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麻宝洲
作者系浙江卫视副总监
电视台如何传递“好声音”
文/麻宝洲
和报业等传统媒体一样,近几年浙江卫视的发展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但是发展速度依然比较快。2012年8月,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两个栏目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荣誉并获得表彰,这个是浙江卫视的幸福双响炮。
近几年,浙江卫视发展很快,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底气不足,还是有软肋,因为当时湖南卫视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江苏卫视有《非诚勿扰》,这些都是收视率非常高的栏目。而浙江卫视当时没有收视率这样高的栏目,因此我们考量自身,作为全国一流卫视,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
答案是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最初浙江卫视做了《中国梦想秀》,做了两季之后,卫视团队进行评估总结,认为节目偏高端,因此决定改造这个模式,提升收视率。最终,《中国梦想秀》在全国收视率提高到了2%,使浙江卫视信心倍增。
从2008年开始,浙江卫视在歌唱类节目上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有《我爱记歌词》《我是大评委》等这类节目。直到《中国好声音》原版在国外出现并取得了骄人的收视率,浙江卫视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好节目,于是决定引进这个节目。尽管当时节目版权因之前有过合作而已被别的公司获得,但经过努力争取之后,决定共同引进,版权算双方共同投资、共同招商、共同推广,这中间有个博弈的过程,但最终达成了共识。
这次合作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浙江卫视“卖的东西”跟人家不一样,浙江卫视卖的是正宗的“好声音”。二是为什么是浙江卫视“卖”,而不是别人“卖”。合作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而与浙江卫视合作,合作各方的价值都可以达到最大化。三是要有可行的商业模式,实现价值最大化。2012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冠名费6000万元,创收3亿元。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冠名权被拍卖后,冠名费达到2亿元,预计创收10亿元,实现飞跃式增长。
《中国好声音》最初起名为《中国之声》,但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有《中国之声》栏目,这个名字肯定不行。在讨论的会场上,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说,要不就叫“中国好声音”,当时合作方都认为这个名字“土”,而就是这个“土”名却成为了后来响遍全中国的名字。
怎么能培养产生“好声音”的土壤?在这个方面中国电视还很不成熟,中国电视上的很多节目,包括《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超级女声》等,都有国外模式的影子。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学的是当年美国风靡一时的《美国偶像》,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买的则是《英国达人》的版权。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也是如此。
在投入与产出方面,谁都有一本账,就好比一个农民,让他自己花几年时间选种、育种,是不可想象的;农民要做的,就是买了种子播种即可。其实,从国际电视产业来说,经过市场的分工,早已经形成明晰和成熟的产业链。譬如英国、荷兰等国家,因其市场容量小,所以在全球化分工中,他们承担着类似“种子”公司的职责,而且育种过程颇为严格。在所有的创意中,仅有10%能有机会去制作样片,这些样片要在不同的投放机构和观众人群中反复测试,最后仅有3%的节目模式投放市场。这些经过反复筛选并得到市场认可的“种子”则有机会成为全球电视界的“佼佼者”,既然有这样的成功范例在,各媒体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一点”、“偷一点”呢?
何时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电视市场还不能说是一个成熟的电视市场。就像物质产品,很多大公司在起步阶段都有“模仿”之作,但一旦走出国门,面临国际同行竞争,就必然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如无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将不可立足。
中国必须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是大势所趋。电视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实和物质产品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随着中国电视业和国际市场的日益接轨,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的日益重视,中国电视节目拥有自己的独特标识和符号,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日子也日益临近。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随着国际电视媒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电视一旦到节目模式“学无可学”“偷无可偷”的时候,各电视媒体都将面临尴尬的局面,都必将经历转型的过程。中国电视业要发展,必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模式,追求和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核心文化精神,在转型过程中创造好的条件,这就是在培养创造“好声音”的土壤。
浙江卫视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曾产生过一些问题。2009年,浙江卫视痛下决心,完善卫视的内审机制,成立频道审片小组。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两大标杆栏目,这恰恰是在国家广电总局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的这一年诞生的。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高长力认为,《中国梦想秀》和《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综艺节目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电视媒体应有的责任,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电视节目责任和公益的体现不是“乱煽情”,而是在深入了解实际、了解生活、了解群众的基础上作出积极的回应。《中国梦想秀》的节目编排正是体现了这种对现实的观照和思考,诠释出了“梦想”对于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而《中国好声音》没有奇装异服,没有夸张渲染,节目只看重“声音”,评委少了“毒舌”评判做噱头,更多的是鼓励和指导,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纯粹的音乐节目。《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等栏目充分证明,这样的综艺节目也能传递正能量。
作者系浙江卫视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