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坤
(本钢总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辽宁 本溪117000)
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应用临床的护理观察
付丽坤
(本钢总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辽宁 本溪117000)
目的 探讨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运用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性能结构特点总结了适宜的胃管选择是保证鼻饲及胃肠减压成功的关键。结果 34 例患者均无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15 例患者置管 5~10d 后拔管,停胃肠减压正常进食。6 例患者置管10 后天病情好转,进食水无呛咳拔管,停鼻饲正常进食。13 例患者置管 45d 后拔管,更换胃管继续鼻饲饮食。1 例脑卒中患者因病情危重,于置管 1h 后抢救无效死亡。胃管置管成功率 100%。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留置胃管属于一种有创操作,通过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由于传统胃管的使用而导致的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体现了人文护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确保了优质高效的护理。
鼻胃肠管;双腔胃管;观察;护理
胃管是由鼻腔插入,经咽部、食道到达胃部,常用其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水分、食物、药物等,满足机体对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可用来抽取胃液,进行胃肠减压,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本文总结了我院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临床使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质料
选取我院内科、外科、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肠梗阻患者5例,脑血管病患者10例,昏迷患者5例,胰腺炎术后患者5例,中毒洗胃患者5例。
1.2 方法
对选取的35例患者治疗上给予鼻胃肠管进行鼻饲,双腔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1.3 结果
34例患者均无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15例患者置管5~10d后拔管,停胃肠减压正常进食。6例患者置管10d后病情好转,进食水无呛咳拔管,停鼻饲正常进食。13例患者置管45天后拔管,更换胃管继续鼻饲饮食。1例脑卒中患者因病情危重,于置管1h后抢救无效死亡。胃管置管成功率100%。
2.1 置管前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留置胃管的目的,告知所用胃管的结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效果,消除患者对异物置入体内而产生的恐惧感,减轻其心理负担。
2.2 胃管的选用
为区别于传统胃管使用的临床弊端,现将我院使用的鼻胃肠管与双腔胃管的性能结构特点介绍如下,见表1。
表1 鼻胃肠管与双腔胃管的性能结构
2.3 置管体会
2.3.1 鼻饲的患者选用鼻胃肠管
①鼻胃肠管在体内放置时间长,既减少了频繁更换胃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②鼻胃肠管管身柔软,光滑,有较大的侧孔,顶端采用直接热封技术,对口腔及食道黏膜刺激性小,加之重力锤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置胃管后消化道出血、堵塞、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及家人因为反复置管而产生的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不信任感。③导丝的使用增加了胃管的硬度,使护士置管过程更加简便,提高了置管成功率。④X光显影线,便于置管后定位。⑤多种管径与长度规格,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2.3.2 胃肠减压的患者选用双腔胃管
双腔胃管由主管腔和辅助管腔构成,中间隔膜隔开,在末端相通,接头处分开。①双腔胃管可有效降低使用墙壁吸引进行胃肠减压过程中对胃黏膜的损伤。主管腔末端有多处侧孔,不宜堵管。②如果胃肠减压中引流液过于稠厚,致管腔堵塞,不需要重新置管,可通过辅助管腔进行减压[1]。③主管腔和辅助管腔形成回路,灌注液和吸引在不同管腔中同时进行,不存在二次污染,洗胃效果好。④X光显影线,便于置管后定位。⑤多种管径与长度规格,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留置胃管属于一种有创操作,通过鼻胃肠管及双腔胃管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由于传统胃管的使用而导致的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体现了人文护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确保了优质高效的护理。
[1]王玉梅,周淳茜,杨素玲.双腔胃管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33-334.
R473.5
:B
:1671-8194(2013)05-0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