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建 牛新河 孙少辉 (河南省登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52470)
登封市羊泰勒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
申 建 牛新河 孙少辉 (河南省登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52470)
为了解登封市羊泰勒焦虫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采用随机的方法,在全市选择了羊泰勒焦虫病感染较为严重的8个乡镇区办,26个行政村(或居委会),对84个养羊场(户)的4856只羊进行了羊泰勒焦虫感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采用病羊耳尖血液涂片及淋巴穿刺组织涂片镜检方法检测虫体。结果表明:登封市虫体检查阳性率17.8%,感染率的高低与地区、季节、年龄、品种、饲养方式等有关。
羊泰勒焦虫病又称热那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羊泰勒虫,寄生在羊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血液原虫病。本病分布于四川、青海和甘肃及河南西部,呈地方性流行,可引起羊只大批死亡[1]。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36%~100%,死亡率高达13.3%~92.3%[2]。据登封史料记载,60~70年代,曾在部分地区流行该病,此后个别地方零星发生。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羊业的快速发展,牲畜交易日益频繁,外购羊只逐渐增多,羊泰勒焦虫病又有流行的趋势,给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养羊场(户)的财产带来了一定危害。2013年4~6月份,登封市部分乡镇发生了以高热、贫血、消瘦和淋巴结肿胀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引起羊只大批发病和死亡。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羊泰勒焦虫病。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及蔓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制定了相应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使该病得到了控制,降低了养羊户的损失。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的北中部,省会城市郑州西南80km处,地理坐标为112º42ˊ至113º19ˊ,北纬34º15ˊ至34º35ˊ。海拔高度在250m至1512.4m之间。登封“十年九旱”,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平均降水量525.4mm,日照总时间2275h,无霜期为238d,植被生长期可达265d。东临新密,西接伊川,南与禹州、汝州交界,北与偃师、巩义毗连。东西长56km,南北宽36km,总面积1120km。管辖12个乡镇、3个办事处,1个工业区及1个矿区。处于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区,境内主要山脉有嵩山、箕山和熊山等,大部分是丘陵地带,东部和中部的丘陵多呈东西走向,西部的丘陵多呈南北走向。目前全市养羊达5万余只,年出栏1.6万余只,大部分养殖户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法饲养,个别散养户以放牧为主。
2.1 调查范围和方法 本病主要发生于干旱偏僻的山区,呈局部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3~9月蜱活动的夏秋季节。2013年4~6月份,本市干旱少雨,蜱虫活动猖獗,部分乡镇羊泰勒焦虫病流行严重。市疫控中心及时组织业务技术人员,对养羊较集中的颍阳镇、宣化镇、君召乡、石道乡、白坪乡、唐庄乡、送表矿区、嵩阳办等8个乡镇区办,26个行政村(或居委会)所辖的84个养羊场(户)的4856只羊进行了羊泰勒焦虫感染和防治情况调查。重点了解发病年龄、品种、饲养方式、地区、临床症状、发病率及死亡率。同时应用血液涂片及淋巴穿刺组织涂片检测虫体和尸体剖检进行综合性诊断。
2.2 临床症状 病羊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呆立少卧,可视黏膜淡白,小便深黄,呼吸促迫,轻微咳嗽,心跳加快,心律不齐,体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肩前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坚硬、有压痛感。体温升高至39.8~41.6℃,多数呈稽留热,后期个别体温升高达42.8℃,解热药无效。经过5~7d潜伏期后,患羊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呼吸浅表,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可视黏膜转为苍白或黄染,体表淋巴结肿痛明显并变软,小便黄褐,大便干结,脾脏肿大,触之敏感,少数病羊腹泻,粪中混有黏液或血液,并出现蛋白尿或磨牙声。后期病羊精神萎靡,呼吸浅表,体虚气短,发出“啃啃”声,四肢无力,步态不稳,严重贫血,高度消瘦,个别肌肉震颤,意识障碍,卧地不起,终因衰竭死亡。
2.3 剖检 病死羊尸体消瘦,贫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心包、胸腔、腹腔有淡黄色积液。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切面有暗红色病灶和灰白色结节。真胃黏膜肿胀充血,有针尖大至大豆大、暗红色或黄白色结节,有糜烂或溃疡,肠黏膜有少量出血点。脾脏肿大,被膜有出血点。肾脏肿大且质软。肝脏肿大,质软易碎,有灰白色或暗红色病灶。膀胱黏膜充血,尿呈茶色。
2.4 实验室检查 (1)虫体检查:无菌采病羊耳尖血和病死羊心脏血制成血液涂片,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红细胞内有数量1~3个圆环形、卵圆形等羊泰勒虫配子体。(2)组织涂片镜检:对发病初期的病羊,在肩前淋巴结和股前淋巴结穿刺,用注射器吸取穿刺物,甲醇固定,用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在淋巴红细胞内或游离其外进行裂殖生殖的多核裂殖体(石榴体),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紫红色染色质颗粒。
本次调查对象在年龄、品种、饲养方式、地区和其他有关特征的构成上,对全市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共调查了84个养羊场(户),4856只,解剖病死羊54只,检获虫体阳性864例,阳性率17.8%。
表1 不同月龄羊泰勒焦虫感染阳性率 (只、%)
表2 不同品种羊泰勒焦虫感染阳性率 (只、%)
表3 不同饲养方式羊泰勒焦虫感染阳性率 (只、%)
表4 不同地区羊泰勒焦虫感染阳性率 (只、%)
3.1 羊泰勒焦虫感染的阳性率与年龄分布 表1表明,2~6月龄羊虫体阳性率最高,达31.5%。该年龄段感染的病羊,发病急,临床症状严重,死亡快,死亡率高。
3.2 羊泰勒焦虫感染的阳性率与品种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羊只均可致病,纯种杜泊羊感染率为38.4%,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患病严重,死亡率高;绵羊较山羊更易感;外地输入的羊比当地土种羊发病率高。
3.3 羊泰勒焦虫感染的阳性率与饲养方式分布 表3提示,羊泰勒焦虫感染的高低与饲养方式相关,放牧较舍饲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放牧羊只多发,舍饲羊发病较少,放牧羊在杂草灌木中遭蜱侵袭的机会大故易感染。
3.4 羊泰勒焦虫感染情况的地理分布特点 羊泰勒焦虫感染的阳性率呈明显的地区差异,表4显示,石道乡最高达35.4%,宣化镇最低4.2%,比较明显的趋势是西北中部高,东南部较低。
(1)加强饲养管理和定期检疫制度,坚持自繁自养方针,严禁从疫区购进动物。必须引进时,应从无此病地区购入,要严格检疫,运进后隔离14~20d,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2)在本病流行地区,应于每年发病季节前对羊群进行药物预防注射,同时做好灭蜱、蚊蝇及消毒工作,防止蜱叮咬传播疾病。(3)将发病羊与临床健康羊隔离,分群饲养,同时加强羊舍与周围环境消毒及体外寄生虫的预防工作。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5%聚维酮碘等消毒药消毒羊舍及周围环境,伊维菌素0.2mg/kg体重皮下注射或1%敌百虫溶液洗刷体表驱除蜱虫。(4)对临床健康羊紧急预防用贝尼尔5mg/kg体重配成2%溶液,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2d。(5)对发病羊用贝尼尔7mg/kg体重配成2%溶液,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同时要结合对症和支持治疗:使用广谱抗菌素恩诺沙星注射液2.5~5mg/kg体重,以防并发或继发感染;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17-复方氨基酸150~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5%碳酸氢钠注射液50~100ml,维生素C注射液1~2g,肝泰乐0.1~0.2g,ATP20~40mg,Co-A50-100IU,复方布他磷注射液2.5~8ml,以补充体液、矿物质及能量,促进肝脏功能及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保肝解毒。为纠正贫血,用配型全血200~300ml进行输血,以提高机体血液蛋白及抵抗力。以上药物分别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d。对重型、贫血严重者,中、后期的病羊应辅助中药治疗,灌服八珍益母丸5~10g/只,2次/d,连用3~7d,以温补气血。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等,以减少应激,补充营养。
(1)采用随机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的大样本羊泰勒焦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登封市羊泰勒焦虫病流行状况,说明本地区羊泰勒焦虫感染的严重性,对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提供了依据。(2)调查结果显示,2~6月龄羔羊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6~12月龄及2月龄以下次之,1岁以上很少发病,这与现代研究相一致[3]。蜱是非专一宿主寄生虫,缺乏选择性,具有流动性,危害性广泛。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侵入门户的第一屏障是皮肤,而家畜中以羊的皮肤最薄,老畜的厚,幼畜的薄;公的厚,母的薄[4]。2~6月龄羔羊抗病能力较差,是感染寄生虫病的高发时期[5]。6月以下龄羔羊的皮肤娇嫩,更易被蜱叮咬,而0~2月龄羔羊发病率及病死率较低,这与母羊的看护本领及母乳可增强抵抗力是否有关,需要进一步探讨。(3)本调查发现,个别完全舍饲的羊群并没有接触到蜱虫,羊体上也没有蜱寄生,但仍可携带虫体并发病,这是否与遗传有关,还是蚊蝇传播,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4)本文结果提示,羊泰勒焦虫感染的阳性率石道乡最高,这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该乡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多呈南北走向,东高西低,上午太阳光照时间短,牧草露水大,蜱虫多,总日照时数少,增加了羊感染蜱的机会。为此建议放牧羊群待中午后放牧,使牧草经太阳充足照射后,以减少黏附在牧草上寄生虫,降低感染率。
[1] 宁长申, 周继贤, 杨可真. 畜禽寄生虫病学[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
[2] 孔繁瑶. 家畜寄生虫病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7.
[3] 崔治中, 金宁一. 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控彩色图谱[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4] 马钟华. 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第3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5] 谢喜平, 江文武. 山羊高效养殖[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S858.26
A
1007-1733(2013)10-0069-03
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