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轶君
飞机穿越暴雨云层,降落在迪庆香格里拉机场。8年后,杨海健再次来到云南香格里拉州人民医院。
一切已然改变。“这个楼是新建的,病房及办公室也是全新的”,杨海健一一指点着。当年任职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内科的杨海健,于2005年作为上海团市委的第八批赴滇青年志愿者,曾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医院心内科工作了半年。
“高原地区车祸比较多,所以创伤科最忙碌。一碰见急诊,当地医生就跑到宿舍楼下大声叫我们。再冷的天,我们也必须冲进手术室。”杨海健回忆道。此时,她穿起旧时的白大褂,走进曾经效力的科室,遇见熟悉的医生、护士,一股久违的暖流涌上心头。
杨海健参加的“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始于1998年,是共青团上海市委与上海市文明办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口云南帮扶工作的总体部署,以社会招募、组织选定、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式开展的一项志愿服务项目。
在接力项目延续的15年中,上海团市委先后选派了15批343名青年志愿者奔赴文山、红河、普洱、迪庆、楚雄、德宏等对口州市开展每期半年的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农业科技、畜牧养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情结
韩琦,典型的上海女生,清丽的外表下透着一股“傲气”与热情。受父母是知青的影响,性格外向的她一直向往着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一次偶然从报纸上得知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援滇青年,对口专业是企业管理,她抱着试试的心态去报名了。很快,她通过了面试,可紧接而来的是单位与家庭的一片反对声,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她这样的一个城市白领会去边远贫困地区做志愿者。最终她如愿成了第八批上海援滇志愿者,前往香格里拉开发区经济贸易管理局工作。
“一切都比我原先想的要艰苦得多”,韩琦摇摇头并露出无奈的表情,“每周只有一次去县城上澡堂洗澡的机会,晚上,没有灯只能用手电筒看书,有时飞出来硕大的怪虫把我吓得不轻。”工作上,语言不通、文化理念上的差异也是时常困扰她的方面。但各种不适应并没有难倒充满理想主义的她。每当看到当地人如饥似渴地希望学到新管理技术时,更坚定了她做志愿者的勇气。她用最大的耐心与当地百姓沟通,用专业与经验帮他们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把培训课程的教材带给他们,传授上海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
随着当地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一次开发区会议上,韩琦认识了一位纳西族做核桃生意的何老板,他一直想把当地高产的核桃推送去国外,但缺乏销售途径,韩琦听闻后,建议何老板把核桃先引进上海的超市,通过大城市慢慢打开国外的途径。另外,她还从环保的角度给出建议,包括厂的规模,流水线的设计、产品的认定。何老板采纳后,产品营销非常成功。
“力所能及地帮一个是一个,”韩琦常把这段工作外的插曲,作为意外的“成绩”来勉励自己。闲暇之余,她每天步行到离工作地点不远的礼仁完小学支教。上海老师教英语音标,能提高当地孩子标准发音。从起初教一个年级到五个年级,韩琦始终带着一颗坚持的诚心。“教课,是我最快乐的事,面对这群朴实、可爱的孩子,难以抵挡住他们的纯真,谈及孩子们,韩琦眉飞色舞地说道:“有次美术课上发奖品,孩子们都没有见过中华HB的铅笔,说是上海来的铅笔,不能用,要把它供起来。”韩琦听闻惊讶之余,立即发动上海的好友们一箱箱地送来HB铅笔。
青年志愿者们的目标是将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技能传递给当地群众,但第十二批上海赴滇青年志愿者赵芸却说:“表面上我是在付出,向别人伸出援手,但实际上,是我在不断地接受各方的馈赠。”
2009年,赵芸在红河州开远市小龙潭镇开展支农工作。在向《新民周刊》谈及她的志愿者经历时,心里充满了感恩。
赵芸在农村长大,对农业有特殊的感情。能当一回志愿者,用自己的农业技术为贫困地区尽些绵薄之力,她的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刚到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不久,她便有了这次机会。小龙潭镇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但赵芸所学的是蔬果类的试种。专业的不对口,只能使她以另一种方式来帮助当地农户。比如:做测土试验和病虫方面的指导。每逢赶集时,她给农户现场宣传安全用药,科学施肥。交流的顺畅使她结识了很多朋友,并与当地农科站的乡亲建立了无比深厚的感情。
令赵芸记忆深刻的要数与农科站的文站长等人一同上山测土的经历。起初她信心百倍,但每天爬8-10公里的山路,体力上难以承受,越往后,取土活儿变得越来越难了。山顶没到,站在半山腰的赵芸体力已经透支,当时她觉得找个差不多的地方测测就行了,但文站长一定要在相当精准的纬度、精度、海拔测土,带领她坚持走到山顶。文站长说:“搞科研,没有差不多这个词。”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如今一直深刻影响着赵芸。直到回上海的工作中,赵芸经常拿此经历与同事共勉。
品牌的保证
据统计,前15批志愿服务接力队队员在云南服务期间累计进行医疗门诊、教学查房、会诊等超过6.4万人次,主持、参与各类手术3500多例,抢救危重病人2400多例;开设医疗讲座近800次,授课3.5万多课时,培训约2万人次;累计下乡千余次,为贫困学生捐款或联系捐款65万余元,并捐助广播器材、医疗器械、药品、电脑、书籍、衣物、蔬菜种子等各类物品价值210余万元;创建了10个网站、5个计算机工作室,1所学生食堂,1间科普教室,1间心理咨询室。
如今,社会上有众多或民间或企业为背景的公益组织慈善,但通常周期较短,而“沪滇志愿者接力活动能坚持15年,成为一个良好的品牌,这与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完善的机制内涵、通畅的运作密不可分”,共青团上海市委工作部部长李泱泱说。
“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这个项目一直以团组织为主导來推进,纵向到基层,有套完整的组织体系作支撑。招募的志愿者在上海培训后,承接到云南各地州,再到具体服务单位,志愿者始终在体系中工作,各方面有保障。整个项目的管理也十分精细。譬如,我们每年向西部派出150名志愿者,行前对志愿者都有深入的体检,包括肺部通气的检查,这是针对高原地区特有的检查。参加的志愿者必须如实申报病史,排除潜在风险。 这是对每一名志愿者负责,也是对整个项目质量的保障。”
李泱泱认为,公益慈善是有限的,需要有热情及有能力的人去执行,组织者更应在法律及道德的框架里理性规划。
前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薛潮认为,上海青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观念提升,也是15年志愿者接力活动的核心动力。“城市造就青年,青年缔造城市。青年服务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青年的人生成就和城市的荣誉连在一起,这就是我们青年工作很重要的組织价值和工作价值所在,也是社会和青年人最认可我们共青团的一个价值所在。”
薛潮任职期间,建立并发展了“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这一品牌项目。
一次,一生
一次云南人,一生云南情。对于身处一线的志愿者们来说,半年的服务足以改写他们的一生。
杨海健参与了更多的志愿者活动,并开始影响身边的人一起从事公益活动。
“来做志愿者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生活条件上的苦不算什么,看到云南那么多贫困地区家庭,真让我觉得心一颤一颤的。”谈及令她心灵触动的往事,杨海健眼神中掠过一丝忧伤,“那是我们第一次到维西县多那各村义诊,驱车5个多小时后,我们在村里小学的操场上开始工作,义诊结束前我们到一名小女孩家里去拜访,来到她家,我第一次明白‘家徒四壁的含义,风可以很放肆地从木板搭成的墙壁间刮进来,家里只有两张床,一张桌子和几块石头垒砌的灶, 唯一的电器是电灯,小女孩在两岁时发热,因为无钱看病导致并发症,现在已11岁她右耳听力极差,已辍学在家。”
“我们给了她父亲200元钱作为路费,叮嘱他带女儿到我们州医院来做检查,但她父亲拒绝了,原因是他不知道到州医院怎么走!后来村长告诉我们,这个村的家庭年均收入是400元。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全都默默无语,心里无比沉重。一个40多岁的人从未出过县城更不要说是州了!短短5个小时的车程隔断了这个小女孩一生的希望。后来在各方的努力下,小女孩来州医院做了检查也开始了治疗,不久就缓解了症状并正常上学了。”
作为一双儿女母亲的杨海健再也不愿看到类似的情景了。半年志愿者的经历,无论是助学还是助医,使她受益良多,也从中领悟到了助人等于助己的快乐。
而韩琦寻找到了内心真正追寻。
“做志愿者的过程能体会心灵的静与净,我也提升了对志愿者含义的理解,做志愿者不是一次行为,而是可以在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做一辈子的事情。”韩琦对记者说。之后,她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平台,找到了现在从事公益慈善的工作。
赵芸回沪后,与小龙潭镇农科站的人员的联系从未间断,每当他们遇到农业方面的困难,赵芸都尽心尽力地收集资料、汲取周围专业人士一切有价值的经验对他们提供无私的帮助。在得知小龙潭镇今年包谷地长势喜人、大大超过当年的测产预期,赵芸难掩激动的心情,并希望能再一次服务这片土地,在新的地区引进甜樱桃等新品种。
同样的经历和奉献精神把杨海健、韩琦、赵芸等一批新老志愿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受助者满怀感恩的眼神都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莫大动力和鼓舞。 服务期结束,这些志愿者们自发成立了“沪滇缘”这个社会团体,云南贫困地区的一点一滴时常牵挂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心,并力所能及地动用一切资源持续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在杨海健的牵头联系下,上海志愿者协会整合社会资源,还发起了“希望心”的爱心活动——为云南各贫困地区15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免费手术治疗。
这,是爱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