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的特征

2013-05-24 11:55:16谭旭艳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叶状非典型声像

韦 强, 谭旭艳

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典型的纤维腺瘤超声较易诊断,部分纤维腺瘤临床及超声检查均易误诊为乳腺癌。本研究对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图像结合病理图片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以提高乳腺纤维腺瘤特别是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1-2012年在本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病例68例,均为女性,年龄 18~58岁,平均(28.69±8.52)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百胜Mylab90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6~12 MHz;GE logic7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6~13 MHz。患者取仰卧位,必要时侧卧位,充分暴露双乳及腋窝,常规检查乳腺,每一侧乳房的4个象限按顺时针顺序作连续扫查,探头接触乳房时轻重适度,以防止局部组织变形及产生伪像。在发现肿块区观察肿块不同切面的图像特征、形态,以及内部回声、边界、包膜后方回声等,再将超声图像与病理图片进行对照分析,用病理图片来解释超声征象。

2 结果

2.1 典型乳腺纤维瘤 68例患者中有47例为典型乳腺纤维瘤。超声表现:肿块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橢圆形,边界清晰,多有完整包膜,部分见侧方声影,内部回声较低、均匀,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加压后其与周围组织有相对运动(图1)。这类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管内、管周纤维腺瘤。病理光镜显示:肿瘤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病变内见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排列规则。

图1 典型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肿块呈圆形,边缘光滑,有纤细的包膜,内部回声均匀

2.2 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 68例患者中有21例为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1)形态不规整11例(52.38%):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有时呈分叶状,甚至呈蟹足样突起,以病灶直径大于4 cm的肿块多见;(2)回声不均匀21例(100%):一部分区域为低回声,另一部分区域为高回声,或低回声区边缘出现高回声,及低回声内部见众多囊性无回声区;(3)后方回声衰减1例(4.76%):肿块无明显侧壁声影,后方回声衰减;(4)钙化型4例(19.04%):肿块内见到针尖样钙化和粗颗粒状钙化(图2)。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多属于管周型,巨型或腺型纤维腺瘤,或几种表现同时存在。

图2 钙化型乳腺纤维腺瘤图像: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内见数个强回声光斑,后伴声影

病理光镜显示:(1)肿瘤内见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排列不规则。在声像图上显示为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2)病变内腺管上皮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囊肿、大汗腺化生、导管上皮增生改变。见于囊性增生型纤维腺瘤,声像图上显示为肿块内部分布不均匀,低回声内部可见众多小囊性暗区。(3)肿瘤形态不规则,部分区域出现中心区变性、坏死,而周边组织相对正常。此种组织形态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区域边界不清,见高回声环。(4)肿瘤间质钙化。在声像图显示为:肿块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见多个细小钙化灶或粗大钙化灶。

2.3 超声诊断符合率 68例乳腺纤维瘤中,典型纤维腺瘤47例,诊断符合率100%;非典型纤维腺瘤21例,其中2例钙化型纤维腺瘤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诊断符合率85.7%。

3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由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形成,通常是乳腺对内分泌激素(雌激素)发生局部反应的结果。肿瘤大多单发,亦可多发,或双侧同时发生,多见于30岁以前的青年女性,绝经后很少见。

超声是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和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可以清晰显示乳腺及肿瘤的细微结构[1]。二维声像图表现是超声对于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光整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有纤细的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而非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则可以表现为:形态不规则,部分肿块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融合,肿块内可出现条索状强光带及钙化回声。在本研究中,47例为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表现,另21例的超声图像肿块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肿块内部出现强回声斑块,伴或不伴后声影,条索状强回声,以及囊性成分的出现等非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甚至出现了类似乳腺癌的恶性表现——边缘成角和内部的点状强回声。

通过对肿块的声像图和病理图片的比较,笔者发现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表现有所不同,取决于腺管和纤维结缔组织的比例和排列构型。对于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肿瘤内部的这两种物质比例相当,排列均匀规整。由于纤维腺瘤呈膨胀式生长,肿块对周围的挤压,再加上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可见完整清晰的包膜,因此,典型的纤维腺瘤的超声征象清晰明确,容易诊断。而非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的各超声征象均与其病理结构有着紧密的关系。腺管和纤维结缔组织两种成分比例和排列构型差别明显,即可出现多种形态改变[2],使超声图像错综复杂,在外形、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上与恶性肿瘤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容易误诊。非典型的纤维腺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时,病理上可见腺管和纤维成分比例相差很大,纤维成分的比例很高,并且纤维成分增生的方向多样化,如横向增生为主则形成片状结节。在严重腺病基础上所发生的纤维腺瘤,有时未见包膜样的结构,肿块自身形态也较不规则。当肿块病程较长时,由于肿瘤内成分的退行性改变,间质钙化,出血后钙盐的析出,在超声图像上可以表现为钙化或条索状的强回声。当肿块内细胞液化坏死、大汗腺化生、导管上皮增生呈腺管的囊性扩张等基础上,声像图上则反映为肿块内囊性暗区。

本组有2例肿块内部见多点状强回声被误诊为乳腺癌。1例较大的分叶状肿块被误诊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通过与病理的比较,笔者发现出现点状强回声的2例纤维腺瘤的肿块一般病程较长,且患者有较严重的乳腺腺病,肿块内部出现了纤维成分的退变,但是微小钙化体积偏大且分布散在,并未呈簇状分布。乳腺癌的微钙化多为微针尖样细小钙化,或多个点状钙化呈簇状分布,是由于恶性肿块易发生坏死,及影响局部的钙磷代谢所致[4]。但应结合肿块形态、大小、血流信号、流速峰值、病理等参数综合分析,可降低误诊率。另1例的肿块较大,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暗区,病理上符合非典型的纤维腺瘤的改变,且病程较长,被误诊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超声不能鉴别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因此将超声和病理检查相结合对于肿块性质的判定有很重要的意义。

随着乳腺超声普查的增多,通过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可对乳腺纤维腺瘤的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不典型声像图的认识,掌握检查技巧,以提高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1]王艳,高上达,叶琴,等.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小肿瘤的价值[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电子版),2005,2(3):174-176.

[2]严松莉,涂剑宏.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分型及病理对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8):694-697.

[3]陈宇,田家伟,殷哲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3):175-178.

[4]李玉姣,胡嘉涛.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5):39-43.

猜你喜欢
叶状非典型声像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乳腺叶状肿瘤并完全梗死影像表现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非典型肺炎的前世今生
(2+1)-维破裂孤子方程的群叶状方法和显式解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中国军转民(2018年3期)2018-06-08 05:51:11
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探究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35
彩超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6例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