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伟
建设一个真正的世界城市是“北京梦”。从一些先行研究看,世界城市分为三个等级:伦敦、纽约和东京是最高层级的世界城市,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城市,第二层级的世界城市具有洲际性,第三等级的世界城市具有区域性;北京当前正处于第三层级,这基本符合北京发展实际和人们的普遍认识。
北京要迈向世界城市,显然是指“3进2”或“3进1”的过程。这种“进位”与中国经济的全球崛起紧密相关。北京的影响力随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上升而增强,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时,北京有望自然进入第二等级;但北京能否顺利进入第一等级甚至赶超东京的国际地位,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难以想象,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城市,中华民族会实现全面复兴。因此,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的要义在于“3进1”。
纵览北京与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发展:经济、社会、文化、设施和环境,最大差距仍在经济,文化差距最小。因此,尽管这些年来,北京经济快速发展,但与目标相比,依然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经济发展是“3进1”的攻坚战。盘点北京经济发展差距,北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2万美元,而纽约、伦敦、东京的平均水平,则为人均5万美元左右。从动态来看,即使按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的速度,如果不考虑汇率变化,北京市也需要25~30年左右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但当下之北京似乎进入发展瓶颈,速度开始下滑,若无重大突破性的举措,再维系30年高速增长并不现实,要尽快建成世界城市,不能循当前路径而进,需要实现战略突破。
北京制造业发展水平与其它世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抱住所有制造企业不放;要提高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把一部分经济上“拖后腿”的产业转移出去,因为这些产业会挤占北京高端产业的发展空间,更会造成北京与周边地区的产业重复,不利于分工发展。
纽约作为最当之无愧的世界城市,强大的城市群基础是关键。“纽约城市群”具有金字塔结构:第一层是纽约,第二层是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四大城市,再下面则是围绕在5个核心城市周围的40多个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纽约市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还是美国的工业中心之一;华盛顿以政治产业为核心,许多全球性金融机构总部设置于此,反助于纽约金融产业发展;波士顿是一个智力、技术与政治思想的中心,不断为纽约输送人才和思想;费城的重工业和巴尔的摩的冶炼工业为纽约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市场需求。城市间相互支撑促进了单个城市的专业化发展,产生了强大的集群效应,也拥有了世界性控制力和影响力。
有鉴于此,北京市发展不能局限在一地上,沿着原来的发展道路,依靠首都的行政优势攫取周边地区的资源只能让北京维持在当前水平,要实现升级目标,必须建立起强大的首都经济圈。北京应率先转移出部分产业,为新产业发展和地区分工腾出空间;每个城市都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尽管北京挟首都之势通过跨区域调水、跨区域调能、区域性环境治理等方式,不断突破自身资源环境门槛,但却影响到新产业的发展,也分割了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市场。要尽快壮大首都经济圈,必须发挥北京的主导作用,建立起具有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并承担起有序分工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有效解决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建立世界城市的稳固区域基础。这也就是区域发展中的双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尽管北京市人口是纽约的2.5倍、是伦敦的2.8倍,但经济总量仅为伦敦的0.4倍、纽约的0.13倍。如果北京市GDP想达到全国的1/10,显然不能依靠现有产业结构,必须构建起超附加值的新的产业结构。而且,新的产业结构不仅要重视经济总量,还要强调其影响力和控制力。世界城市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金融产业,纽约华尔街不仅控制了资金流向,还建立了现代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规则和商业运作模式,对世界金融产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控制力、影响力。因此,战略高端产业就是要以较小的空间、较少的人员、较短的时间支撑起巨量经济,还能实现对大区域范围的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金融产业作为战略高端产业的核心,对北京至关重要,但也面临着许多限制,尤其要通过提高金融控制力实现北京第一等级世界城市的目标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障碍。纽约、伦敦、东京的强大金融控制力,主要体现在虚拟金融控制力和现代金融制度上,三大城市金融市场全天24小时分段运行,分享全球市场;要在金融产业上有所作为,北京不仅面临着与东京的竞争,还面临着与上海、香港的竞争,这在其他国家中是很难看到的。日本、英国等首都一城独大,其他城市不具备挑战能力;美国虽然国土辽阔,与纽约竞争的还有其他城市,但这些城市之间相互分工是明确的,纽约的金融资源配置没有被分散。北京要继续发挥中国金融决策中心的影响力,以此壮大金融产业,并对大区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除了金融产业外,世界城市还发展了其他战略高端产业,东京的战略高端产业还有出版印刷业,伦敦的战略高端产业还包括创意产业。这些产业必须是生产性服务业,只有这类产业才有控制和管理分散生产活动的能力,才可能有极高的经济产出;这些产业还应具有原发性、相当创新水平和知识含量。北京产业类型众多,却缺少类似的战略性高端产业。纽约、伦敦、东京都有50%~55%的从业人员集中在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却只有17%左右。就此而言,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国家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国家和大区域而言的,北京应选择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高端产业。要从源头培育,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选择合适的产业类型。
通过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发展领域比较,北京文化领域的差距最小,这也意味着北京最大优势在于文化,它超越了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未来北京要建成世界城市,必须挖掘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需要认识的是,这种文化不仅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形成的产业,也有新型文化尤其是附着在中国发展上的新文化,“北京共识”就是一种新型文化。北京实际上是中国发展文化的代表,如何挖掘文化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战略高端产业,是北京面临的重大命题。要尽快开展世界城市建设的产业支撑研究。
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威权”体制,行政中心具有强大控制力,这意味着北京在国家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尤其是随着中国总体实力的提升,北京地位将更为突出。首都必然是信息发布、汇集和加工中心,这对于总部经济、商务经济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但北京的挖掘显然还不够。
文化和信息资源在北京资源禀赋中占有优势,但与世界城市尤其是第一等级世界城市相比优势并不突出。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在固化和强化优势基础上,创新、集成、挖掘该优势,核心是打造两个战略高端产业链条,一个是文化高端产业,包括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另一个是信息产业链条,要通过进一步的网络化、链条化,极化和突出这一优势,如发展信息利用产业(总部经济)—信息处理和支撑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加工产业(信息中介产业)。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资源,发展文化信息产业链,培育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高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