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最终归属

2013-05-27 09:47匡霞
关键词:严格管理独立学院

匡霞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的视觉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学生特点,结合独立学院的特殊实际,研究现行严格管理模式的存在依据及随着独立学院发展产生的局限性,探讨“宽松式管理”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独立学院冲破发展瓶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严格管理 宽松式管理

在教育体制改革大背景之下,独立学院以新机制、新模式激活办学资源,得到来自教育部、社会等各方大力支持,其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成为高教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各种类型的独立学院已达到400多所,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学院特色有别于其他重点高校的相对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但自2008年起高考生源逐渐减少,招生计划逐渐萎缩,如何使得独立学院在众多三本院校及高职专科类院校招生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脱颖而出、长久不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让每一位学生留得住,学得进,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逐渐转变学生管理模式,树立独立学院品牌势在必行。

前不久受邀作为学院社团联合会辩论赛评委,巧的是辩题为“宽松式管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心中思考酝酿很久的问题在此得到很多启发,也更加坚信正确合时宜的学生管理模式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独立院校一直以来以严格管理为主体学生管理模式

(一)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独立学院办学近10年来采取严格管理学生模式成为必然。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一本二本高校大学生所共有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

1.城镇学生多、家庭条件优越者居多,以笔者所带的2009级经济学5个班为例,有85%的学生来自城镇,而只有15%的学生来自农村;从学生履历中不难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父母是高干、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的不乏其数。由于受生活环境影响,使得他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多,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参与活动的意识强。许多学生从小参加辅导班,接触艺术培训,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拥有特长,因而能较快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但他们责任意识较低,感恩意识较差、自理能力较差,学习热情并不高,与农村学生以学习为主的状态形成较大反差。

2.入学成绩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一部分学生认为所考独立学校不理想,希望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争取考取研究生。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仍然找不到学习的目标及动力,缺乏学习韧劲,在学习当中有不少学生怕吃苦,表现出有决心没行动或是三分钟的学习热度,缺乏战胜惰性,抵制诱惑的意志力。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遇到几次失败就灰心丧气,产生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沉迷于网络虚度大学时光。独立学院创办初期,由母体高校颁发学历学位的事实对考生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但随着招生中母体高校“光环效应”的逐渐减退,特别是教育部200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高校独立学院必须自授学士学位”的规定,无疑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自我意识突出、自我控制能力差。独立学院多种矛盾突出。一是理想与现实、自信与自卑的矛盾。独立学院学生一方面认为自己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在当代青年中应该是优秀的,因而有干一番事业的抱负,另一方面现实社会重文凭重学历重学校牌子的客观事实使得他们对前途充满困惑,加之现阶段二级学院的社会认同度还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比,同时因为是降分录取到独立学院,更使他们底气不足。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待遇等都表示怀疑,因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处理这一矛盾,但有些同学却回避它,以至消沉。

4.是学生个体差异大而整体素质低。受入校分数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立学院学生的个体差异大,有的学生积极进取,一心考研、考证,有的学生只想得过且过,混张文凭。多数学生遵章守纪,少数学生违章违纪,个别学生违法乱纪;多数学生诚实守信、品行端正,少数学生不履行基本道德规范,有个别的甚至道德失范。

5.少数民族学生多。以笔者所在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例(含少数民族预科部),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40%以上,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的各异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以上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所带来的问题,制约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给独立学院学生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独立学院在发展之初,断不可能单纯地“克隆”母体高校学生管理办法(重点院校一般采取宽松式学生管理模式),师资力量、生源特点等客观条件使得现今的大多数独立学院还未形成实施宽松式科学管理模式的条件与传统。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生特点开展工作,采取严格管理学生模式,这为独立学院发展初级阶段的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及安全稳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管理学生模式在独立学院发展中呈现的局限性。

在独立学院成立、发展初期,适用于处理管理初级阶段的严格管理模式,师资力量、生源特点等客观条件使得现今的大多数独立学院还未形成实施宽松式科学管理模式的条件与传统。但是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严格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会暴露得越来越充分,必然面临着由相对成熟的严格管理模式向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宽松式管理模式转变的问题。

比较成熟的重点本科院校中,致力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引导学生学习,而发展初期的独立院校致力于形成严明的管理规范,统领着学生学习。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对学生负责和顾虑到学校的声誉肯下气力狠抓学风建设,千方百计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力量和工作力度,通过对统一的自习、就寝严格管理让同学们有高中时的紧张感觉。这种管理只强调使学生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掩盖和压抑了学生的个体需要,使社会与个体在需要上不能统一,同时也使得学生内心十分反感。简言之,这种差异性就是重点本来院校为“引”,独立学院为“推”。当然,管理模式成熟的同层次院校之间也有不同之处,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宽严相济、松紧结合,能从自己实际出发,把“宽”与“严”、“松”与“紧”很好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从概念出发,片面强调哪一种管理方式。

二、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最终也应是科学的宽松式管理

(一)两种极端的管理学生模式。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本科应用型人才,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比较活跃,但大部分独立学院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稳定,学生工作过分强调统一和纪律, 对学生管得太死,因而忽视学生的不同特点,压抑了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发展,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比较极端的管理初期的严格管理模式。

另一种是怕管严了,生源会流失,对学生过于迁就,甚至疏于管理,管得过松,虽能给学生宽松感,但却致使学风不正,具体以管理力量不够、管理方法不新、管理工作不细为特征,突出表现在学生打架、拉帮结伙、恋爱成风等。学生管理者的理念是不出大事就行,但没有保障的宽松管理往往容易出事,并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这样的宽松式管理还不如压抑学生个性的管理初级阶段的严格管理来得实在和有效,后者至少能在维持校园安全稳定方面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

(二)科学的宽松式管理学生模式。

1.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最终选择

独立学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高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谋求快速发展,就必须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上寻找突破点。现今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化,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要由共性管理向个性管理转化,“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渗透到学生管理中去。独立学院能感受到原来的严格管理学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本科生培养的需,但往往又不敢轻易尝试宽松的学生管理模式。严格管理适用于学生管理水平不高的发展初期的独立院校,宽松式管理更符合成熟本科院校的学生发展。

宽松不同于放任,更不同于放纵。它指的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也就是说,所谓的宽松式管理,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胡作非为,而是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的个性得到释放, 每个学生的身体内都藏有一个蓄足了火焰的黑匣子,只有开放式管理才能找到打开这个黑匣子的钥匙,使其释放出生命的最大光芒,可见,管理的严格并不会限制个性的张扬,该有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体制机构都是必须规范的,是独立学院发展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再考虑以人为本,建立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

大学实行宽松式管理是指,大学应体现对人的多样性个性的关怀,使学生在校园文明的护卫下尽情地拥有不同的自我肯定与特殊追求,使人性、人格占有较多的自由性与丰富性;大学要在自由活动中折射出对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的一种成熟理解,并在这种理解中重视民主,允许批判,呵护竞争,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认识环境,以自己的职责履行着学术无禁区、学术无国界的诺言。宽松管理模式的实质是要使得学生在开拓事业与创造生活、追求人生真、善、美的过程中拥有充分的勇气、尊严、自由、机会与权益,从更多方面推进学校的学术进步和繁荣,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转变中应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为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和竞争意识,从而造就一批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高级人才。如何从体制上确立宽松的素质教育模式,是独立学院宽松式管理的难点,同时也是它的突破口,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学生管理与指导体制,;更新教学质量观念,确立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质量观念等。独立学院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可能不可能实现像重点院校的完全按学分制和导师制,日常管理中可能研究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等。

3.在体制改革中优化制度形成激励创新机制

独立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就在于采用一种能够促进发展的全新的管理体制,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采用全新体制,就是对原有束缚学校发展的体制进行反思,为独立学院构建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全新体制的构建应包括很多方面,学生管理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学校的《学生手册》往往具有学生宪法的地位,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要切实抛弃封闭僵化保守,科学合理地创建健康有序、积极上进、宽松和谐、开放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育人环境。在宽松的管理模式下做学生工作不能简单粗暴应多采用激励的手段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常用的激励手段如:

(1)关怀激励: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多关心,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合理的、能满足的一定要满足,合理的、不能满足的一定要耐心解释,不合理的要及时的沟通、引导,使他们认识到不合理性。

(2)公平激励:使学生感觉到既处在竞争的环境又存在公平的机制。特别是在评优评奖、综合测评及处分学生方面。

(3)信任激励:对学生应当充分信任,支持他们开展各项有益活动。

(4)目标激励:各班都应有学生工作计划,各专业也应制定适当的学生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学生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学生只有处在创新型的学生工作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质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与调动。另外宽松式管理中如对学生多用奖励、表扬、加分等鼓励措施,会收到更理想的管理效果。

4.重视校园先进文化建设

文化育人是宽松式管理的最高境界,独立院校应把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置于培育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校园的新高度,实现从普通三本独立学校到有特点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转变。

原独立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成型的、相对稳定的,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具有明显形式化特征的校园文化,其本身对比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和立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原有校园文化不利因素的舍弃。独立院校一般都是在把丰富和活跃课余生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把以文化娱乐为主的实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把名目繁多的各种具体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忽视了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区别。独立院校有着自身的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突破。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应实现由丰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向追求智慧、崇尚科学的转变。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实现由文化娱乐为主的实体文化向求知、思辩、智能的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形态的转变。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摒弃原来对校园文化的狭义理解,对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建设,最终实现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教研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育人功能。

独立学院办学依托的是母体的品牌、师资、图书等资源,但独立学院要想崭露头角,一定得靠自身的声誉吸引考生,而不是依附于母校的品牌,因此独立学院宜精细定位、明晰方向、放大优势、办出特色。在发展遭遇瓶颈的今天,独立学院必须大胆改革,根据市场对高等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好详尽的规划和预测,优化学生管理,增强学生自控能力,激发学生个人发展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突出特色教育,强化品牌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确辉.实行宽松管理是促进大学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5(5).

[2]姚孟春等.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6-7.

[3]吴尚卓,吕欣,马水东等.试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理念创新[J].科技信息, 2008(2):40-4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5]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

(作者单位:重庆市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严格管理独立学院
独立院校辅导员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体现人文、追求实效的教学管理
论严格管理高中生日常行为的重要性
“管”与“不管”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