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璟 (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站 810500)
中草药白龙散预防八眉猪仔猪黄、白痢的试验
梁玉璟 (青海省互助县畜牧兽医站 810500)
将白龙散中草药按比例粉碎加入饲料中,在八眉猪母猪产仔的前两天给母猪投服,结果证明,投服一个疗程,对仔猪黄痢具有较明显的预防效果;投服两个疗程,对仔猪黄痢和白痢均具有较理想的预防效果,且能显著提高仔猪育成率、增加窝重。
母猪 中草药 预防黄 白痢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吮乳仔猪多发性肠道传染病,统称大肠杆菌病。本病分布很广,造成仔猪育成率低、影响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中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由于发病急、病程短、日龄小,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经适时治疗,虽大部分都可治愈,但阻碍仔猪生长。本试验采取给临产八眉猪母猪内服中草药的方式,对仔猪黄、白痢进行预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1 试验地点 八眉猪保种场
1.2 试验组分组 由本场提供临产母猪,按自然产仔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饲料及饲养条件。试验组预产母猪不少于10头,对照组不少于5头。
1.3 试验方法 试验组母猪从产前10d开始投药,母猪投药100g/d·头,分2次混入饲料中喂服,50g/次,连用3d为第1疗程。间隔7d,再喂服3d为第2疗程。2个疗程各投一个试验组。只对发病仔猪进行常规治疗。
1.4 配方组成 白龙散(白头翁、龙胆末2∶1混合研磨)。
1.5 实验室诊断 根据仔猪发病日龄、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并采取病死仔猪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脾、心、肺等器官及粪便等。
1.6 试验期 产后至45日龄断奶。记录每窝产仔数、初生窝重、断奶时存活头数及窝重。记录发生黄痢、白痢窝数,发病头数。数据作生物学统计处理。
2.1 第一个疗程预防黄痢效果 见表1。试验组母猪16头,产仔145头,发病2窝10头,窝发病率12.5%,仔猪发病率6.9%;对照组母猪13头,产仔116头,发病11窝,窝发病率84.62%,发病74头,发病率63.79%。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窝发病率和仔猪发病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
2.2 仔猪生长情况 见表2。试验组断奶时存活仔猪143头,育成率98.62%,窝平均存活8.94头,平均窝重120.17kg;对照组育成73头,育成率62.93%,窝平均存活5.62头,平均窝重78.3kg。
表1 预防黄痢效果 (头、%)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表2 仔猪生长情况 (头、%、kg)
2.3 一个疗程与两个疗程预防黄痢与白痢效果对比 见表3。一个疗程试验母猪32头,产仔296头,发病4窝,窝发病12.5%;仔猪发病19头,发病率为6.24%,死亡15头,死亡率5.07%;白痢发病25窝,窝发病率78.13%;仔猪发病61头,发病率20.61%。2个疗程试验母猪27头,产仔268头,黄痢发病2窝,窝发病率7.41%;仔猪发病3头,发病率1.12%,死亡2头,死亡率0.75%;白痢发病7窝,窝发病率25.93%;仔猪发病12头,发病率4.48%。两个疗程与一个疗程预防效果比较,白痢窝发病率和仔猪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预防黄痢比较窝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表3 预防黄、白痢试验结果 (%、头)
2.4 扩大试验 在上述试验基础上,针对黄痢进行了扩大预防重复试验,结果见表4。试验组窝发病率为6.17%,头发病率4.16%,死亡率2.01%;对照组分别为88.89%、70.73%和30.49%。试验证明,母猪内服上述中草药能够预防仔猪黄痢,同时也提高了仔猪育成率。
表4 预防黄痢重复试验结果 (%、头)
2.5 实验室诊断 经培养分离到1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其特性基本一致,均为革兰氏阴性的两端钝圆、散在、无芽胞、无荚膜、能运动(悬滴检查)的粗短杆菌。SS琼脂培养呈红色,营养琼脂培养呈乳白或灰白色,菌落直径1~2mm,表面光滑。分离菌在肉汤、厌氧肝汤中生长迅速,5~6h就可见到均匀混浊,几天后则有白色乳状沉淀。均能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产酸产气。MR、硝酸盐还原、触酶、靛基质产生阳性;V.P试验及氧化酶阴性;用24h肉汤培养物注射小白鼠,0.3ml 11只,0.5ml 7只,10~48h全部死亡。上述菌株经青海省牧科院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定型,两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O1BO111,一株为O3BO112(因子血清不配套)。
(1)中医学认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说明幼畜发病与其母有一定联系。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仔猪发病与母猪有密切关系,母猪所带病原菌可能经产房、产道传染给仔猪是相互一致的,故本试验采取由哺乳母猪内服中草药的方式,预防仔猪黄白痢,取得了理想效果。(2)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黄痢白痢的主要原因,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母猪产后,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初生仔猪脏腑发育不完全,形气未充,脾胃功能不全,抵抗力差,易受外邪侵犯而发生黄痢、白痢,一方面与配方中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具有较强抑菌作用有关;另一方面配方中的泽泻、苍术等药具有益气健脾,保护母猪脾胃功能而使泌乳量增加,使仔猪获得充足母乳有关;经乳传药也使仔猪脾胃功能得以健全,达到“母安子安”。这与有关文献认为仔猪体内保护性抗体来自初乳、常乳,对黄、白痢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改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是十分相近的。
自母猪产仔前6d和间隔7d投服白龙散一个疗程能较好地预防黄痢,2个疗程能较好地预防黄痢和白痢。均能显著地提高仔猪窝重和育成率。
S853.75
A
1007-1733(2013)10-0022-02
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