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江苏省大仓市浏河人民医院,江苏 太仓 215432
刺络拔罐结合针灸牵引治疗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王 静
江苏省大仓市浏河人民医院,江苏 太仓 215432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结合针灸牵引治疗,针灸牵引每日一次,每周六次,共治疗四周;刺络拔罐隔日一次,共治疗十次,对照组行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与71.42%,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由此可知刺络拔罐结合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神经根型颈椎病;刺络;拔罐;针灸;牵引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化、颈项韧带钙化等改变,压迫刺激颈部的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1]。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60%。其临床表现为颈肩部单侧局限性疼痛,颈根部呈触电样向手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颈部活动受限,上肢沉重无力,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9年10月份以来运用刺络拔罐结合针灸牵引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8例,并设单纯牵引组28例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针灸理疗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10天~7年,平均2.9年。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7.8岁;病程7天至10年,平均3.2年。经统计学比较,两组从男女比例、年龄大小、病程长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①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型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②椎间孔压缩试验或臂丛牵引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做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 排除标准 ①因明显外伤致椎间孔改变患者。②CT或MRI检查示有后纵韧带或突出的椎间盘钙化患者。③伴有Ⅱ级以上高血压未行药物控制患者。
2.1 治疗组
2.1.1 牵引治疗 患者取坐位,嘱患者充分放松全身肌肉,采用中立位牵引,重量以4~8公斤为宜。初始重量应较轻,以后逐渐增加,牵引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1.2 针灸治疗 穴取大椎、风池、颈夹脊、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外关、合谷、后溪。患者取俯卧位或俯伏位,皮肤常规消毒,每次取穴8~10穴。取颈夹脊穴宜直刺或向颈椎斜刺,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颈肩部传导,其他穴位常规操作。接G6805-2A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疏密波,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加TDP照射,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每周六次,共治疗四周。
2.1.3 刺络拔罐 大椎、肩井、肩外俞、天宗、曲垣俞穴中每次取1~2穴,进行叩刺拔罐。局部常规消毒,前三次为重度叩刺,后改为中等度叩刺,外关、曲池轻度叩刺,叩刺后拔罐,留罐15分钟,最好用玻璃罐,以观察罐内出血情况。起罐后擦去血迹,拔罐当日嘱患者局部避水避风,刺络拔罐隔日一次,共治疗10次。
2.2 对照组 单纯牵引治疗,方法同上。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有关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标准[3]: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无任何不适感,三个月未复发;②显效: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改善,仅在劳累或者受凉后颈部有轻微不适感,但活动基本正常;③有效: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有所改善,仍有颈部不适感;④无效:阳性体征、临床症状和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3 结果 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57.14%,对照组为32.1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为71.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n(%)]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中老年患者较多见,但除了年龄的因素外,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也是主要诱发因素。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韧带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疾病使椎间孔变窄,从而压迫并刺激脊神经及血管所致[4]。本病在中医学属骨痹范畴,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脉络空虚,复感风寒湿邪,而致营卫气血失和,经脉闭塞不通而成。治宜温经活血、祛瘀通络。牵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放松颈部肌肉,解除组织粘连,拉伸颈椎,增宽椎间隙,进而缓解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但是从目前的文献资料和本文的临床资料来看[5],单纯应用牵引治疗并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笔者加用刺络拔罐结合针灸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针刺大椎、风池、颈夹脊局部俞穴,可使针感传导直达病所,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穴以疏通少阳、阳明经气,配以低频脉冲、TDP照射,可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能够促进局部神经根、椎动脉等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吸收,并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还可以促进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6]。刺络拔罐更能发挥活血祛瘀、温经通络、祛湿逐寒的作用。依据“病在血络”理论,刺络拔罐意在通过放血改善局部微循环,因为放血能稀释局部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下释放的止痛物质,如K+、H、5-HT和缓解肽等,从而有效缓解疼痛[7]。
综上所述,刺络拔罐结合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使神经组织在短时间内得到修复,颈部解剖关系达到新的平衡,经络通畅、气血调和、筋得濡养,临床效果显著,这提示此法可对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起到弥补作用,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1]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2.
[2]孙宇,陈琅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6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吕桂芬.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21):42-43
[5]张大新.脊椎牵引在治疗脊柱软组织损伤中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软组织学组研讨会资料汇编,2008:29.
[6]韩济生.中枢神经肽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科学与针灸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J].生物学通报,1996,32(2):1-3.
[7]吴峻,沈晓柔.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9):55.
R244.3
A
1007-8517(2013)19-0020-02
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