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耿彦波

2013-05-30 22:33叶檀
新民周刊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争议城镇化利益

叶檀

围绕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的争议还将持续。

耿彦波毫无疑问是目前城镇化过程中的代表人物。虽然在其他城市,大拆大建屡见不鲜,只不过耿彦波的大拆大建更具有人文色彩。

两会期间,耿彦波发表在《经济观察报》上的文章,从内圣外王讲到曾国藩,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到《资治通鉴》,洋洋洒洒,显示了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人的内心自励。笔者相信,他对大同古文化的热爱并非虚妄,并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那块用来遮羞的文化破布。

遗憾的是,本质上,耿彦波主政时的大同依然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他无法避免在改造过程中必然遭遇的资金难题,而几乎所有地方官员的对策都是经营城市,也即出售土地。耿彦波曾经说古城建设资金的筹措是政府贷款100亿元,自筹100亿元,中央和省转移支付50亿元,其余250亿元来自“经营城市”。

城市改造意味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建设,对于主导者而言,面临三大挑战:当地民众利益能否得到保护、能否得到多数人尤其是有实力的人的支持;钱从何来,土地收入能否弥补巨大的缺口;新城建设过程中,能否如愿吸引到足够多的资金与人流。当下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必然走上这条拆建、拆借之路,这条路有走成功的,如上海等大城市,也有失败的,如鄂尔多斯等中小城市。

耿彦波的古城建设工程预算高达500亿元,大同财政收入每年百亿元上下,土地出让收入不过4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怎么也算不过来的账,只能靠未来的收益与更高的土地出让收入来弥补。这时候如果能有大投资商在大同大笔出资,当地政府求之不得。各为其利,开发商与投资家与地方政府的结合紧密,一方收获利益,另一方收获GDP。

激烈的争议从今年2月8日开始,这一天,山西官方正式宣布,耿彦波调往太原任代市长。春节期间,很多大同市民聚集,以签名和举横幅等方式表达对耿彦波的感激与挽留。同时,也有被拆迁户在网络留言,痛陈耿彦波的强拆对民众利益的剥夺。

支持他的人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他的办法是加快经济建设唯一可行的办法,质疑者不过是为一己私利,或者是在市场主导的臆想下书生谈兵。反对他的人认为,这不过是目前政府主导城镇化的通用模式,以透支未来的土地收入赢得眼前的声名与政绩,离任后留下的是大半未建成的复古新城,恐怕得还十年的债务。

笔者经常迎头遭遇这样的“精神分裂”,到中西部某些大拆大建的城市,市民们一方面担心债务增长、政绩工程,另外一方面,对于本地近几年取得的长足进展,对于恢宏的音乐厅、博物馆、高架路等面露得意之色。每次到中小城市,笔者都会痛感公共财政的遥不可及,都会感受到土地财政的根深蒂固。即使如某些人所希望的,城建支出由当地人大审批通过,但又有哪一项支出是当地人大通不过的?

国外也有这样的问题。最近《纽约时报》载文,指出纽约大学在现任校长主导下发展过快,在全球四处设立分校,使得一些教授拍案而起,他们决定联名提出不信任案,把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校长赶下台。

他们的努力未必能够成功,但起码可以通过正当程序反映出自己的诉求——保证学校的质量与品牌。并且,他们有成功的希望,如果找到足够的支持者联名,如果学校的教师管理委员会议决通过投票决定,他们就能够让学校的发展路线改弦更张。

消除分裂的办法是程序正义,没有正当的程序,裂缝就会加大,最终不可收拾。有了正当的程序,失败的一方认输,让学校、地方在既定的路线上前行,就会进入正轨,各方都有了明确的预期,起码多数人选择的路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

猜你喜欢
争议城镇化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争议光伏扶贫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争议一路相伴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利益链与新垄断
20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