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
在铺就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铁网络之后,近期中国的铁路建设悄然转向。
6月底,国家发改委在发布《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到,“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大能力运输方式及综合交通枢纽。”其目的是,“强化优化开发区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分工协作,适当分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功能。”
尽管2008年调整的《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明确了制定该规划的原则之一是:“统筹考虑经济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国土开发、对外开放、国防建设、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并体现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方向。”与上述发改委要求的加快铁路建设的初衷基本吻合。
不过,国家发改委这次点名要加快建设的对象却是,在全国铁路网中处于支线地位的城际铁路以及市域铁路,这与此前强调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系统,已经出现了可谓180度的大调整,而其背后的原因则值得探究。
建设方向的调整多少也是无奈之举。
按照《铁路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里程当突破12万公里,而据原铁道部数据,截至2012年,中国大陆的铁路运营总里程为9.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但论路网密度或人均长度,尚且不足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5%。
要想完成这项中长期目标,就意味着从2013年起,得连续4年每年增加至少2750公里里程才能保住底线。在过去4年,中国铁路新线年均投产约4000公里以上,以此推算,完成2020年计划并不存在大问题。但是,今年出现的一个大变数是,有着64年历史的铁道部已经不复存在。
在3月份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负责全国铁路规划、投资、管理运营的铁道部被裁撤,其规划、监管等行政职能被并入交通部及其下辖的国家铁路总局,企业职责归入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后者接收了原铁道部的全国人员、资产和负债。
随着原铁道部职能的一分为三,铁路建设大跃进背后的强势推力也随之消解。熟悉铁路规划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向《南风窗》表示,中国铁路总公司目前已经背负了2.6万亿的负债,目前既无财力也无动力去推动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原铁道部制定2013年初的规划是,当年全路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投产新线5200公里以上。从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今年前5个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1576.1亿元,尚不及原年度计划的1/4。
随着“四纵四横”高铁骨架网络基本建成,高铁建设的高潮已经过去。据王梦恕透露,今年,西安至成都、成都至兰州以及郑州到重庆高铁线路已经停建缓建。
这背后,固然有缺乏资金支持的缘故,但是更重要的因素或许在于,当初铁道部宣称的修建高铁有助于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的目标,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原铁道部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后,小京山线图定货物列车增加4对,年货物输送能力增加1095万吨;胶济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胶济铁路图定货物列车增加11对,年货物输送能力增加2920万吨;武广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京广铁路武广段图定货物列车增加33对,年货物输送能力增加8760万吨;郑西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陇海铁路郑西段图定货物列车增加5对,年货物输送能力增加1460万吨;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京沪铁路沪宁段图定货物列车增加32对,年货物输送能力增加8395万吨。
上述5条高铁线路建成后,2012年对应的既有线共计年增加货运量2.3亿吨,不过,这一数字仅相当于当年铁路货运总量的5%左右,与《铁路中长期规划》规划的、以及原铁道部多次强调的“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的目标尚存在不小差距。
据铁道部公开数据,武广高铁开通次年,原武广铁路每日仍然开行有100对普速旅客列车;京广高铁开通后,既有京广线仍然保留了136对普速客车。对此,原铁道部的解释是为了满足不同旅客对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票价的选择。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南风窗》表示,京沪、京广等高铁开通后,原既有线保留了大量普速客车,客货混运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改变,因此为货运腾挪出的运能并不及预期的多。
作为当年“反高铁派”的代表人物,赵坚至今仍然坚持认为,如果把修高铁的钱拿过来,可以多修3倍长的普通铁路,到2020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就能达到16万公里的远期建设目标。
此外,部分高铁客流稀少,投资回收期拉长,也促使规划者对于高铁新线的审批趋于谨慎。因此,既能够少动用中央资金,又能够避免重复建设的,新一轮的铁路扩张,只有转向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
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2012年初,负债压力之下,原铁道部提出将其持有的城际铁路股权,置换各省持有的铁路干线股权,并由省方控股城际铁路的思路。不久,河南、湖北陆续与铁道部签订了置换协议,获取省内城际铁路的控股权。
铁道部虽然甩掉了城际铁路的包袱,一些地方政府也有意接手,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心无力。以武汉城市圈的4条城际铁路为例,其总投资约为435亿元,原计划是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各承担一半,但铁道部退出之后,融资重担就全部落到地方政府肩上,其结果是,这4条城际铁路的通车时间已一再延后,至今也没有一条投入运营。
地方财力不济的情况,并非湖北独有。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今年前5个月,在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路网建设大中型项目中,地方政府及企业投资完成146.90亿元,仅完成年计划的20.6%,比上年同期减少60.39亿元。
如今,发改委提出要加快建设城际铁路后,湖北、河南等地城际铁路融资有可能将得到中央输血。考虑到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际铁路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因此,这一政策调整的受益方将主要是中西部地区。
发改委把铁路建设方向从“长大高铁干线”转向速度较低偏重支线的城际铁路,某种程度上也有偿还旧债的意味。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铁路建设就一直是东部快于中西部。仍以湖北为例,直到2012年7月汉宜铁路通车,这才结束了有着中部粮仓之称的江汉平原不通国家铁路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不通铁路的29个地级市中,有25个是在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中西部地区。
而前几年的高铁大跃进,更是拉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当很多中西部城市省会之间尚未通高铁时,北京、天津两地之间则已经有两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铁连接;上海和南京目前正在筹划经过两地之间的第三条高铁。
“铁路修到哪里,就富到哪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王梦恕说,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不仅便利了当地交通,重要的是还将拉动经济增长,这在当前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提高铁路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还将有助于降低中西部的单位产值的能耗比,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并有助于改善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期曾做过如下测算:高速铁路消耗的能源分别仅相当于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的10%和5%。马骏建议,到2020 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应达到16 万公里,比2012 年的9.8 万公里提高63%,这才有可能满足在公路运输保持4%低增速的情况下,整个社会输运总量的增长。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地方城际铁路来说,继承的投资者对此兴趣更弱。
铁道部被撤销之后,中国铁路总公司依然掌握铁路的投资权限,一些地方政府则担心,从政府到国企这一身份的转变,未来的铁路投资导向调整,将更关注经济效益好的铁路项目,而中西部的公益性、开发性铁路项目投资趋于弱化。
事实上,即便发达地区的城际铁路,目前仍面临着严重的盈利难题。今年7月初,国内各省铁路投资公司负责人在杭州召开会议,大家竞相吐苦水,反应盈利困难:预计到今年底,广珠城际累计亏损32.6亿元,广深港客专累计亏损22亿元。
中西部新建的城际铁路的财务报表,也可能较为难看。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初通车的湖北4条城际铁路,年运营收入预计约为8亿元,而年成本费用则达30亿元,可谓开通当日即是亏损之时。
“资金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大问题。”王梦恕说,铁路本身是一个公共产品,暂时的亏损也不足为惧,关键是政府要下决心去做这个事情,真正地把一个完整的铁路网给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