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江岸区光华路小学 黄 宁
走进儿童心灵 构建“童·话课堂”
——武汉市江岸区光华路小学“童·话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 武汉市江岸区光华路小学 黄 宁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模式要体现高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两个方面下功夫。作为结构框架,它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而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建立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其核心和关键就是要以儿童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为标准,用儿童化、趣味化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为此,光华路小学提出了“童·话课堂”教学模式。
“童话”,一般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载,采用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情节神奇曲折,语言浅显易懂,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适合儿童阅读。如果将这个词语分开,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童”指的是童趣、童心、童真,表达儿童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话”指的是说话、对话、话题,表示一个动作,一个主题。因此,“童·话课堂”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讲故事,读童话书,更是一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童·话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分成四个支点,即兴趣唤醒、目标导向、方法多样、拓展体验。因此,从课堂理念上看,“童·话课堂”是以“儿童为本”,彰显儿童主体,弘扬儿童文化,张扬儿童个性。从操作方式和教学策略上看,“童·话课堂”以教师的童心、童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以“趣”字当先,尊重儿童需求,激发儿童兴趣,激活儿童思维。从课堂效果来看,“童·话课堂”再现的是一种“儿童愿学、学会、会学、乐学,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愿教、会教、善教、乐教,能感受教育的成功”的理想课堂。
我们为“童·话课堂”赋予新的内涵,那就是:静候儿童成长——平等对话;触摸儿童心灵——真情对话;拓展儿童生活——情境对话。
1.静候儿童成长——平等对话
只有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们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尊重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在课堂上平等对话,并关注他们心理需求、学习动力、身心健康,怀揣一颗平常心静候每个学生成长。在这样平等对话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接纳、相互宽容、相互倾听,他们打破了师生间森严的壁垒,常常再现话语和思维的共鸣和撞击。“对话”,已不再成为一种单纯的教学手段,而成为了一种师生早已向往的平等、和谐的教育情境。
2.启发儿童心智——真情对话
在“童·话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一个善意的提示、几句鼓励的话语,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消除阻碍“对话”的障碍。这样,学生一旦被教师的真情打动,想象也会冲破牢笼,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倾诉的冲动,思路豁然开朗,表达水到渠成。“童·话课堂”在教师的真情激励下,激活了思维,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沟通了想象与表达的桥梁,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课堂,学得有情有趣。
3.拓展儿童生活——情境对话
对话、沟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童·话课堂”中的“对话”,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这种情境对话,契合学生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拓宽了学生生活交往的空间。在“童·话课堂”上,学生的对话真实、坦白、直率,彰显了他们的童真和飞扬的个性。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交流的对象,一定要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因为学习是个性化行为,既然我们要求学生“潜心会文”,相信学生自主的探究,那么就要允许他们个性的张扬,允许他们在情境对话中富有个性的“真情流露”。
总之,我们要正确把握“对话”教育的实质,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激励者、伴奏者。只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运动轨迹和空间,他们就会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1.“童·话”激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知识内在的联系与逻辑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或者是新知识的起点。新课伊始,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或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体验和探究的欲望。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迅捷地进入新课学习。
2.“童·话”生情
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以数学教学为例,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自主探索,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会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本环节可采用下面几种学习形式。
(1)自主探究:也即是个体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拼拼摆摆、写写算算、读读讲讲、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勾勾划划,对自己已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找出来,在下一步学习时,和同学或老师一起探寻解答。
(2)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尽量组内协助解决。
(3)全班学习:教师在个人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惑的问题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全员参与,团结互助,自由争辩,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3.“童·话”启思
“对话”的深刻性与高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师要时时留心,有意捕捉对话中流露的契机,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诱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引发“高质”的对话,掀起“对话高潮”。这种契机往往来源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源于学生经历规律形成的过程,知识的学习过程。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学生之间的对话意义就在于“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教师通过对话高潮中的各种不同视界,帮助学生个体的体验走向成熟、全面、深刻,达到开启思维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
4.“童·话”明智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明智包含两种方式,即练习和讲解两部分。练习要注意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建模功能;要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要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要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的练习;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要注重练习的发展性,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学习的各种技能。
在“童·话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遵循着以“趣”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即开课有兴趣——激起兴趣;互动有情趣——激发情感;课堂有智趣——激活思维;交流有理趣——习得方法;课中有乐趣——体验成功;评价求谐趣——激励参与。在教学艺术中,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其他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巧妙配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愉悦;要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内涵。
责任编辑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