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六成移动电源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评估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的质量安全状况,上海市组织开展了该类产品的风险监测工作,从市场中采集了22批次的移动电源样品。经检验,13批次样品不符合要求,合格率仅为40.9%,风险等级为中级。
表1 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名单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播放器等移动数码电子产品的普及,轻薄化的设计使得这类产品在电源供应上经常遭遇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的尴尬,“电池短板”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移动电源这类便携式外接供电设备逐渐走红市场。由于电池电芯产品的特性,移动电源产品若无较好的安全设计和保护,在过充电、过放电、输出短路等异常情况下可能导致产品损坏甚至发生起火、爆炸;在静电干扰、高温、重物冲击、跌落等严酷环境下也可能导致产品损坏,甚至威胁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此外,移动电源产品还普遍存在虚标额定容量的现象。
本次风险监测工作主要参照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和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检验项目包括:额定容量、静电放电抗扰度、环境适应性(自由跌落)、安全保护性能(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短路保护)等。检测结果显示主要不合格项为:额定容量项目,共9个样品不合格;安全保护性能项目,共3个样品不合格;静电放电抗扰度项目,共1个样品不合格;电池安全要求项目,共4个样品不合格。
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尽快组织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移动电源行业。对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本市质监部门已督促相关企业主动下架、收回产品,在缺乏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尽快制定和执行企业标准,加强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和出厂检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外省市企业生产的产品,已通报企业所在地的质监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