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卿
摘要:《穆斯林的葬礼》作为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在近代文坛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整部作品围绕着韩子奇的发展而发展着,无论是从少年时候对于玉的痴迷,或者是成年之后的婚姻,出国之后同梁冰玉的爱情以及之后同女儿新月一起生活的日子,都贯穿着他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韩子奇;性格
【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
韩子奇最初由一个流浪儿转变成一个专业的“玉王”,一路成长而来经历了人生的变化以及在社会环境大动荡中的影响。整部作品贯穿着韩子奇人生的变化来推动剧情的不断发展。
他成为梁亦清的徒弟,继承了师父的善良的品格和高超技艺,但他比师傅更懂得“玉”的历史和价值,成为一代“玉王”。在师傅“无常”后,他忍辱负重,并与师妹梁君壁成婚,共同维持家业,成为第二代“玉王”,辉煌一时。但是当战争来临,他的玉面临着毁灭的时候,为了玉,他抛下家庭,抛下一切去到国外,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再开玉展,再创了玉王的辉煌。战争蔓延,战火燃烧,在他以为一切都即将毁灭的时候,他承认了他和妻妹——梁冰玉的爱情。韩子奇对冰玉倾诉,他和璧儿的婚姻是共同的命运造成的。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事业是比爱情更加具有诱惑力的。因为他们在漫长的年代里一直扮演着社会的主角,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都逼迫他们必须要在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男人重视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他们的自我价值是通过所获得的成就来定义的。
因此自古以来,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男人们鲜少能得到社会的正眼看待,只能在文人骚客的浪漫抒情文学中占得一席之位。所以在事业和爱情的夹缝中,韩子奇挣扎着,最终仍是选择留下。一个视玉为一切的玉王,他不能放弃他的玉,也不敢再次踏出家门,虽然他口口声声说后悔回来了,但却没有勇气再次离开,“韩子奇呀韩子奇,你懦弱吗?为何你一直守护在妻子的身边,却一直念念不忘远在天际近在心中的梁冰玉”。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一边顺从妻子,一边悼念他的爱情,并且一直沿袭和秉承了这样的软弱与坚韧。
女儿新月和藏玉便成了他的两个精神支柱,他处处表现出来的对妻子的软弱与退让,只是因为有新月和藏玉在支撑着他。然而女儿的早逝使他的肉体被摧垮,“顷刻之间,他神情枯槁身形憔悴”;当他视如生命的奇石美玉被洗劫一空之后,他顿时感觉透心凉,从沙发上跌落下来,声嘶力竭地叫喊。韩子奇一生都执迷在“玉”中。没有了玉,也就没有了“玉王”,韩子奇也就没有了继续生活的意义,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在穆斯林世界,玉是事业的象征、国家文明的象征。玉原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具有美好的品性和象征意义,自古以来被世人所喜爱。古人把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反映美德的镜子,其精致象征智慧,圆润象征纯洁,瑕疵象征真诚,它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玉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玉寓意国家的富足,李斯在其《谏逐客疏》中,曾用“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和隋之宝”,以表示国家的殷富;玉象征高贵与权利,玉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是德行、信义、才华的象征,是幸福祥瑞的象征,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玉和金一样,是富贵的象征。玉,还是权力的象征。“玉的精神”陶冶了他的人生,也毁了他。
包容了软弱和坚韧的韩子奇精明冷静,忍辱负重,有着极度的张力和忍耐、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强烈的求知欲。但同时,在他身上也体现了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委曲求全、因循守旧的惰性。在忍辱负重,重振“奇珍斋”的过程中,韩子奇以独特的行为模式,曲折地表现了人的尊严、价值和人的本质力量;而与冰玉相爱的过程,则充满了感情与理智、本能与道德、现代伦理道德观与传统伦理道德观的搏斗。
在韩子奇的心理层面,有穆斯林文化长期的心理积淀,有牢固的传统中国人的伦理观、现代文化的熏染,以及人性本身对爱的本能的渴望,这几股力量在他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在其灵魂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使他在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里心理上都处于焦灼状态,在夹缝中生存。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与积淀深厚的价值观念的劣质因素使他不敢在璧儿与冰儿之间做出果断的抉择,为自己铺就了一条悲剧性的人生道路,也造就了两代人的悲剧,使得梁冰玉半生在外漂泊,寻找在韩子奇和梁君璧那里失去的那部分人格和尊严。而韩子奇最终的命运也从反面揭示了一部分人在过分追求完美的同时,生活也许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开一个玩笑。
【参考文献】
[1]王锋,周小京.历史的悲剧与人的命运—《穆斯林的葬礼》与《穆斯林的儿女们》的一个比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03)
[2]鲁慧.玉易碎,月难圆—《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意蕴[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