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司法鉴定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某男,32岁,2010年12月9日因交通事故受伤,伤后1h至某医院就诊。主诉:外伤致右手疼痛,活动性出血1 h。查体:右手掌自诸掌指关节以远完全离断。次日行左足第2趾,右足第2、3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术。手术经过:予以右上肢及双下肢气囊止血带,将右手充分清创,沿拇指残端咬开,找到伸、屈肌腱及指固有神经备用;另将第2、3指掌骨头咬除,分别找到伸、屈肌腱及指固有神经备用;将第4、5指短缩缝合,在鼻咽窝处作长约3cm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浅筋膜,找到头静脉与桡动脉腕背支备用;在右足背行“S”型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在筋膜上找到大隐静脉,锐性游离至第2、3趾分支,结扎分支,在第2、3趾跖趾关节近端行足底、足背横切口,两切口通达第1、2趾与2、3趾趾蹼处,足背横切口中部与足背“S”型切口相连,将足背切口偏腓侧皮瓣掀起,看到大隐静脉分支进入第2、3趾,切开深筋膜显露趾短伸肌,切断腱腹联合处,显露足背动脉。上下锐性游离,显露第1跖背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切断第1骨间肌,并切开足底显露跖骨头底部,将其偏胫侧切断结扎,并将右侧第2、3趾固有神经切断后标记备用,趾长屈肌腱切断备用,在足背侧找到第1跖背动脉的足底穿支,予以结扎。将伸肌腱切断,在右足第2、3跖骨颈处截骨。同法将左足第2趾取下,再将两足部伤口分别缝合。分别将右足第2、3跖骨头与第2、3掌骨用克氏针固定,将左足第2趾中节趾骨与拇指近节指骨克氏针内固定,分别吻合神经、肌腱及血管,通血成功,再造指血运良好,予皮片引流,缝合伤口。于2011年3月8日出院。出院诊断:右手五指离断缺损。
步入检查室,神清,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右腕部、右手及双足遗留多处皮肤瘢痕。右手第1、2、3指足趾移植术后改变,移植足趾无功能。左足第2趾,右足第2、3趾及部分跖骨缺失。
2012年6月15日某医院双足X线片示:左足第2趾骨缺失(图1),右足第2、3趾骨及跖骨中段以远缺失(图 2)。
图1 左足X线片
图2 右足X线片
足弓在人体直立行走及负重时,其弹性能缓冲地面对身体所产生的震荡,同时还有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的作用。足弓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联结而成,分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第1~3楔骨和第1~3跖骨及其间的联结共同构成,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第4~5跖骨及其间的联结共同构成,横弓由骰骨、第1~3楔骨、第1~5跖骨的基底部及其间的联结构成。当构成足弓的骨结构或韧带被破坏后,足弓作用将受到影响,因此伤残评定时要依据影像学资料来判断[1]。
足趾再造手指术成功率的高低与血管吻合技术密切相关,同时,术后护理及观察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足趾再造手指通常应达外形满意、感觉好、关节功能优良或重建部分手功能,且对供区的破坏和影响不大[2]。
本例经再造后,手功能恢复并不理想,这可能与患者右手损伤情况、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自身身体状况等多因素相关。鉴于本例右手手指完全离断,损伤十分严重,术前院方已对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告知了手术难度及成功率,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下实施手术。因此,本例术后右手功能恢复不理想等情况,患者及其家属未提出异议。
若本例损伤后未行足趾再造指术,则根据手功能丧失比例计算,相当于右手功能丧失90%。经手术治疗后,目前法医检见其右手1、2、3足趾移植后无功能,亦相当于右手功能丧失90%,相当于双手功能丧失45%。由此可见,临床所实施的手术并未加重其伤残程度,故依照GB 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4.8.10a)条之规定,评定为八级伤残;移植术导致部分趾骨、跖骨缺失,经鉴定,未造成双足足弓结构破坏,未达伤残程度。
[1]《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研究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操作指南与实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296.
[2]侯书健,程国良,方光荣,等.双侧第二足趾移植修复全手及全手指缺损[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