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黎 杨成刚
摘要:爱国主义是一系列历史客观事实和历史事物的存在,而是要通过培养他们关注历史的眼光,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曾经的历史成就进行关注与探讨,从而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悠久历史形成深入了解,并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思想的传达。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历史乃人文之本,塑造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终级目标和指归。而在历史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中,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毫无疑问将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历史教学
我认为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历史教学中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1、以悠久文化传统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创造了中华民族自身不屈不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初中的学生大多处在13到16岁,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初中历史教材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思阵地。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初中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不仅是向他们简单地讲述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为源泉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着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如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拥有文明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和秦兵马俑,这些宝贵遗产,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人民交口称赞。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最终达到通过历史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充分利用中国近现代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中国的历史,尤其是学习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中国近代史记载着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苦难历程;中国现代史记载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业绩和自强不息的探索历程。这两段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他们的爱国精神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激励青少年学生不断努力学习。因此,这两段历史教材是对学生思想教育最好的历史素材,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段历史,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带来了东西方的列强分割,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优秀的民族。外国侵略者虽然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但是未能摧垮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面对东西方的霸占与分割,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从未间断过。林则徐虎门硝烟运动、关天培镇守虎门炮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等等。这些运动中涌现了无数爱国人士。他们有的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有的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有的毕生忧国忧民……譬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在禁烟运动中,为了民族的利益,坚决抵制西方的鸦片进入中国,他作出了巨大牺牲。另外还有为国捐躯的清国将领关天培、葛云飞、邓世昌,有收复边疆的左宗棠、天下为公的孙中山等等。正是这些人,才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推动力量。
3、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教育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史。在凶恶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面前,如果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和英勇反抗,中国在侵略者的屠刀宰割下,就会完全陷入殖民地的深渊。正是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统一和团结形成一条坚韧牢固的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团结战斗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4、充分利用乡土史料进行乡土史教学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
乡土史教学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及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我们的祖先洒下的血汗和创建的劳动成果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乡土史料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到家乡人民在历史上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象学习潍坊历史,潍坊是国际风筝都,诸城是恐龙故乡,一大代表王尽美等,由于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所以,学生们会感觉非常亲切,这对他们来说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此,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能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出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