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瓯语方言探源及传播路径

2013-06-01 10:40蔡子葵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浙江温州325035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母系字音量值

蔡子葵(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传播系,浙江 温州 325035)

温州瓯语方言探源及传播路径

蔡子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传播系,浙江 温州 325035)

温州瓯语区内部方言一致性很强,但不同地域之间仍存在方言字音差异。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可建立方言相近性数学表达式及其变通型算式,由此计算分析温州瓯语方言间字音差异程度的亲疏关系,从而揭示温州瓯语源于温州城区瓯语方言,分南北两路传播路径。

温州;瓯语;方言相近性;传播路径

瓯语是温州境内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语言,属吴语旁系之一,历来被认为难懂难学。虽然同属温州瓯语区,相互邻近,但由于地域不同,瓯语方言仍有差异。推测原因,在地方历史上,瓯语的形成和传播与人口的迁移和交流有着密切关系,且随其过程或多或少发生语(字)音变化,造成了瓯语方言的差异。本文根据温州各地瓯语方言间字音差异,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建立方言相近性数学表达式,对各地瓯语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揭示其相互间亲疏关系:母系、子系与传承系。无疑,这种尝试将为方言探源和传播研究开辟新的途径。笔者曾运用相近性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古籍版本进行了研究[1],该论文发表于《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4年第1期。

一、理论依据

1.方言相近性数学表达式的建立

设某方言有三地不同的发音系统,一地方言源头为母系,另两地为传播系。母系与两传播系相比较,各出现A个和B个字音差异,两传播系对应地出现C个相同字音,该两传播系共出现U个字音差异,U=A+B-C。又设一母系与两传播系总的字音差异为N个(包括已出现与未出现的在内),一传播系出现任何一个字音差异的概率为常数P,另一传播系出现任何一个字音差异的概率为常数Q,且P与Q无关。于是,由于传播系各自及共同出现的字音差异的个数期望值分别为NP、NQ与NPQ。由矩估计法[2]可知:

可得出总的字音差异估计为:

因此,未出现的字音差异的个数Y0为:

(1)式为母系对两传播系的方言相近性数学表达式,此数学表达式与研究古籍版本的相近性数学表达式相同,后者在研究李商隐诗集版本间亲疏关系方面获得成功[1]。

设这三地方言发音系统共出现M个差异字音,M≤U,选用第一传播地方言为母系,另两地为传播系,则该母系与两传播系各出现(M-C)个和A个字音差异,两传播系对应地出现(M-B)个相同字音。与上同理,其方言相近性Y1为:

若用第二传播地方言作为母系,则该母系与另两传播系各出现B个和(M-C)个字音差异,两传播系对应出现(M-A)个相同字音。与上同理,其方言相近性Y2为:

在方言母系逐地传播的情况下,B>A>M-C,Y0<Y2<Y1,母系一组方言相近性量值Y0最小,第一传播地或称子系一组方言相近性量值Y1最大;第二传播地一组方言相近性量值Y2居中。

2.方言相近性受第二传播地异常的影响

对于第二传播地,特别是处于边远地区,受当地别的方言掺和,很可能使该传播系差异字音增多,这与由该系传播所带来的对其方言相近性的影响是不同的。设第二地传播系受别的方言掺和影响的差异字音减少X个,差异字音(U-M)保持不变,则对应上述(1)、(2)、(3)式获得如下三组方言相近性量值为:

上式中Y3~X和Y4~X函数关系是直线,唯有Y5~X函数关系是一条等轴双曲线。

随着传播系受别的方言影响的差异字音个数逐渐减少(即X增大),母系与子系两组方言相近性量值Y3与Y4都相应逐渐减少,传播系方言相近性量值Y5竟反而逐渐增大。Y5~X关系线分别在X1=M-A-C与X2=B-A处和Y3~X与Y4~X两条关系线相交,将三组方言相近性量值大小排序分成三个不同的X区间:在X=0~X1,Y4≥Y3≥Y5;在X=X1~X2,Y4≥Y5≥Y3;在X=X2~(B-C),Y5>Y4>Y3。随着X增大,始终没有改变Y3和Y4之间的相对大小。

二、应用实例

温州瓯语方言内部一致性很强,但各个地域间或多或少存在字音差异。沈克成等认为:“瓯语分布在瓯江下游、飞云江和鳌江流域。除温州市区(含鹿城、龙湾、瓯海)外,还分布在永嘉、瑞安、文成、乐清、平阳、苍南、洞头、泰顺等县市。”[3]叶晓峰指出:“温州方言内部的横向比较研究还不充分”[4]。语言专家学者曾调查了八个地域的瓯语字音差异[5],即温州城区、乐城、上塘、永强、莘塍、鳌江、大峃和蒲城,基本上每一个县(区)有一个调查点。运用方言相近性数学表达式对以上八个地域的瓯语方言相近性系统地进行分析计算。

为便于比较分析,取四个地域的瓯语构成一个计算体系,将其组合成4个方言相近性计算的基本单元,各单元之三地瓯语轮换选作母系进行计算,共有12个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组。

1.温莘峃鳌

温莘峃鳌四地各单元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见表1。

由表1可知,对于第4列的方言相近性量值,莘瓯语(选作母系,以下均略)最小,峃瓯语与鳌瓯语两数相等,母系、子系与传播系出现次数排列为“3~1·2~2·1~3”,或“3~1·2~1·2~1·2”形式。这表明温瓯语是该系统母系,莘瓯语是子系,峃瓯语与鳌瓯语都是传播系。不过,由第1、2列方言相近性量值相比较,峃瓯语的方言相近性量值大于鳌瓯语,前者竟比后者与母系瓯语较相近,而在第4列,峃瓯语的方言相近性量值等于鳌瓯语,峃瓯语应在莘鳌之间的支路上传播。

表1 温莘峃鳌四地各单元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

2.温莘鳌蒲

温莘鳌蒲四地各单元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见表2。

由表2可知,温瓯语与蒲瓯语的方言相近性量值最小,分别各2次(第5列)。对于第1、2列,同样都具有温莘两地瓯语,第2列蒲比第1列鳌却远离温莘两地;对于第4列,莘瓯语并非是真正母系。由于蒲瓯语受别的方言对母系瓯语的影响,才使第2、4列蒲瓯语方言相近性量值为最小,但各自(X1~X2)都不大,分别为(5~29)、(10~16)。如果消除对蒲瓯语的这种影响,那么母系、子系与传播系出现次数排列就会由“2·1~2·1~2·1~2·1”改变为“3~1·2~2·1~3”形式。温瓯语作为该体系的母系,向莘鳌蒲逐地传播。

3.塘温莘鳌

塘温莘鳌四地各单位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见表3。

由表3可知,尽管第2列与第1列、第3列与第4列的方言相近性量值大小排序不一致,其母系、子系与传播系出现次数排列为“1·2~2·1~2·1~1·2”形式,与表1、表2均不同,属母系各2次,属子系各1次,属传播系各2次。前述已证实温莘两地瓯语具有母子关系,应以温瓯语为母系分别向莘鳌与塘两路传播。

4.温永塘乐

温永塘乐四地各单位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见表4。

由表4可知,温永塘乐四地瓯语的母系、子系与传播系出现次数排列形式与表2相同,为“2·1~2·1~2·1~2·1”形式。只不过乐瓯语比蒲瓯语甚于受别的方言对母系瓯语的影响,在第1、4列乐瓯语(X1~X2)均较大,分别为(39~53)、(22~46)。如果消除对乐瓯语的这种影响,那么会使母系、子系与传播系出现次数排列改变为“3~1·2~2·1~3”形式。该体系以温瓯语作为母系,向永塘乐逐地传播。

表2 温莘鳌蒲四地各单元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

表3 塘温莘鳌四地各单元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

表4 温永塘乐四地各单元方言相近性量值计算

三、结 论

(1)从建立方言相近性数学表达式,如(1)、(2)、(3)式,推导其变通型算式,如(4)、(5)、(6)式,具有数理统计理论基础。由于考虑了方言传播系受别的方言的影响,使其具有更大适应性且为方言源头和传播路径研究开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由四个地域构成一个方言相近性计算体系,其四个单元三地各计算组方言相近性量值分大小出现次数排列式较典型的有“3~2·1~1·2~3”沿线传播型、“1·2~2·1~2·1~1·2”双向传播型,以及传播系受别的方言的影响情况下的“2·1~2·1~2·1~2·1”形式。

(3)温州瓯语源于温州城区瓯语方言,分南北两路传播路径。南路传播途经莘塍、鳌江与蒲城,大峃在莘塍与鳌江之间的支路上传播。北路传播途经永强、上塘与乐成,但乐成相比蒲城因为受别的方言较大的影响而与温州城区瓯语方言字音差异更大一些。

[1]蔡子葵.李商隐诗集版本相近性的数理统计分析[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4(1):63-66.

[2]夏宁茂.新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81-184.

[3]沈克成,沈迦.温州话[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15-16.

[4]叶晓峰.温州方言语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5]章志诚.温州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8:543-564.

[责任编辑:王玮明]

我院学报执行主编吴赣英编审参加第三十八期全国重要社科类期刊主编岗位培训

7月4日—12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行业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实施办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报社长总编辑、全国重要社科类期刊主编、中央单位社科类期刊主编共计18 2人分期次参加了由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行业报社长总编辑、全国重要社科类期刊主编岗位培训,其中第三十八期全国重要社科类期刊主编55人。培训老师既有原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的领导,也有新闻出版界的领军人物,还有中央党校的教授;培训内容深入浅出,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传统到前沿;培训形式以课堂讲授、个人自学、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并组织学员交流工作经验,对培训内容进行考试和撰写学习小结等。

我院学报执行主编吴赣英编审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结束后,吴赣英编审学完岗位培训要求的全部课程并考核合格,获得了由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英 子)

Exploration on the Origin of Wenzhou Ou Dialect and its Transmission Route

CAI Zikui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 Communication,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35, China)

The languages of Wenzhou Ou dialect are quite identical bu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words and sounds in different areas. A dialect similar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and its alternative equation based 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principle can be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words and sounds of Wenzhou Ou dialect. It shows that Wenzhou Ou dialect originates from Ou dialect of Wenzhou urban area and it was transmitted with two routes of south and north.

Wenzhou; Ou dialect; Dialect similarity; Transmission route

H173

A

1671-4326(2013)03-0024-04

2013-05-05

蔡子葵(1972—),女,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传播系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母系字音量值
多元向量值区域和加权风险值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基于QAR数据的碳当量值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杜洛克与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选育效果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義凈譯《佛說大孔雀明王經》中的唐代北方方言聲母系統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方音辩正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