有更强的针对性,能随病毒的变异而产生相应的疫苗。这些病毒被灭活后经抗原提呈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B淋巴细胞,提呈给Th淋巴细胞进而形成细胞和体液免疫效应。由于机体已存在病毒,故灭活的病毒所产生的疫苗应看作为被动的疫苗效应。

灸所致的被动疫苗效果,在中国古代用灸对狂犬咬伤的治疗中可以看到。《资生经•第七•犬伤》中描述,被狂犬咬伤后“先去却恶血,灸疮中十壮,明日以后,日灸一壮,百日乃止”。这与当前西医用狂犬疫苗被动治疗狂犬咬伤是一致的,西医为立即清洗伤口,并挤出伤口血液,当天注入狂犬病毒疫苗,以后3、7、14、28 d各注入疫苗1次。而灸疗过程中为达到灸所致的疫苗效价,当日需进行多壮灸,故当天要灸达十壮。现知灭活狂犬病毒的热量是56℃、30min,而笔者前期实验[2]表明,每一壮灸在皮肤下三分处的温度可达56℃~60℃,时间为6 min。由此可见,10 壮灸的热量是在56℃~60℃、约60 min 的时程,这样的热量足够灭活狂犬病毒,而日后的灸只是增强免疫功能,这在西医的治疗中也看到1个月内有4次继续注射疫苗。因狂犬病毒只有一种而无变异,故用该疫苗治疗狂犬咬伤是一种常规的方法。

2 灸法治疗艾滋病的机理

中国医疗队自2000年至2002年在非洲ERITREA用艾条灸治疗艾滋病患者,发现灸法对患者腹泻有一定疗效[3],国内也有采用灸法治疗艾滋病的报告[4-6]。

艾滋病(AIDS)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AIDS的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因此AIDS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目前全世界患者有3340万, 每年有200万因此病而死亡。美国约有110万人感染了HIV,每年新增患者5.6万。现今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可抑制HIV的复制,但这类药物有副反应,对肾、肝甚至骨髓造血细胞都有影响,而且还会形成耐药性,加之药物的高费用也使其在治疗上受到限制,此外还需终身服药,一旦停药,潜伏的HIV在几星期内便会被“唤醒”,开始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即会造成AIDS的发展。故有人提出增强活力的理论。在香港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有71.2%的HIV感染者为血友病患者,而普通血友病患者本身的淋巴细胞已有失调,使免疫机能轻度异常,这就更易感染HIV,故建议对高危险群体多食用抗坏血酸的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葡萄、番茄等水果。英国的Foster认为硒和谷氨酸的严重不足可使免疫系统迅速崩溃,他看到在非洲的AIDS流行地区的土壤中硒的含量很低。硒含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有蘑菇、鸭蛋、大蒜等,而味精是谷氨酸的单钠盐,不宜过量。尽管这些有助于AIDS的治疗,然而只有机体形成自身抗HIV的免疫功能才是根治该病的关键。

从AIDS的发生过程中,可见在HIV进入人体初期时血清中的病毒颗粒浓度很高,通常可达100 000个/mL, 但一般经过6~8星期的窗口期之后, 体内也会产生抵抗力来抑制HIV的复制,使其在外周血浆中的浓度降至100个/mL。这类抵抗力来自B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它们对HIV具有特异溶解力和细胞毒,因在人体内总的CD4细胞约有1000亿,AIDS患者体内约有250亿CD4细胞被感染,HIV每日可复制10~20亿颗粒,同时体内也能产生相当数量的正常CD4细胞达到平衡,形成不出现症状的AIDS潜伏期。然而随着时间延长8~10年,由于主导机体免疫系统的Th淋巴细胞上的CD4受体为HIV的结合,而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持续大量地溶解或破裂,使Th淋巴细胞减少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 致使HIV增多而感染更多的CD4细胞,甚至感染到骨髓干细胞致使CD4+T淋巴细胞的来源枯萎,或因HIV的变异而逃脱了免疫系统的控制,最终AIDS临床症状发生,患者免疫系统崩溃直至死亡。

由此可见,使AIDS患者中的HIV被灭活后形成被动疫苗,形成正常的免疫功能,从而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效应是治疗AIDS的一条新路径。AIDS的临床主要特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故艾滋病前期也有称之为“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HIV最早为法国的蒙塔尼尔在1983年从一位前期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的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相关病毒,这里也反证经脉与淋巴管的密切关系。《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笔者早期的研究[7-8]表明,经脉与淋巴管是相吻合的。穴位是处于开放的淋巴管上,穴位处有丰富的淋巴丛,故从AIDS的发生与HIV进入浅表淋巴结来看,穴位是HIV流经的主要通道。再者,热所致的血管扩张及其通透性的增大,使更多的含有HIV的血浆涌入穴位处,可见对穴位的加热能较集中地灭活HIV,从而使有关淋巴细胞产生正常的免疫功能。尽管对穴位的加热仅涉及一个或几个淋巴结,但只要多次、较长时期的治疗以产生足够效价的疫苗,就会形成以T淋巴细胞为主导的细胞免疫功能。

中医学在古代用针刺对轻微淋巴结感染的治疗可见于《灵枢•寒热病》中“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黄帝曰:去之奈何?岐白曰: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粒者,一刺知,三刺而已。”现代治疗淋巴结肿大以火针和灸热的效果为上[9-10]。王金祥[11]以火针治疗瘰疬273例,以循经取穴为主,取肩井、天井、手三里等穴,结果显示治愈107例,显效63例,好转67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86.8%。杨丁村[12]用灸治疗瘰疬13例,取足三里、手三里、中府,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相距3~5 cm,左右腧穴交替灸10~15 min,到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2~3 d。治疗3个疗程后淋巴结肿大消失4例。治疗6个疗程后淋巴结肿大消失7例。治疗9个疗程后患者全部治愈。从现代医学来看,热或机械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过程开始时为受损伤的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细胞等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激肽、补体、前列腺素及白细胞增多诱导素等。这些因素导致该处的血管扩张,使皮肤变红,血流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大,从而把更多的血浆渗入该处的组织中,使更多的病原体如HIV集中在那里,为热所灭活,进而使淋巴液增多。而血管通透性增大和白细胞增多诱导素也使血管内的防御细胞移行出血管,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防御细胞在此接触或吞噬了抗原,随后进入淋巴结形成细胞和体液免疫。

由图1可见,图1(1)表示火针或艾条灸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化学因子P,这些因子会引起微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大,图1(2)表示随着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大,血管扩张致皮肤变红,更多带有病原体的血浆涌入该处,有水肿出现,1 h内白细胞移出血管,其中以中性白细胞最先移出,单核细胞随后,这时已有病原被灭活。图1(3)表示约12 h单核白细胞发展成巨噬细胞,大量地吞食病原体,包括死的或灭活的病原体及机体的残存物。上述不同阶段在组织内的细胞和被吞噬的病原体,都回流至有关淋巴结,由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把所得的病原体上的信息传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再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传递信息给T和B淋巴细胞来活化它们,形成细胞和体液免疫。由此可见,火针或灸热对淋巴结的疗效是显着的,尤其是在艾条灸的治疗过程长达90次,时间约4个月才使患者全愈,况且这是在机体防御细胞处于正常情况下,而患AIDS时防御细胞已受很严重损伤, 因而需要更长的疗程来修复。

注:A为病原体(红实心为有活性,空心为被灭活),b为微血管,B为B淋巴细胞,D为树状细胞,L为微淋巴管,ma为肥大细胞,M为巨噬细胞,N为中性白细胞,r为红细胞,T为T淋巴细胞,Th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

Linda MS等[13]报道42℃、30 min时,有40%的HIV被灭活。McDougal JS等[14]报道44℃、3.3 h或50℃、24 min时HIV 近10倍地减少。早先就有学者用全身发热至42℃或血液在体外热处理后再输回体内来治疗AIDS,但这一方法对患者有危险性,尤其是对脑的危害,而所得的效果也有不同看法。Pennypacker等[15]提出,加热HIV集中的局部区域可避免风险而会收到较好的疗效。但他们没看到穴位是HIV 既集中且对受热又安全的躯体部位。

河南省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用艾灸治疗艾滋病取得良好开端,如果在温热量和疗程方面作改进疗效则会更好。他们用艾条熏至皮肤潮红,使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这时温度近43℃~44℃,而产生皮肤灼痛的温度是45℃。笔者前期实验[2]表明,皮肤表面温度与皮下相差2℃,故此时实际温度为42℃。而该医疗队用灸热的时间在5~10 min,笔者推测只有10%的HIV被灭活。每日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 一般治疗2个疗程,总计14次。从上述杨丁村用灸条治淋巴结肿大用了90次,每次10~15 min,使淋巴结肿大消失,可见在热量和疗程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尽管如此,该医疗队用灸条治疗AIDS还是取得一定疗效。他们用患者腹泻作为指标(1984 WHO在日内瓦制定的艾滋病腹泻选择标准),治疗所得的显效率为58%,对照组(口服黄连素)为18%。若延长时间或提高温度至不损伤皮肤而缩短时间, 如44℃、30 min或52℃、20 min,同时延长疗程,这样会有更好的疗效。

3 穴位自身疫苗发生仪的原理

采用艾条灸的手法在治疗时达到这样的要求会有一定困难,若用“穴位自身疫苗发生仪”,则可较容易地达到。因该仪器可控时、控温,还具有紧扣皮肤的压力指标以限制该穴位下淋巴液的流动,这样可确保灭活病毒的时程。

图2 穴位自身疫苗生发仪示意图

图2中1为电源接交流点110~220 V;2为定时元件,通常设在10~30 min;3为温控元件,可设在42℃~58℃之间,若设在44℃时有微痛可作用较常时间,设在52℃时有灼痛但不损伤皮肤,通常作用不超过20 min,个别在15~20 min时皮肤会出现水泡,此时不要挑破,因内有大量防御细胞在其中,5~6 h后水泡会被吸收而消失;4为脉动电流装置,因脉动电热可降低疼痛感;5为继电器,是温控元件的配件;6为变压器,输出电压在12~24 V的低电压以保证仪器使用安全;7为电位器用以调节电流使缓慢升温产生“青蛙温水效应”以此来降低疼痛感;8、9为底部带有热电偶的穴位温热主体以达到所控制的温度;10为可转换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装置,该处有空隙可供药液注入;11为卤素灯管,可发生紫外线和红外线;12、13为温热体顶盖附有压力计标尺,通常用250~500 g/cm2以限制穴位下淋巴液流动;14为松紧带附尼龙搭扣,使温热主体以一定压力扣在穴位上并使注入的液体储蓄在穴位处不致流失。

穴位自身疫苗生发仪中滤光片转换处有空隙可注入药液,因加热主体紧扣穴位,故药液可储存在穴位处。一般来说,淋巴液的流动是被动的,一般靠肌肉运动或呼吸所致的负压,而现代研究发现淋巴管自身也有收缩功能从而促使淋巴液流动。因此,只需略施压力便可限制其流动。笔者用电泳的方法所显示的感传线路是与浅表淋巴管有关[8],故在这样的压力下可确保HIV可为所给定的热量而灭活。例如压力为500 g/cm2,时间为24 min,温度为52℃,则在该穴位下的浅表淋巴管内的HIV有近10倍的HIV被灭活,若降低温度至44℃、30 min,则有40%的HIV被灭活。仪器是使用脉动地加热,这犹如“火中取栗”。已知正常皮肤可耐热受2.4个热点,而热点与受热时间有关, 故火中的栗子虽然很热,但如能很快地拿出,这样对皮肤损伤不大,故脉动加热要比恒温加热对皮肤的损伤要小。仪器上有了这些装备在操纵时就简易得多,甚至在经医生指点后,患者可自行使用。

在AIDS急性初期,通常为6~8星期,血浆中HIV的滴度处于高峰期,这时是灭活HIV的最佳时期,易得到高效价的疫苗。在这时期需作强化治疗,即每日2次或穴位增多至6~8个。当AIDS处于潜伏期时需作常期治疗,因此时HIV在CD4细胞内,尤其是在DC和巨噬细胞内,尽管它们在药物作用不到的地方,但热量仍可灭活这些潜伏的HIV,即中医学所描述的“药不达之,以火攻之”,这时可参照一般的常规疗程。当在AIDS出现临床病症期,治疗时除用上述与淋巴结有关的腧穴作常规治疗外,还需请医生指点增多针对出现症状的穴位。在治疗条件困难的地方,如难以测定HIV的滴度和CD4细胞的计数时,治疗前后测定淋巴结的肿大也是一个参考数据。

穴位自身疫苗生发仪可在穴位处储存药液,对热不敏感的病毒如乙肝病毒,可在穴位上针刺几个孔,然后注入灭活该病毒的药液以灭活病毒,并取适宜温量,如44℃、30 min,以此诱导白细胞移行至此,形成针对该病毒的疫苗。除此之外,可用短波紫外线灭活病毒,但需去除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去角质层的方法很多,如磨砂膏、果酸等美容产品。

4 讨论

目前对传染性病毒所致的疾病尚无特效药,加热灭活这些病毒产生的被动疫苗来治疗它们是一个可选的方法。穴位自身疫苗发生仪也可作预防性使用,可用直接灸至皮肤出脓来预防各种疾病的侵入。我们可常用该仪器诱导防御细胞至穴位处,以提高抵抗力。总之,用穴位自身疫苗发生仪所产生的被动疫苗,可能是治疗艾滋病及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一个新途径。

[1] 龚启华,王志煜.灸——自然疫苗的生发灶[J].中国针灸,2005,25(10):752.

[2] 龚启华,王志煜.灸时皮肤上下温度看灭活病毒所需的灸热量[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198-200.

[3] 郭燕,钱宝延.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6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4):6-7.

[4] 周立华,唐英,卢依平.艾灸法治疗艾滋病脾气虚腹泻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17-19.

[5] 施有奇.针灸治疗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5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3,12(3):119.

[6] 张弛,张文远,杨克利.针灸治疗艾滋病合并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8):489-490.

[7] 龚启华,曹及人.论经脉与淋巴管系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13(4):35-40.

[8] 龚启华,王志煜.探秘经络及针灸与气功之精华[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27.

[9] 王天松,于铭.循经揉压及艾灸配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肿胀30例[J].河北中医,2002,24(9):667.

[10] 刘桂营,刘永,刘芳.隔蒜灸治疗急性淋巴管炎118例[J]. 1995,11(4):24.

[11] 王金祥.火针治疗瘰疬273例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84,6(4):27.

[12] 杨丁村.灸治瘰疠13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84,4(6):39.

[13] Linda M. Shecterle, Peter W. Gasper, John A. St. Cyr. Curr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whole body hyperthermia for deactivation of HIV[J].AIDS Patient Care,1995, 9(2): 85-86.

[14] McDougal JS, Martin LS, Cort SP,. Thermal inactivation of th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virus, 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III/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ntihemophilic factor[J]. J Clin Invest, 1985,76(2):875-877.

[15] Pennypacker C, Perelson AS, Nys N,. Localized or systemic in vivo heat inactiva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 mathematical analysis[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Hum Retrovirol,1995,8(4):321-329.

2013-06-13

R246.1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11.978

专利号:201220521628.2

龚启华(1938 - ),男,副研究员

1005-0957(2013)11-0978-04

猜你喜欢
艾滋病淋巴细胞疗程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 世界艾滋病日》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小鼠脂多糖急性肺损伤后γδT淋巴细胞与肺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