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8月17日
纽约时评员一直胆战心惊地观望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走向:经济增长从早期的两位数陡降到7.5%,但投资率却畸高不下,超过GDP的48%,而国民负债总额约占GDP的200%。
中国经济增长从当初风驰电掣的10%降到今天的7.5%,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结构性放缓的良性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其定义为中国式经济增长的终结。他指出增长下滑是因为城镇化的人口红利消减导致的投资受挫,并称低效的量化的“资本拓宽”应改为“资本深化”,他和其他知名评论员一直批判中国资源的低效投资、一味追求经济的量化扩张。但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昉反驳称,今天中国人口红利不再的情况早在2003年就出现,如果中国经济因此撞上“南墙”,那么10年前就该有反映,今天经济之所以还保有增长就是因为企业成功地实现工人生产力的从量增到质增的转变。
中国经济投资过度而整体稳定,还得归功于“挟持储户”的金融系统—由于政府设定存款利率上限,银行克扣储户而优惠企业贷款人,尽管后者投资低效,前者还是一直无从选择地“提供资金”。而且在国有经济中,政府是经济总指挥官,他能使需求此消彼长地被平衡着,这也是经济稳定的一大原因。
《自然》8月15日
俄罗斯为推动垂死的科技创新投入数十万亿打造规模宏大的新“硅谷”—斯科尔科沃科学城,旨在研发信息技术、核技术、能源效率、生物科技创新和通讯技术等,见证了俄罗斯试图摆脱对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原材料输出依赖的大胆尝试。该中心致力培养顶尖的科研人才和工程师,与世界知名高校和企业合作,28个主要的企业合伴人包括西门子和IBM,英特尔和微软也已承诺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但今年以来,斯科尔科沃基金会挪用公款,遭到指控,声誉受到了打击,印证了一些科学家对其国内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忧虑。
《纽约客》8月26日
10年的通货膨胀能让你明显感觉到油、小麦和牛肉等生活商品价格的上涨,但龙虾例外。这几年夏天龙虾大丰收,这个月龙虾的下船价已经低到2.2美元一磅,超市价也出奇便宜。尽管如此,它依然是酒店的一道高端菜肴,原因是酒店怕贸然降价后次年欠收,顾客难以重新接受高价。更重要的是,他们要保持龙虾的高端奢侈品形象,假如龙虾在餐馆里变成了鸡肉价,反而会遭嫌弃,甚至连累同类商品,使其他昂贵的海鲜形象掉价。这时订价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问题。而酒店靠着订价权摆脱了市场影响,捕龙虾的渔夫作为生产者却得靠着前者的恩赐生存。
《东洋经济周刊》8月24日
日本发行量较大的周刊杂志均在报纸上刊登内容广告。大多数周刊的发行量在30万到50万份之间,但因为在主要报纸上都会刊登新刊的内容广告,而大的报纸发行量上千万份,所以周刊杂志能影响数千万读者。 一个并不上电视的人,仅仅因为周刊杂志的内容广告中刊登了他的照片,于是乎便会成为人人皆知的人物。政治家或者是国家公务人员,只要被周刊杂志确确实实抓到了丑闻,那么他们基本上会从国家政治舞台上消失。对于政治家及国家高级官员来说,周刊杂志的内容广告相当于重磅“炸弹”。
《天下》8月21日
8月初,台湾地区正式推出“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这个号称马英九执政以来最重大的经济政策,其实是台湾跨地区、跨产业,透过法规松绑,力图增加国际竞争力,突破成长瓶颈的大规模实验。对亚洲各地而言,转型已是必然趋势,透过特区实验,掌握经济转型先机,成为各地关键策略。从韩国的松岛智慧城,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携手投资的依斯干达特区,再到日本安倍再造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会圈。经济特区,不再是过去千篇一律的拼就业、拼成长的加工出口,而是比大胆、拼创意的实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