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羽
太行山一直是萧海春心中的圣山,是中国画的源点之一,它孕育了北宋山水画,也孕育了中国山水画的气格。
在喧哗的中国画坛寂寞地守望家园,沉潜于传统经典二十余年的萧海春,近日在松江区石湖荡养石路建成一个集艺术创作、展示、教学、交流等多方面功能的大型工作室。在一个高科技厂区里突然出现了一座中国江南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创意,而在园林一侧还有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工作室里还有一座凉亭可供喝茶聊天,画家可以在工作室里创作超过长30米、高10米的巨作,也可以在此以身手示范进行教学。
萧海春表示,这一工作室并不仅仅是为了他个人有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成为面向社会、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基地。
萧海春以深厚的水墨画功力、富有中国诗性的感悟与自觉进行哲学思考的创造力,对中国画传统基因进行了深刻挖掘与深层领悟。故而在长期的实践中,他的作品才以蕴蓄胜、以质量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认为:中国画离不开独特的媒材,但却不是按媒材区分的画种,它一直都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脐带相连,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族审美思维已经融化到中国画的历代经典之中,只有对经典元素入木三分的领略与把握,才可能在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上实现笪重光所谓的“天怀意境之合,笔墨气韵之微”。
也基于这样的认识,萧海春近年来似乎进入一个井喷期,以极大的热忱接连创作了《锦绣石壁》、《摩诘诗意图》等一系列山水画巨作,得到国内美术圈的关注。他去年还在上海美术馆推出“烟云自在——萧海春水墨艺术展”,对其数十年的艺术探索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获得学术界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其实,萧海春的长期沉寂并非大隐于市,也非孤傲而拒人千里之外,而是潜龙于渊。事实上,他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的创新者,也是中国山水画优秀传统的布道者。就拿最近十年来说,他就耗费了不少时间,以教学方式来贯彻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艺术理念。他曾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成立萧海春山水画工作室,亲自带教几十位学生。这些学员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从山水画现状出发,回溯历史,立足山水画本体,对传统经典反复解读并到名山大川写生。现在,他还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带了一批研究生。而此次成立工作室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希望能够为这些学习中国画传统精髓的学生提供一个教学、观摩、创作、交流的场所。
萧海春说过:现代的物质文明不断地侵蚀我们的生存空间,可以让人徜徉的山林日渐窘迫。我在封闭的屋子里只能借用宗少文卧游方式释放出与自然保持亲和的情感,以维系被割断的自然脉息。但只要有可能,萧海春就会一头扎进大山深处,去谛听自然的歌声与叹息。比如太行山,一直是萧海春心中的圣山,是中国画的源点之一,它孕育了北宋山水画,也孕育了中国山水画的气格,北宋画家李成、范宽、郭熙等无不受到太行山的巨大影响,萧海春早年就多次带领学生上太行山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感悟,在感情上也一再提炼。
前些年,萧海春带领上师大美术学院硕士生与部分弟子在太行山区、黄土高坡写生,收获颇丰,最近,祥云、俊娜、程璐三位上师大研究生联合举办的“三人太行行”写生画展在上师大美术学院画廊对外展出,引起好评,近百幅作品包括行走太行山的写生、水墨、速写等,或写意奇峰打草稿,或细笔描摹农家乐,或钟情荒村古木,或勾画谷底水边,所展作品均初具气象与规模,既体现了萧海春在山水画教学上的丰硕成果,也呈现了年轻的美院学生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敬畏与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