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013-05-28 05:28武芸丁莉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武芸 丁莉

【摘 要】绿色教育是随时代发展而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现阶段,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选择,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同时也是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教育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绿色教育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教育,是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到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等综合性教学与实践各个环节中去,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和观念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建设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的校园为示范,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新时期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校绿色教育状况虽有明显的改善,但不符合“绿色”的行为普遍存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再者,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心不强,他们的素质难以担当重任,作为各级知识分子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影响到很多人。为此,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环境伦理和环境价值观, 并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 帮助人们形成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相适用的可持续发展观, 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

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是充分尊重了自然权利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教育是解决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和我国高校开展绿色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当前,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森林减少、植被破坏,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水源枯竭,灾害频发,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早在生态危机初露端倪时,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马克思说,社会是人与自然界在本质上的统一,社会是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和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社会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恩格斯也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有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正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思想家史怀哲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全新生存伦理观。1947年,美国林学家利奥波德则在《沙乡年鉴》中提出创建“大地伦理学”构想。国际社会在反思生态问题(灾难、危机)上表现积极: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6]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此次会议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探讨全球生态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它标志着人类对生态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由理念反思走向了实际行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这标志着人类走出了工业文明困境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2002年8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形成了《政治宣言》和《行动计划》两项重要硕果,这是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迈向生态文明。

我国自古即有“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真正从国家层面对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反思,已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高度统一的全党意志和治国执政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报告,首次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独立的篇章。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当前已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自觉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众参与,需要全社会参与。从日常的衣食住行的低碳做起,从身边的爱树爱鸟等小事做起,在全社会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加强大学绿色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德育的时代内容。

2. 加强大学绿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加强大学绿色教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987年,联合国环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91年《关心地球——迈向可持续生活的战略》中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了教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0],构筑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1996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指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特征及理念,指出环境教育与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先锋。2002召开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理论的提出和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结构、经济目标和民众意识的根本改变。《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了教育是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肩负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加强大学绿色教育已成为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深化,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同时也是发展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目标与追求,而教育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力量。通过大学生绿色教育将绿色知识普及,增强人类的绿色观念和绿色意识,进而产生绿色行为,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这一主题提供不竭的动力,带动和加快全体公民思想观念的生态化转化,增强全社会绿色意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环境决策约束机制。绿色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内容与方法,而其思想与观念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3]。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核心力量和骨干。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是绿色的、科学的、人文的。中国教育应该办成科学与人文交融一体的绿色教育”[4]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深化与升华,而绿色教育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5]。因此,为适应21世纪社会的发展,加强大学绿色教育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6]。

3.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发挥高等教育自身社会功能的迫切需求

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开展绿色教育有助于丰富高等教育学理论,拓宽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学是揭示高等教育活动内在的发展规律,探讨和培养高级人才的理论和方法。而大学生绿色教育要求把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因此对大学生绿色教育的研究就涉及到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大学生绿色教育所涉及的科学领域十分广泛,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于文理交叉、相互渗透,具有超强的跨学科性。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有助于高等教育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从而拓宽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

开展绿色教育能够推动和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国的教育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非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我国高等教育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否认自然和环境的价值;高校实行文、理、工分科制度,专业设置过细,教学内容滞后,使得绿色教育的全方面的普及遇到障碍。部分非环境专业仅将绿色教育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具有随意性。而大学生绿色教育的普及正是推动着课程教育向文理交叉、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正是对现行的教育哲学理念和学科专业的划分提出了挑战, 正是发挥了高等教育自身社会功能,改变目前制约高教发展“瓶颈”的突破口,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4、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工作是国内外绿色教育现状的迫切需求

发达国家很重视大学绿色教育,他们把实现绿色教育的终身制和全民性作为高等教育一个目标。在1990年法国召开的Talloires,以美国Tufts大学为首的世界几十所大学的代表和环境专家会聚在此,共同探讨了大学在环境保护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很多大学以自己的环境政策声明书作为制定决策和目标的框架。先后有40多个国家近300所院校在Talloires宣言上签了字。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发达国家已将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培养污染控制和治理方面的人才转向培养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人才;非环境专业也开设环境课程,注重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融合,让绿色意识深入到不同学科,绿色教育的重点从末端治理转向污染防治,强调环境经济双赢的原则[7-8]。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对绿色教育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创建“绿色大学”的设想首先在清华大学提出,他们率先通过推出绿色产品、贯彻绿色意识、建设绿色校园的“三绿”工程等为全国的高校做出了榜样。目前已有80余所高校加入了创建“绿色大学”的行列。但尚未形成气候,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积极推动绿色教育还没有成为全国高校的共同行动,绝大部分高校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为培养目标,学生环保知识匮乏,环保意识淡薄;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三是缺乏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很多学校在校园规划、校园建设和管理上缺乏环境意识。这些已成为制约高教发展的“瓶颈”。因此,从国内外研究绿色教育的现状来看,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的策略

国家起主导作用,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国外大学生绿色教育的开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国家不仅要设立相关部门给予绿色教育的进行提供资金援助和人力支持,还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加大对绿色教育的支持力度。例如,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便明示了他们的态度。通过学习和振兴环保教育,充分加强有关环保教育的宣传活动,达到加深国民及事业者对环境保护的理解的目的;这也要求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增进他们从事环保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这些规定体现了环境教育在法律上的地位,也是确保国家落实绿色教育的先决条件。

组建绿色教育机构,加强不同领域间的合作交流。成立专门的绿色教育机构,对绿色教育的普及和开展进行指导和帮助。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和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从资源、环境及发展的高度去把握大学生绿色教育的方向,进而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更好的去引导。在开展绿色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教育部门和环境部门要相互配合,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之间也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在美国,博物馆、动物园等社会机构和政府、学校之间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绿色教育的设施,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领悟绿色知识。

改革教学体系,将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大学生绿色教育,重点是构建绿色教育课程体系,这对于普及大学生绿色教育和实现大学生绿色教育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大学课程体系安排偏重于理工科,而大学生绿色教育体现的是文理交叉、互相渗透的理念,因此应当改革教学体系,将绿色知识纳入边缘化学科的主要内容中,成为其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那些环境类专业,则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进一步细化并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课程。此外,应落实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广泛开展与绿色教育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外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深入理解绿色教育的知识[9]。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在大学生绿色教育中,教师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师资的培训与绿色教育的普及息息相关。应成立大学生绿色教育师资培训点,由国家相关部门来组织、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绿色素养,进而更好的将绿色教育前沿水平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结束语

新时期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绿色教育工作,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工作[10]。大学生绿色教育是适应21世纪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素质教育。当前,大学生绿色教育的开展已成为一股潮流。倡导绿色理念,提高绿色意识,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是时代赋予绿色教育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UNEP).Declar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1972.Cited;Available from: http://www.unep.Org/Documents.Muhilingual/Default.asp?DocumentID=97&ArticleID;=1503&1=en

[2]UNCED,Agenda 21: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92,New York:United Nations.

[3]康永久.绿色教育的意蕴与纲领[J].教育学报,2011,(7)6:59-65

[4]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12-16

[5]孙刚,房岩,张胜,宋巍坤.大学绿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8:25-26

[6]曹庭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效绿色教育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0(2):40-42

[7]刘猛,龙惟定.国内外“绿色”大学简介[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4):37-40

[8]杜亮.国外绿色教育简述:思想与实践[J].教育学报,2011,(7)6:66-72

[9]徐俊,黄金华.新时期高校绿色教育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14)1:73-76

[10]国家环境保护局译.21世纪议程[P].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湖北民族学院教研课题(2009JY045);

作者简介:

武芸(1971.4-),女,理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及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