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美绥 刘丽卿 王瑞金
(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 福建莆田 351100)
随着多排探测螺旋CT的迅速发展及临床应用,目前,多层螺旋CT (multi - slice spiral CT,MSCT)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病人无创检查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1]由于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图像质量优劣的关键要素,除了与患者造影扫描中配合程度有关外,还与护士是否能成功的注入造影剂有关,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痛苦的时注入造影剂,减少患者焦虑、烦躁,是CT 室护士所面临重要的难题。静脉留置针型号的选择、注射方法以及拔针方法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笔者应用128 层螺旋CT 对我院90≥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采用静脉置管新方法操作,80≥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作一比较,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所选择的170个病例均来自于2012年5月—10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CT 室行128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其中改进组(观察组)90≥(男47≥,女43≥),年龄最大74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52.23 ±14.36岁;传统组(对照组)80≥(男43≥,女37岁),年龄最大7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0.23 ±16.21。两组穿刺操作均使用Nemoto 双筒高压注射器系统,药品使用碘普罗胺370mg/mL,80 ~120mL,注射速率5 ~5.5mL/s。留置针是美国生产BDY 型、直管型2 种类型。
1.2.1 常规准备 询问碘过敏史及哮喘、甲亢、肾功能异常、心脏病等高危因素[2]、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签知情同意书、碘过敏试验、预防性使用抗过敏的药物、对比剂加温等准备环节[3]。
1.2.2 留置针型号选择 留置针有BD Saf-T-Intima Y 型和直管 (18—20G)两种,主要使用18G,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选择20G 型。
1.2.3 注射部位的选择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首选右手肘部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头静脉)。
1.2.4 静脉注射 能防止因左锁骨下动脉中的高衰减造影剂积累而产生条状伪影。
1.3.1 改进组穿刺法 选择好静脉后,局部常规消毒,松动套管,以45° ~60°角行静脉穿刺,为了减少病人疼痛,进针速度要准要快,直接刺破血管,见回血后沿血管平行置入外套管针直至外套管针尖端全部进入血管2 ~2.5cm 以上,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左手固定针柄要稳,右手取出针芯,并松开止血带,无菌透明输液贴固定。
1.3.2 传统穿刺法 选择好穿刺静脉后,局部常规消毒,松动套管,以15° ~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不能过快,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约5° ~15°)再进针0.2cm,固定针翼,抽出针芯0.5 ~1.0cm 后送外套管,抽出全部针芯,以透明胶布固定。冠脉CTA 造影静脉注射完成后,即用棉签按压针孔,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5]。
静脉穿刺时的疼痛采用用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s-4)此法将疼痛分为四度:0 度:无痛或最轻的疼痛,0 分。1 度:轻痛,可耐受,1 分。2 度:疼痛明显,2 分。3 度:疼痛剧烈,3 分。
2.2.1 两组成功率比较 采用BDY 型管与直管在冠脉造影置管成功率的比较详见表1。
表1 BD 留置针的Y 型管与直管型高压爆管率比较表
由表1 结果显示:做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造影检查时尽量选择留置针直管型18G 静脉留置针注射,以防止检查过程中的高压引起的爆管。
2.2.2 两组注射方法疼痛比较 两组所采用的方法及患者疼痛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注射法疼痛比较(χ±s)
由表2 结果显示:改进方法即以45 -60°角行静脉穿刺,病人留置针静脉注射的疼痛感明显减轻。两组病例比较t值=3.767,p<0.01。
2.2.3 两组拔针方法并发症比较 两组拔针方法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3。
表3 显示:拔针时疼痛程度、皮下淤血比较,常规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1)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血管,刺激小等优点,且静脉留置针用生物原料制成,具有独特的弹性,使导管送入血管后接触到血管的温度及湿度时会变得更柔顺,在血管中呈漂浮状态,减少了对血管壁的刺激[6];患者肢体活动度大,扫描及摆放体位不受影响;如需急救,可直接静脉给药,赢得抢救时间,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2)由于BDSaf -T -Intima 18G 静脉留置针针头粗大,静脉注射时疼痛感明显,应用改进法进行注射。穿刺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用大号针头穿刺对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和意义,以消除紧张的心理,主动配合。
(3)实践证明,18G 型留置针适用于对高流速、高压力的要求。静脉注射时运用回抽针芯的技巧,以左手配合固定蝶翼,避免套管滑出血管,是穿刺成功的条件。造影剂外渗与注射部位有关,以肘正中静脉、前臂头静脉及前臂贵要静脉组渗出率最低,因为血管直径大,血液分流量也大,渗出量少[7],也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时主要的选择部位。以右侧为主,能防止因左锁骨下动脉中的高衰减造影剂积累而产生条状伪影。
(4)造影完成后观察病情30min 后拔针。改进法拔针可减轻局部的疼痛,减少皮下瘀斑。用无菌静脉输液贴增加了局部按压的面积,减轻按压的阻力,使病人疼痛感减轻,皮下淤血减少。拔针时告知患者按压穿刺点及以上部位5min。
(5)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特殊性,检查前需对病人进行呼吸训练,以便在检查过程中的呼吸的配合。注射时留置针头粗大,病人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反应,导致心律加快或不齐。在扫描过程中心律过快或不齐会导致血管显示中断,影响图像质量[8]。在注射检查前应主动与患者交谈,及时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介绍造影检查及呼吸配合的过程,以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积极配合检查,提高图像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王锡明,武乐斌,李振家,等. 64 层螺旋CT 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 (11) : 1201.
[2]李雪,陈金华. 非离子型对比剂毒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 (3) :374.
[3]李雪,陈金华. 注重细节,有效预防碘对比剂毒副反应的发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 (23) : 4510.
[4]王超琴,刘延锦,李素兰. 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外渗与注射部位相关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 (15) : 1357.
[5]陈维英. 基础护理学[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69.
[6]马小英.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 (3) :240.
[7]王玉珍,陈婀娜,冯春琴,等. 离子型造影剂局部渗漏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护理,2005,1l (4) : 252.
[8]雷子乔,韩萍,孔祥泉,等.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 ( 1) :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