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桥

2013-05-30 10:48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3年31期
关键词:战犯犯人监狱

沈嘉禄

在上海人的日常语汇中,提篮桥有两个概念。一是指特定区域,也就是提篮桥这个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涵盖周边的霍山路、舟山路、长阳路、昆明路等,其建筑特色为“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这里有三十多种西方建筑的样本,至今保存基本完好。二是指素有“远东第一监狱”之称的提篮桥监狱。这座监狱建于1903年,在整个中国属于使用历史最悠久的监狱。由公共租界工部局设计建造,时称华德路监狱,并由英国人管理。民国初年关押过章太炎、邹容等反清志士,可以设想的是,如果没有提篮桥监狱这一现代司法制度承载者的“蔽护”,他们将在清政府大牢里死得很难看。后来,这里还关押过革命者与民主人士。直到1943年收还租界后,才由中国人管理。抗战胜利后曾关押过数百名日本战犯,1946年初,盟军在提篮桥监狱设军事法庭,审判47名日本战犯,这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境内最早的战犯审判场所。汪精卫之妻陈璧君也在提篮桥监狱服刑。

前不久有消息见诸报端,立即引起坊间喧哗:提篮桥监狱将关闭,百年老建筑将进行一番富有想象力的改造,或成时尚高地,或为高端写字楼,高级宾馆拔地而起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一带缺少五星级宾馆已久矣!但是,提篮桥监狱的历史文化价值,又岂是华馆崇楼所能代替?

我打电话至监狱管理局的朋友,朋友告诉我:在整个上海已经找不到一块可以另外建造大型监狱的地皮啦!即使上海方面同意置换,还得报请司法部批准,至少在近期,这个计划难以实现。他还透露(因涉及国家机密,此处删去200字)……,也许会搬迁到郊区某设施良好的监狱。朋友还表示,一旦大限将至,可让我前往采访。看来,搬迁已进入读秒阶段。

拜持续超过半月的39度高温天所赐,我也在头昏目眩中设想提篮桥华丽转身后的面目,数年前探访这座监狱的一幕幕情景渐次在眼前浮现,厚重的大门还是当年的遗物,推拉甚是轻巧,但监狱方面已在同一地点加设了一道电动移门。我去的那天,正好看到监狱方面安排一百多号犯人排好队,依次在一堵写有“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照壁前拍照,照片冲洗后可寄回家里以慰娘亲。还看到监狱所设的印刷厂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所印之物有点像考卷。在监狱电视台的录播室里,一个眉清目秀的犯人主持人正在“很正规”地采访监狱长。在一间不算很大的工作室里,有大约七八个犯人正埋头翻译外文资料,他们有意举起书本遮蔽自己的脸。陪同警官告诉我,这些犯人为知识分子出身,多涉及经济案件,监狱方面让他们搞翻译,以免荒废术业。翻译是有稿费的,所得可改善生活。

监房内的栅格状走廊和铁门也是当年的老古董,犯人动静一目了然。顺着一排监房走去,所到之所就会有领头的高喊一声:“首长好!”其他犯人马上起立呼应,让我很不习惯。监房很小,只有三个多点平方,当初设计是关一个犯人的,现在挤了三个,铺位搭得像一个“上”字。顺着一阵悠扬的单簧管,我们来到女犯监狱,那里有数名女犯是新岸艺术团成员,正在排练节目。其他女犯在监室里动作熟练地包装湿纸巾,监室干净敞亮,两排双层床上,每人的被子叠得像刀切豆腐一样整齐。我还嗅到了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新岸艺术团也偶尔去其他监狱及公共场所演出,所到之处大受欢迎。据说女犯人在上台表演节目前允许抹口红。

逢年过节,监狱里会组织犯人联欢活动,地点就在广场中央。监狱周边已经建起了高十几层的商品房,华灯初上,犯人载歌载舞时,居民们也会扑在阳台上观看并鼓掌喝彩。有犯人还会跟他们打招呼:“小心点!别一个跟斗翻进来,进来容易出去难啊!”

是啊,进来容易出去难!同样的,拆毁容易保存难!

猜你喜欢
战犯犯人监狱
监狱选美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第三届“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
监狱犯人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馆藏日本战犯画作述评
谁的错
运气
第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