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摘 要: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政治生活》相关内容的“语言表述”进行分类、归类和系统总结,来把握知识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教材因内容模块化编排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知识点零碎、不够系统的问题。
关键词:分类;归类;思想政治;政治生活
很多同学学习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时,总觉得知识点零碎,不够系统,难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与教材内容模块化的编排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语言表述”进行分类、归类和系统总结,便于我们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下面是对《政治生活》知识点的分类、归类与总结:
一、“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制治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二、“原则、准则”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实行民主决策的重要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坚持政教分离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特征、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基本路线的两个显著特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我国宗教的特点、国家主权的特性、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四、“宗旨、核心”
政府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联合国的宗旨、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五、“方针、政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基本国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六、“本质、实质”
国家的阶级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本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主张搞多党制的实质、宗教的本质、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七、“要求(或途径)”
公民如何行使选举权和监督权、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政府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怎样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政府权威的树立、公民向政府求助的主要途径、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体要求、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需做到的几个方面、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八、“职能、职权、权力、权利”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国政府职能、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政协的职能、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权、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权、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九、“基础、前提、保障(保证)”
民主的保障和专政的基础、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我国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我国政党制度存在的根本前提、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政治基础、国家合作的基础、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前提与和平的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十、“意义、优越性”
民主决策的意义、民主管理的意义、民主监督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作用和意义、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十一、“关系”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关系。
十二、“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的几个部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影响国家关系的因素、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十三、“地位或作用”
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公民政治权利中的地位、政治自由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安理会在“维和”中的作用。
十四、“方式、形式”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民主选举的方式、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方式、国家行使职能的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方式、主权国家对外活动方式、政权组织形式、国际关系形式。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