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
法国名记者艾利克·齐姆尔不久前在电视专题節目“一周时事评论”中有一句“惊人”之语:法国“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其实“是一个左翼政党”。无独有偶,该政党主席玛丽娜·勒庞也一度公然宣布,如果哪个记者再用“极右翼政党”来形容国民阵线的话,她就要起诉之。因为“极右翼”在法国政治色谱中是唯一一个被列入绝对贬义的归类。
目前勒庞家族只有23岁的大学生玛丽翁-玛蕾莎尔·勒庞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这就形成法国政治格局中的一个极其奇特的现象:国民阵线在总统大选中得票率为17.9%,但在国民议会却仅有两名议员;而绿党在总统大选中得票率为2.31%,却不仅是政府执政党之一,而且在国民议会拥有自己的党团和18名议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法国国民议会采取两轮多数比例制选举体系。除了左翼社会党和右翼UMP党之外,其他任何政党在没有这两大政党与之联合时,就很难当选。绿党因与社会党联手,因此尽管从党派角度看这绝对是一个小党,但却能够堂而皇之地将18名党员送进国民议会。而之所以没有人与国民阵线联手而使之鲜有议员当选,就是因为其“极右翼”色彩。任何事物,当我们永远从理论到理论的话,我们将永远在悖论的圈子里打转。
在正常的政治色谱中,极左翼和左翼分别代表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右翼代表资产阶级,而极右翼当然就代表“大资产阶级”。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是从政党纲领和选民构成成分来看,法国国民阵线确实有着左翼色彩。如在对欧盟的态度上、在欧元的立场上、在涉及一些外交如利比亚战争等问题上,国民阵线的很多政策,与法国极左翼的“左翼阵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统计和调查证明,高达29%的工人选民将手中的选票投给了国民阵线。这一事实证明,极右翼国民阵线的一些政策主张,比左翼政党更吸引法国工人阶级的支持。
由此出发,齐姆尔的断言岂不是正确的?然而,理论与事实相逢时,理论永远是苍白无力的。将国民阵线归之为极右翼从历史事实来看并非一个错误。因为这是一个排外(历史上还反犹)的政党,是一个以反对外来移民为其根本宗旨的政党。尽管法国国民阵线一再声称,自己反对的“仅仅”是非法移民。但问题是民众是无法分清“合法”与“非法”之间差异的。调查显示,在法国明年地方选举中,国民阵线很有可能获得大规模突破而上升为法国第一大政党。届时法国必然会随之出现一股“排外浪潮”。众所周知,排外反犹是极右政党的特征。然而历史的发展使这一逻辑又成为一个理论上的“真理”。近年来法国舆论恰恰出现了将阿拉伯—黑人—穆斯林移民视为主要敌人的趋向,而玛丽娜·勒庞又正好在致力于国民阵线的“去反犹色彩”,两者相逢,使国民阵线的“排外”逐渐抹去“反犹”的内涵,因而国民阵线便开始得到了“合法性”,在民调中的支持率不断上涨。
马克思曾认为,无产阶级是没有国界的,民族斗争实质是一个阶级斗争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照样发现,资本才是真正无国界的,因为利润高于一切……而无产阶级却不仅是有国界的,而且同样可以是排外的。法国极左翼“左翼阵线”与极右翼国民阵线的根本不同,就是后者是一个“排外”的政党而前者不是。现实告诉我们,法国至少29%的工人阶级在用手中的选票支持“排外”……
以此来反思中国,我们能得到何等样的启示呢?也许高呼“打倒理论、实践万岁”有点过分,但像尊崇上帝般尊崇事实,至少是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