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十五年

2013-05-30 10:48:04黄祺
新民周刊 2013年25期
关键词:支教团西吉西海固

黄祺

14岁的张娟花,扭捏了很久不肯坐上自家炕床,直到英语老师邰桂龙叫她坐上去,她才照做——按照延续数百年的西北农村文明,有客人在,主人不上炕,更何况小孩子。十多平方米的土房原本有些昏暗,但三面墙上密密麻麻的金色奖状,将门外的阳光反射到张娟花脸上,她红黑的脸庞立即有了光彩。让记者感叹:“这就是传说中的‘奖状糊墙啊。”

邰桂龙是复旦大学派出的第十四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其他复旦大学的支教老师一样,他几乎把所有的周末时间都用来做学生家访,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到张娟花家。

十五年前,因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发起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身处繁华都市的复旦学子与贫瘠的西海固结缘。“西”望十五年,支教团不仅为西海固农村学校带来了硬件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缓解了当地师资紧缺的现状,给学生们打开了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给缺少机会的农村孩子点燃了梦想。

看不见的贫困

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从1999年起,复旦大学每年向西海固地区的西吉县农村学校派出支教队员,每一届支教队员不仅要完成支教任务,还要承担扶贫工作。

汽车从西吉县出发,在黄土丘陵间的盘山公路上颠簸了近两个小时,记者随复旦—安利慰问团到达平峰中学。复旦研究生支教团在西吉县4所中学支教,其中平峰中学是离县城最远的一所,也是自然环境和硬件设施最差的一所。

平峰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太阳烈、风沙大、交通不便。尽管是条件最差的一所中学,但平峰中学的硬件设施还是比记者想象中的贫困地区学校要好一些。事实上,除了没有像样的教学楼,平峰中学基本的教学设施齐备,学生宿舍里床铺、被褥等生活设施也已齐备。

随行的安利(中国)公共事务副总监李君,从2002年开始参与复旦大学支教团的活动,她介绍,十多年来,西吉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安利(中国)依托研究生志愿者在当地建立了电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广播室、医疗室等硬件设施。复旦大学团委书记高天说:“像安利公司一样,很多企业和社会人士通过支教团,源源不断地向支教地区投入帮扶物资,所以当地的硬件设施越来越硬。“

学校的饭桌是一个缩影。西海固土地贫瘠,当地人开玩笑说,“西吉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长期以来,学生们在学校的午餐,不是煮洋芋就是洋芋面。而记者在平峰中学看到,厨房整洁有序,冰箱、和面机、留样柜……应有的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今年以来,安利公益基金会通过其“春苗营养厨房计划”为西海固地区的一些学校提供的又一支持。同时,受惠于政府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的政策,农村学生的午餐已经比过去丰富。记者到访这天,平峰中学的午餐是牛肉、蔬菜、粉条烧成的炖菜和白米饭。一位老师介绍,学生每天还能吃到一个鸡蛋,午餐标准是4元,比当地平常人家的伙食标准高很多。

复旦大学支教的另外三所学校,不仅有教学楼、操场、图书室、食堂,部分教室还安装了触屏电脑显示器用于教学。如果单凭这些看得见的硬件设施,支教学校似乎已经摆脱贫困,但支教队员们知道,无形的贫困仍然盘踞在西海固。

在王民中学支教的于米提·吾布力担任地理课老师。王民中学是一所回民学生为主的中学,于米提是新疆人,也是穆斯林,和孩子们非常亲密。一次课上,于米提说起到美国留学,有学生问:“美国是汉民国家吗?老师你去了吃饭是不是不方便?”听了学生的问题,于米提才意识到,这些山区孩子对山外世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他们以为世界只分成汉民和回民,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后来,于米提想了个办法,让学生们办一场“小小世博会”,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用展板介绍该国文化,用歌舞展示国家风情。“小小世博会”在慰问团到达的当天举行,因表现出色而获得奖励的孩子有的笑,有的哭,和于米提抱在一起,久久不肯放手。

缺少信息、缺少机会、缺少师资,无形的贫困,可能比有形的贫困更难改变。但志愿者们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去坚持着、努力着……

坚硬的课堂

尽管基础薄弱,但贫瘠的西海固地区自古崇尚教育,家家户户都期待后代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支教大学生每逢周末都要到学生家家访,家访多了,这些城里来的大学生,也能听懂家长们说的当地话:“咦,娃不学呢!”“娃不听话?你打嘛。”

支教大学生们初到乡村学校时,也曾对家长们这种“棍棒底下出学子”的倔强的“信仰”感到诧异,但当他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就越能理解他们。支教大学生们发现,乡村学校里很多学生的家庭都是残缺的,这些农村家庭靠务农只能维持温饱,没有其他收入用来抵抗风险,生病、意外事故就很容易地让一个家庭陷入绝境。

在这样坚硬的现实中,全家人把改变命运的期待沉沉地压在孩子身上;而孩子们,只能靠读书、考试,争取有限的机会。

王琛莹在赴西吉支教之前,想把素质教育的新尝试带到将台中学。当她身处学生中间,体会到升学对于学生们的重要性后,她才知道这里更需要的是一种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冬天的西海固地区有零下十几度,学生们四五点钟就起床读书。“从语文、英语到物理、化学,他们每一科都是一种学习方法:死记硬背。”

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由于复旦支教大学生的坚持,十几年来,当地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当地一位老师介绍,最近几年,西吉县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高考成绩在固原市名列前茅;平峰中学一名学生在2011年的中考中获得全市最高分,另一名学生在2012年考出西吉县最高分。“我当年的一名学生,后来考到宁夏大学数学系,现在又回到西吉当老师。”曾经的支教队员、复旦团委书记高天自豪地说。

支教3.0版

在另一个支教点王民中学,记者看到一个色彩绚丽、设施齐全的“真爱梦想”教室已经装修完毕。从下个学期起,第十五届复旦大学支教队员将在这个教室中,采用真爱梦想基金会的模式来给当地孩子们上素质教育课,以此开拓他们的思维和视野。据安利(中国)公共事务副总监李君介绍,安利公司的支教项目,现在应该是3.0版了。最早是公司与复旦大学等几所大学的个别合作,早期的资助款多用于当地贫困孩子的助学金和学校的硬件设施上,这是安利支教1.0版。2009年,安利(中国)开始与共青团中央全面合作,推出“安利名校支教彩虹计划”,以1500万元人民币的预算额度,分三年资助研究生支教团开展自主创设的支教扶贫项目,以充分发挥研究生志愿者的智慧、能量和热情,这是安利支教2.0版。如今,安利公司引入安利公益基金会和其他外部资源,不仅在复旦支教的这些学校建立了安利公益基金会出资的“春苗营养厨房”,还引进专业第三方——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的支教模式,在西吉王民中学捐建了安利彩虹梦想中心。

多年的合作、长久的关注,让安利和复旦志愿者一样,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无法释怀的情感。李君说:“公司有任何资源,我们都会最先想到给西海固的支教学校。”

还有一个月,复旦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将离开西吉,回到城市,但支教活动还将持续。一项支教活动,能够十几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定不是简单的“施”与“受”的关系。正如复旦大学团委书记高天所言,比接受支教地区收获更大的,是支教队员自己,大学生们“从中国农村学习到支持自己成长的精神动力”。

在王民中学教师宿舍门前有一排树,那是第一批支教队员栽种的,如今,已经长得很粗壮,在初夏的阳光里,枝繁叶茂。

猜你喜欢
支教团西吉西海固
一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史
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从教专业化研究
西海固文学研究的典范
——评钟正平《知秋集》
精准扶贫·海归先行——江苏省欧美同学会与西吉硝河乡的故事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28
中山大学:为开展扶贫接力提供支点
中国共青团(2019年6期)2019-06-21 03:02:53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扎根基层扶贫扶智
宁夏西吉 山色撩人
宁夏画报(2016年8期)2016-11-05 11:11:34
云南大学团委出席全国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办工作会议
2015年西吉天气气候特点影响及气象灾害概述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9
《着色西海固》
中国摄影家(2013年6期)2013-04-29 04: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