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都
摘要:能否按市场规律办事,直接决定了高校为企业开展专业培训技术的成败。专业技术培训市场具有被动性、多样性、实用性、复杂性的特点。促进高校专业技术培训持续健康发展,要深化培训机制改革,加强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着力开展教材建设,积极开拓培训市场,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
关键词:高校;专业技术培训;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092-02
一、专业技术培训市场的特点
1.波动性。专业技术培训的“主战场”集中在企业,而企业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状况。企业效益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对员工培训的投入,行业市场情况好的时候,企业对科技培训通常主动、活跃,反之,则需求量较小或根本没有需求。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冶金行业效益持续低迷,企业很少派员参加相关培训。近些年,冶金企业呈现出良好的生产和经营势头,培训需求增加,内容要求也比较广泛。但从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以来,冶金行业生产经营逐渐呈下滑态势,一些高校培训机构已明显感到企业需求疲软。此外,企业决策层领导观念、管理人员频繁更迭以及不同企业对新工艺、新设备要求不同等因素,也会使培训需求和整个培训市场产生相应的波动。
2.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方面。一是针对企业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展以消化、吸收为主的适应性培训;二是针对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技术攻关性质的研讨和培训;三是开展行业内某专业领域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的培训和介绍;四是开展一般性技术的普及培训。不但内容模块广泛和多样,而且各企业的技术、设备、工艺也不尽相同,不同人员的需求也因人而异,因此,专业技术培训市场具有多样性。
3.实用性。不同的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需求不同,不同企业对培训的期望值也有所不同,但这里有一致的共性,那就是强化优质,追求实际、实用、实效,因此,企业往往排斥“学院式”的培训模式,注重课堂信息量,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实训环节,注重个性化教学。
4.复杂性。影响专业技术培训市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自然、社会、主观、客观等因素。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比如,有的人想参加学习,但由于工学矛盾的制约,没有时间学;有的已列入培训计划,但届时因特殊原因却出不来;还有的本人不想学,单位却硬性指派其来学。诸如此类,导致了培训工作不确定因素增多。专业技术培训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
二、高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1.现实状况。第一,有一支专业造诣较深、聘请较为方便的师资队伍。高校从事专业技术培训的部门一般没有专职的教师队伍,主要依托并整合本校的师资力量开展培训。由于高校在专业、学科方面具有广泛的选择性,聘请教师比较方便,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对企业状况也比较了解,因此,深受学员欢迎。第二,行业性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些行业性高校开展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内容和对象方面主要集中在本行业领域。由于对本行业的技术、工艺、流程、体制以及人员素质状况比较了解,因此工作开展起来也轻车熟路。第三,培训实施的形式特点鲜明。主要表现为:校内培训多,企业培训少;单向授课多,专题研讨少;短期培训多,中长期培训少;以自主招生为主的多,以依靠政府部门行政指令或团体送培的少。
2.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多数高校培训部门没有独立的教师队伍,很难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流程化、系统化、标准化培训,同时对教师的约束力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与制约的力度不够。实践证明,经济杠杆可以作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它不是万能的。问题二: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加快,使得专业技术培训通常体现为短平快,这给教材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行教材,其内容仅有一部分为教学所涉及。如何根据发展变化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发、编写专门的培训教材、讲义,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问题三:目前,很多行业性院校,由于思维定式、工作惯性或业务熟悉度等原因,往往只盯住本行业不放,而忽略了其他行业和社会潜在培训对象。而一旦培训市场出现行业性的低谷,那么,培训部门将处于被动境地。因此,自我超越、拓展培训市场、经营多元化的培训业务,已成为行业性院校应该思考的课题。问题四: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理论多,案例少;课堂教学多,实训内容少;灌输方式多,互动、研讨方式少;传统内容多,前沿内容少。因此,培训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学员更不能学以致用。问题五:高校培训部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弊端。业务部门不能掌握相应的自主权,主动出击的意识和做法不足,严重影响了送培单位、学员本身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的对策措施
1.深化培训机制改革。要克服目前专业技术培训的弊端,促进培训增效,使学校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首要任务就是要改革或完善学校的运行机制。培训部门开辟培训市场的积极性如何,潜在的创造能力发挥得如何,是否有一套调动企业送培积极性的方式和手段,这些都与运行机制息息相关。而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有多少经营自主权上。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搞活培训工作。高校自身更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学校在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下有效地与市场机制实现无缝对接。
2.加强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市场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在培训领域,归根结底是培训质量的竞争。而培训质量的好坏,信誉度如何,关键取决于自身素质的优劣。首先,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打破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界限,聘请专业教师,运用政策杠杆,打造一支相对独立的教师队伍,严格管理,开展流程化、系统化、标准化培训,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企业的工艺、技术,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摈弃教学过程中的填鸭式、理论化模式,提倡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其次,要提高培训组织者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其服务意识、应变能力、信息敏锐性,以及对相关专业的概要了解。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科技培训市场,使培训部门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3。着力开展教材建设。专业技术培训与传统的本科、研究生培养有本质的不同,它是根据企业的需要,面向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教育。因此,教材作为其中的关键要素,有必要在形式、内容方面加以改革。那种一本书用多年、一个内容讲多年的做法应该彻底摈弃。实践证明,以讲义取代教材,“以讲义为主,以参考书为辅”的做法深受学员欢迎。讲义的形成应遵循下述做法:第一,对相关企业有基本的调研,包括设备类型、运行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有条件的教师可到现场备课;第二,了解本国内外领域的最新情况和前沿技术;第三,将相关教师的科研课题融入其中。最后形成内容充实、富于针对性的授课讲义。不但如此,讲义的开发和形成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隔一个阶段就应该淘汰更新。
4.积极开拓培训市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训质量固然是竞争的关键因素,而积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同样不容忽视。培训机构首先应有一个战略定位,比如,以一个行业为主攻市场,附带其他行业和社会层面开展培训;再如,利用自身独具特色的专业学科优势,面向社会强力开展市场推广,等等。其次,要主动出击,善于捕捉需求信息,把对方的需求与自身的优势有机结合,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根本,积极开拓市场,主动抢占市场。
5.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先机。培训部门要想取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必须有良好的信息渠道。第一,要善于“走出去”,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调研、收集有效信息,然后归纳、总结,对重点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决策。第二,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期刊、内参等手段,采集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信息,密切关注培训市场的每一个变化。第三,作为高等学校的职能部门,要认识到学校各学院、系、所也是对培训市场需求信息比较敏感的场所,需要采取必要的方式进行沟通和收集。以上三种信息渠道如果能做到有效结合、相辅相成、互动配合,那么,基本就形成了畅通的信息系统,培训部门就会根据这些信息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只有加强信息分析,高度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和市场风险,并相应决策,才能在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才能站稳脚跟并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