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想的理想

2013-05-30 10:48李向平
南风窗 2013年21期
关键词:平常人实现理想常识

李向平

曾几何时,我们拥有理想,却又为实现理想的方式而痛苦,或者是苦于无法实现我们曾经拥有的理想。于是乎,理想之拥有就被转换成为一个痛苦,我们不再希望去实现固有的理想;甚至不再期待理想的拥有,以一种不再理想的形式,成为我们实际上的“理想”。

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曾经给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理想模式,要求理想者从个体身心到家国天下,必定要寻找一种贯通一气的内在精神,曾经给中国人以荡气回肠的道德要求,成为无数中国人的理想传统,难以超越。即便是遭遇了时代变迁,人们一旦出离了这一理想传统,很有可能就会被批评为中国理想或理想中国的失落。

古往今来,这种理想方式无疑已高度神圣化,容不得背离。不难体会,这种理想模式,动辄天下,直冲国家,推大我代小我;没大我则无小我,小我之理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支撑。一个道德原则,可以使每一个理想主义者承受着难以承受的价值高压。

传统中国那些道学家的道德提倡,本来无错,但由于其道德境界实在太为高尚,无数平常人实在是无法企及,无法落实于具体日常生活,紧接着就是假道学、妄言妄行。当此之时,神圣化的理想只好服从于现实原则,以一种世俗的生活形式回到了社会常识之中,首先是要做好一个平常人,在平常人的生活中过好每一天。这就构成理想及其实践方式的转变。在这个时候,即使是庸言庸行,也实实在在,平常之中得以实现伦常的真实与价值的具体。

尽管当下中国人,大多希望着更好的车、房,缺乏更好的理想与实现理想的方法,但苦逼的现实,让中国人掩藏了理想,在世俗的欲望之中表达着自我。可是,中国人也有一种习惯,无论如何,身处什么环境,“活下去,就是信仰!”更何况,还都希望自己活得更好,其中就深藏着一种更加强大的信仰。他们的理想,虽然都具有浓郁的私人化特征,而不是国家的、民族的或大众的,但它在不同的中国人身上,无不体现在对自身生活改善的要求上。这难道不是在证明,国家应当让理想成为每一个公民的权益吗?时代变迁在告诉我们,不一定是国家的理性、社会的关怀才是理想。如同信仰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权利,理想也是如此。

也许,我们目前好像还没有构成新的理想传统,但我们依旧在思考、寻找,重建理想实践的新形式,希望能够构成从公民权利的基本实现,直至公共理性作为当代理想的实践方式。不再以天下情怀,掏空了理想的实际内涵,不再以家国同构的形式,虚化了人生个体的终极关怀。中国人期待回到常识,抛弃道德空想,能够真正实现生活常识中的价值理念。这就是当代中国人不死的理想,充满活力的理想实践新模式。

猜你喜欢
平常人实现理想常识
靠不住的常识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暮年
十二个字的理论
悟出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我的理想
回归常识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