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人们用美酒招待客人。今年春节,家住河南省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的刘小继却用几千个样式各异的空酒瓶开起了“以瓶会友”的交流会,让来自焦作市的酒瓶收藏爱好者大呼“过瘾”、“有意义”,也让四邻八乡的人们在新春佳节领略了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一个商人,刘小继和酒有着不解的缘份,外出应酬推杯换盏在所难免,用他的话说,过去的自己几乎天天泡在酒坛子里,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08年,他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个猴子造型的酒瓶,一下着了迷。从此以后,除了生意,就是想着怎么收藏酒瓶,慢慢的,他竟然把酒戒了。“这时候才领悟到了真正的酒文化!”他感慨地说。
“酒瓶在收藏界一般被称为‘酒器,收藏者主要收藏年代久远且有一定造型的酒瓶。”在中国,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只是更多人关注的是“杯中物”,对于酒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许多人喝过酒,随手就将酒瓶扔了,太可惜啦!”刘小继不无遗憾地说。
?其实,千百年来, 小小的酒瓶除了制作精致、用料讲究、艺术性较高外,还见证了酒的生产、酒的饮用,见证了朝代的更迭、世事的兴衰,见证了荣华富贵、贫困潦倒,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豪言壮语,也见证了才子佳人的情思爱意,凝结了无数的文化信息,体现了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一些酒厂在一些特殊的年份针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开发了具有纪念意义系列酒、制做了具有纪念价值的现代酒瓶。1997年7月1日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四川宜宾酒厂生产了“圆梦”礼品酒和“回归喜庆酒”。
刘小继坦言搞酒瓶收藏有三大好处:一是在艺术上获得熏陶,二是能结交大批志同道和的朋友,三是在经济上可以增值。为了收藏酒瓶,刘小继经常参加全国的酒器文化交流会。“参加交流会,以瓶会友。来自全国各地的‘瓶友带着自己的酒瓶聚到一起,交流收藏心得,交换酒瓶。”刘小继说,“这是收藏酒瓶的最大乐趣,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外地的朋友。”
“我的这些酒瓶现在全都升值了,升值10倍以上的也有,有的酒瓶已经值千元了。”一些好的酒瓶现在都比酒贵多了,有的酒厂停产了,市场上找不到货,价格就会一路飙升。”对收藏酒瓶颇有心得的他说,还有一些具有古玩性质的酒瓶,升值空间就更大了。几年前他从古玩市场淘来一只清朝的酒瓶,瓷质,马的造型,当时觉得好看,花1000多元买下,谁知到年底就有人出价2万元要买,他怎么都舍不得卖,现在据说价格又升啦。
对于刘小继来说,有多少酒瓶就有多少个故事。在他家的收藏室里,小到0.025公斤一瓶的鹿龟酒,大到300公斤一坛的杏花村酒,应有尽有,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他家开眼界。这也让刘小继萌发了办个酒器博物馆的想法。“我希望有一天能办一个酒器博物馆,让大家一起欣赏这些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让更多人了解到酒的历史,弘扬中华文化。”刘小继常想,如果将古今中外的酒器,各选一件陈列起来,当是一条永远观赏不尽的艺术长廊,人们在里面流连忘返、品味欣赏,那是多么难得的艺术享受啊。
这两年随着他收藏的酒瓶越来越多,对酒历史、酒文化研究的越来越深,这种想法也越来越强烈了,“别看酒瓶不起眼,但它融陶艺、绘画、书法、民间故事、风俗民情等为一体,展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刘小继说:“我准备把这些年收藏的酒瓶整理一下,建一个‘酒器博物馆,举办酒瓶文化展,让更多人了解酒的历史,弘扬中华文化。”
作为酒器的收藏家,他不想让收藏成为私有,他想让他的藏品走出家门,走向更广阔地天地;作为酒文化的爱好者,他已经不满足于做酒文化的收藏者、传承者了,他正积极谋划着做一个酒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焦作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