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冰 张宇峰 唐振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 黑龙江大庆 163319)
高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①
刘冬冰 张宇峰 唐振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 黑龙江大庆 163319)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我校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实战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羽毛球 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模式 高校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1]。在深化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教育部重新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体系,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使课外体育锻炼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已势在必行。本文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我校部分羽毛球选项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验来证实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与实效性,为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以及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对象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级羽毛球选项课学生60名,其中实验班30名,对照班30名。
表1 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表2 实验后学生基本技术情况
(1)实验法:实验前将2011级羽毛球选项课学生60名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30名,分组后由专项羽毛球教师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羽毛球基本技术动作的进行测试评价,并发放问卷进行有关的调查,经统计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011~2012学年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就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要求和实验情况,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向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率分别为100%,符合统计学及研究要求。(3)统计分析法:运用Excel2003完成原始数据的录入整理,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
实验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均好于对照组(表1),P<0.05。由于教学模式及侧重点的不同,实验组学生参与课外俱乐部活动较多,自主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高,因此实验组身体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效果呈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表3 实验后学生实战能力测试
实验组学生的各项基本技术指标均好于对照组(表2),P<0.05。尤其是正手直线和斜线高球的技术指标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说明课外俱乐部活动的氛围中,自主练习和帮带作用促进了各项技术的提高,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得以改善,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战术教学的初期多以单打为主,并以固定球路的练习为主。从单一的球路练习过渡到多种球路组合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球路的组织来形成有效的战术。在固定球路练习中,除了要注重来回的次数,同时也要注重练习的质量。战术教学的后期多以实战比赛练习为主,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课外俱乐部经常有挑战赛、联谊赛的活动,学生通过各种比赛的锻炼,能认识到基本技术和战术的重要性,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不断摸索羽毛球运动的规律和制胜因素,形成适合自身的独特打法风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表3)。
“健康第一”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普通高校羽毛球课要实施这项改革,以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业余训练的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组织与管理,以此达到学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素养,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的根本目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科学健康的锻炼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羽毛球技术动作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及运动能力,尤其是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为走入社会仍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满足自身生理和心理需要。
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由于每个学校培养的人才标准和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根据本校的实际特点,我校提出了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五大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终身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活动。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羽毛球基本技术动作,并进行一定数量的动作练习。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力量和反应等能力。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优秀品质。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体育成绩考核是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成果检验和评定,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如何,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机制只看重学生掌握单项技术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现在的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综合素质,而这种综合素质是难以用量化数据来衡量的,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引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考察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这些评价中应更多的考虑相对变化,这样考核评价机制才能更加客观合理。
(1)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实战能力均好于对照组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2)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使得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是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的体现。(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应用在羽毛球上,使得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羽毛球需求得到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得到培养,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并且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4)学生对于运动技能和健身意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掌握可以通过羽毛球课内外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来反映,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1]仲云才,王國永,宋海云.苏州大学体育课程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审视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SI):70-72.
[2]张春美.普通高校体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2,9(1):51-53.
[3]邢新丽,王道君.我校健美操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5):50-51.
[4]陈海啸,陈壮荔,邱莎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108-111.
[5]高棣,康宝盛.普通高校冰上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冰雪运动,2008,30(6):90-92.
[6]须晓东.大学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4):79-81.
[7]吴立柱,司鹏巧.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15-118.
[8]高嵘,李书玲.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51.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Badmint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Dongbing,Zhang Yufeng,Tang Zhenyu
(Military Training & P.E.Teaching Department,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Hei Longjiang,163319,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badminton in our school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experiment,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mode can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basic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of students,help students to form the habit of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motivate their initiative,and cultivate their confidence and expressiveness.
Badminton;integr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mo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847
A
2095-2813(2013)04(a)-0003-02
刘冬冰(1981—),男,黑龙江克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201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