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长虹,王守武
(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系 安徽 池州 247000;2.大渡口中学,安徽 池州 247000)
池州市区道路绿化树种的调查与思考
闻长虹1,王守武2
(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系 安徽 池州 247000;2.大渡口中学,安徽 池州 247000)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采用样段法对池州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应用进行了调查与思考。“一路一景”的道路绿化格局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但就具体的树种的选择还有待优化。
池州市;道路绿化;绿化树种应用
自“十一五”以来,池州市围绕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按照“滨江环湖、一城五区、组团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拉开框架、完善功能,城区新增道路里程达210 km,主城区三环、四横、五纵的道路骨干网络初步形成。在对城市主次干道、环城路实施精品绿化的同时,对小街巷也因地制宜地开展绿化建设,形成了一路段、一树种、一景观。已建成九华山大道、石城大道、昭明大道和沿江大道景观路工程;完成秋浦东路、百牙东路等12条新建道路的绿化配套工程;进行齐山大道、杏花大道等6条改造道路绿化建设。道路绿化达到道路总面积的25%以上,绿化普及率达98.04%,达标率为80.26%。随着池州道路绿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本地园林树种栽培历史和现状不够了解;不注重树种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树木保存率、成形率不能令人满意;盲目从外地引进新树种,但成活率低等。对于个别树种生长适应性及引种失败原因分析不够深刻等问题。目前对池州绿化树种的调查还无人涉及,因此,本次调查与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做好当地道路树种的调查工作,摸清家底,掌握各树种在道路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选择应用适宜的树种,为实现池州市“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花园式城市及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山水园林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选取主城建成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道路,采用样段法调查了21条道路的行道树,调查内容包括乔木、灌木的种类、数量,并根据树木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生长环境、叶的繁茂程度等评价树木的适应性、抗性表现及生长势等。为了便于划分,将园林树种的生长状况分为四个级别[1]:
优:完全能够适应其环境条件,生长旺盛,枝繁叶茂;
良: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条件,生长较旺盛,枝叶等生长良好;
一般:基本能够适应当地条件,枝叶稀疏,偶有枯枝、病叶,基本能够保持冠形;
较差:不能适应当地环境,枝干发育不良,冠形散乱,病虫害严重。
为了便于计算树木生长势指数(GI),对上述树木生长状况分级予以如下赋值:长势优为4,良为3,一般为2,较差或生长不良为1。那么,生长势指数为:
其中Di为长势等级i的分值,Ni为长势等级i的株数。
本次调查道路21条,其中主城区以主干道为主,部分老城区次干道,共16条;外围景观大道5条;调查结果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香樟和杏树为池州市行道树中常绿类和落叶类的主导树种,分别占现有行道树总量的32.60%和6.97%,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体现了市树市花的特色,而其他乡土树种的桂花、冬青应用的比例分别只占6.38%、3.39%,枫杨、泡桐和构树分别只占0.04%、0.01%和0.04%,乡土树种的数量占调查总量的69.46%。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7]。但是,乡土树种以香樟为主,在数量上占的比重过大,其他乡土树种应用的比例很小,只是零星的应用,在今后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加大其他乡土树种的比例。
表1 池州市道路绿化树种调查结果汇总
行道树中,常绿树种数量占总量55.76%,外围行道树种类达到22种之多,主城内树种也有22种,但主城区有些树种占的比例很小,是历史遗留下的古树。在数量和种类分配上,行道树在内围和外围的分布差异较大。
从表2中可看出,外围的景观大道道路绿化树种种类繁多,特别是分车道设置,增添了不少景观效果。但总体生长势指数GI仅为2.76,比主城区2.95要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引进的树种长势不是很好。比如,杏花村大道的高大杜英,生长状况很差,东西方向的街道,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死亡,造成皮烧现象,但是在南北方向的九华山大道,树干不是很高的杜英,长势却很好,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树种的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应用树种,对有些树种生长适应性及引种失败原因要进行分析。还有就是近期新建植的乔木树种尚未完全恢复生长,枝叶不是很茂盛,绿化覆盖率不高,影响评价。
表2 池州市道路绿化树种生长状况汇总
而主城内的行道树生长状况比外围较好,生长势指数GI=2.95,主要是因为主城区的行道树很多是乡土树种,基本已经适应了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对池州市的园林树种的栽培历史要了解,从而在道路绿化配置的时候选择最优的一些乡土树种。
3.1 “一路一景”的道路绿化格局逐步形成
根据树种的不同形态及季相变化,池州市已在很多道路上种植了不同树种,已逐步形成“一路一景”的景观特色,如池州秋浦路的行道树是银杏,树形优美,刚劲挺拔,季相变化明显,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又如建设路和东湖路的香樟、百牙路和虎泉路的广玉兰、三台山路的合欢、石台路的法国梧桐、罗城路的乌桕等,各具特色。
3.2 乡土树种是主要树种,乔灌配置基本合理
池州市道路绿化树种配置中乔灌比例基本合理,乡土树种比例高于外来树种。树种配置充分考虑各树种的特性,注重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8]。清风路、东湖路、九华山大道、石城大道、昭明大道等新建道路的植物配置合理,道路两旁有宽阔的绿化带,同一道路上行道树种比较统一,两边绿化带的种类、形式多样,符合园林风景构图的变化与统一的规律。
3.3 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征
就人居环境而言,除了有好的物理环境外,人文环境也很重要。而人文环境的创建需要地方文化的支撑[9]。无疑杏树应是最具有池州历史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树种之一,受到大众广泛喜爱,被定为市花,其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利用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对青少年起到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能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池州的市树是香樟,在一些主干道和景观大道大量应用了市树和市花树种,充分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
3.4 全市树种不少,局部多样性不高
根据池州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野生植物资源的情况,其道路园林植物种类应当更加丰富多样。大量使用香樟、杏树、广玉兰,部分路段可见合欢、银杏等树种。虽然这些树种不失为优良的行道树种,多条道路重复使用,园林景观单调,其植物多样性较差,导致自身特点不够突出。
4.1 增加速生树种数量,适当降低慢生树种比例,快速提高绿荫率
池州市是一新兴城市,建市时间不长,适应池州地理气候特征的速生树种不少,比如栾树、无患子、泡桐、枫杨等,但是应用比较少。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迅速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尤其是道路绿化,但速生树种生命周期短,需要重复更新。慢生树种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绿化效果见效较慢,而周期较长,景观效果相对持久。在池州道路绿化中,应选择一些速生性强、易移植、耐修剪的树种。
4.2 维护落叶乔木树种基调,适度控制常绿乔木树种比例,提高绿化质量
根据池州市的气候、自然条件,选择落叶乔木有利于冬季不影响光照和增温,而在夏季又能遮荫降温。调查结果显示,池州道路绿化树种应用中常绿与落叶树种之比接近1:1,可适当控制大量使用常绿树种的势头,适当增加落叶树种应用,不能一味追求“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同时,适量选择灌木、藤本、地被以增加绿化层次,提高景观美化效果[5]。
4.3 以乡土树种为主,积极引进外来适生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道路树种应用优化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及特点。乡土树种是在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抗逆性强等特点,最能体现城市地方特色和乡土乡情。池州地处沿江冲积平原和湖滨平原,土壤呈弱酸性至中性,亚热带北部地带性树种,特别是樟科、茶科、冬青科、壳斗科、竹类等诸多树种都适宜生长。在强调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同时,也应积极引进外来的优良树种,以增加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多样性。但在引进外来树种时,需要经过引种试验与筛选,进行生态风险评估,防止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应加强本地野生树种的引种和驯化,丰富绿化树种。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99-716.
[2]唐东芹,杨学军,邵芹英.上海城市绿化树种的生长适应性调查及规划意见[J].林业科技,2001,26(5):54-57.
[3]李沪波,李佳睿,等.青岛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9(4):48-53.
[4]陈果.宁国市道路绿化树种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55-56.
[5]乔埃虎.包头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调查[J].内蒙古林业[J].2008(10):28-29.
[责任编辑:李荣富]
TU985
A
1674-1104(2013)06-0091-03
2013-05-07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3B181)。
闻长虹(1974-),女,安徽枞阳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生态环境教学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