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本文从如何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方面来阐述有数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有效课堂 问题设计
本学期,学校提出以有效教学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三、三、三”制教学模式,切实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益和效率的教学目标。在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下面将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有效性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希望能与青年教师产生共鸣,希望前辈们批评指正。
1 选择好角度。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力求采用新颖的说法,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新颖性、启发性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讲解免疫调节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深入讨论:(1)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2)艾滋病病人的死因是什么?(3)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4)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2 把握好难度。合理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
好的生物课堂教学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生物课堂教学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比如在学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一内容时,设计一现问题:
(1)完成一个反射活动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
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弄清楚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以避免学生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2)了解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联系的,根据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以此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学生自学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认识加深。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利用多媒体展示突触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并进行归纳和整理。学生的思维空间便得到扩展,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3 安排好梯度,设计系列问题
生物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即先行课已学内容是后续课将学内容的基础;而后续课将学内容又是先行课的延续。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尽量做到既要避免梯度过大,又要避免问题过于琐碎;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体温调节的实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把思维引向深处。(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2)人的体温高低取决于什么?(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热?(4)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炎热的环境中哪?(5)人的产热和散热受什么调节和控制?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6)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7)人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排斥恒定吗?哪些情况可能导致体温失衡?
通过这种递进性问题的设计,降低了教学难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联系实际,设计有兴趣的问题
一个有效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的、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有关联的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要有问题情景。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进行问题的设计。
在学习“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馈调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结合该图,解释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
2)若摘除甲状腺,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3)某些保健品含甲状腺激素,长期服用有什么后果?
4)性激素分泌与其相似,有些运动员使用性激素类兴奋剂会产生什么副作用?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学生对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更进一步的理解。
实际生活是学生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而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又联系密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是激发学生去发现、去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种方法。
以上就是我在生物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浅薄的经验,虽然无论是做高三教学工作还是做德育干事的工作都是非常辛苦,但也时时充满收获的快乐。我知道年轻时吃点苦不算苦,而是一种锤炼、一种成长,错失这个生命最结实最富耐力的季节,人就长不大了,成就不了自己的事业了。在以后的日子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绽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