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政 阙一都
看过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观众,对影片中唱诗班男孩们的天籁之音想必印象深刻。不过,大家未必知道,片中如《Les Choristes》等脍炙人口的名曲,原本其实是作曲家为另一支现实生活中的合唱团所谱写——他们就是世界三大男童合唱团之一的“巴黎男童合唱团”。
今年,成立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巴黎男童合唱团”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一场演出,安排在了上海大剧院。12月7日晚,上海大剧院被空灵悠扬、纯净清澈的童声环绕穿透。作为2013年“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的开幕演出,来自巴黎的男孩们身着整洁的制服,胸前别着代表合唱团的十字架徽章,用天使般圣洁的歌声,为观众献上一场涤荡心灵的精彩演出。
歌声淳朴而热忱
许多电影里都曾出现过“教堂唱诗班”的情景——在奥斯卡提名影片《朗读者》里,目不识丁的汉娜,被乡间教堂唱诗班的圣洁歌声感动得泪流满面。1907年“巴黎男童合唱团”成立之初,也曾是以演唱宗教歌曲为主的教堂唱诗班。直到1924年,一位名叫Abbe Millet的年轻牧师接手合唱团,指导男童们演唱法国香颂和外国歌曲,由此开启了合唱团传颂天籁之声的世界之旅。成立一百多年以来,先后已有1700多名男童加入合唱团,他们用歌声征服了全球80多个国家的观众。
如今,“巴黎男童合唱团”仍然保持着优良的传统与极高的艺术水准,是与“维也纳男童合唱团”、“德国托尔策童声合唱团”齐名的世界顶级三大男童合唱团。要进入合唱团绝非易事——男童们除了要极具音乐天赋、热爱唱歌,还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拔,才能进入合唱团学校。
合唱团副团长Alain Babaud这次也随孩子们一起来到上海。据他介绍,合唱团的团员们,平均年龄只有11岁——他们在声音最为纯净美妙的年龄,进入合唱团学校学习、演出,直到十五六岁进入变声期后离开合唱团。现在,学校共有80多名男童,每天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进行2—3个小时的歌唱练习。对于刚进学校的男童们来说,最难以克服的是远离家人的孤苦。不过,在与老师、同伴的朝夕相处中,孩子们都能渐渐融入神圣而温暖的合唱团,并以此为骄傲。在进入变声期不得不离开合唱团时,孩子们常常依依不舍。长期的团体生活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处理自己的情感。接受采访时,合唱团成员们显示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小男孩Maxime Layenet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地说:“等到离团那一天,我想感谢老师让自己有这么一段珍贵的经历。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很快,希望同伴们好好珍惜。”
副团长Alain Babaud本人也曾经是男童合唱团的一员。离开集体多年后,他又选择回到这里,教出新的天籁之音。他骄傲地说:“这群孩子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从小独立生活在这样一个教授文化知识、陶冶音乐情操,同时历练生活能力、传扬人生哲理的综合学校,因此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拓展和提升。这也是很多他们的同龄人心向往之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经常性的环球演出和旅行,也赋予了小歌手比同龄人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襟。每次有演出机会,合唱团的老师会在80多名学生中,挑选学业和音乐两方面都有出色表现的25—30位男童参加训练——由于遴选演出成员采取滚动轮流的方式,因此每位小歌手都会有机会参加演出;同时,每个孩子每年的演出不会超过60场,这也为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出国演出时,孩子们会寄住在合唱团提前联系好的当地人家里,在感受家庭氛围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份作为小主人的责任感。演出结束后,孩子们也将享受他们在国外快乐的旅行。
“巴黎男童合唱团”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训练方法——合唱团讲求“自然训练”,避免硬背乐谱或一味追求歌唱技巧,注重充分激发孩子们天性和创造力。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合唱团也形成了它的一大特色,即:演出无任何伴奏、完全清唱,就连演出的舞台,都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合唱团希望能以此举,使听众们更能专注于倾听孩子们那淳朴而热忱的自然之音。
当晚,除了《天使之声协奏曲》、《雪球花》等经典曲目外,巴黎男童们还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春天在哪里》和《小燕子》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着实令现场观众惊喜。一位中年男观众看完演出后感慨不已:“感觉是放松而超脱的,世间最美好的是这些纯真的脸庞和声音。一时间好像所有凡尘琐事都可以暂且搁下,仿佛置身在《音乐之声》中,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欢唱,就像我的童年……”
80元享受古典音乐
“巴黎男童合唱团”的行程很紧凑,前一晚他们还在香港演出;次日又将飞往韩国。“每年我们都会收到许多演出邀约。”副团长Alain Babaud说,“这次来上海演出,亦是受到‘汉唐文化的力邀。尽管时间紧迫,但得知这是一场公益音乐演出,我们仍然很想参与,想把法国人民的歌声、友谊和祝福都带到中国。”
汉唐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郁为琦自己也曾被合唱团的演出深深打动。“选择巴黎男童合唱团作为此次国际音乐年的开幕演出,我们其实是把普及古典音乐的初衷,和举办公益性演出的梦想,都蕴育在了其中。”郁为琦说,“童声是‘天使之声,和我们做的公益事业一样,是纯净、纯粹的。为了秉承公益性原则,此次国际音乐年不搞任何商业性赞助,随后的15场大中型音乐会也都将以公益票价发售。”
以往,古典音乐演出的票价常常高达成百上千元,令不少爱好者望之却步。如今,在汉唐文化与上海大剧院的支持下,巴黎男童在上海的演出,却以80元的亲民价格出售。通过微信平台,1040张票在短短数天内销售一空,连24张加座票也全部售完。足可见上海市民对高品质古典音乐的热情。
实际上,这些年来,上海已成为优秀古典音乐传播和普及的一片热土,民众对古典音乐的接纳程度日益提高,对世界知名乐团演出的期待也日益强烈。
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说:“古典音乐会从来都是大剧院演出的重头戏,票房也几乎都能收获大满贯。然而,大剧院从来没有因此盈利过,因为邀请世界知名乐团的成本极高,除了演出费用,还有一系列高昂的国际旅费。”2011年时,大剧院曾经邀请柏林爱乐乐团来沪演出。由于第一场演出反响极其热烈,剧院在不提高票价的情况下,与爱乐乐团商量加一场“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的演出,社会效益不同凡响,然而,两场演出所获的总票房,还是难以填补成本缺口。
“光靠演出机构显然是不足以承担一场高品质古典乐演出的。”张哲说,“之前我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参观时,曾经设想邀请它们的精美歌剧来上海演出,但被告知根本不可能。它们的歌剧只出过两次国,两次都只到了日本。庞大的道具运输费、演员旅费、演出费等等,都是一般的演出机构难以承受的。”
也正因此,高品质的音乐演出,亟待社会力量的参与扶助,需要肩负社会责任感和艺术理念的企业,来提供补给。此次国际音乐年,是上海大剧院第一次联手企业,举办长达一年的公益音乐演出,为民众打造一场视听盛宴。首场巴黎男童合唱团演出结束后,有观众兴奋地表示:“两个小时不到的合唱足够绕梁三日,而我也已经开始期待之后整年的古典音乐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