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山
摘 要:教学思维、方法的改变必将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一次全新的挑战。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也成了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三维目标;师生互动;实验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越来越得到体现,整个教学活动也将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开展。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一维),过程与方法(二维),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人们思考与谈论的热点之一就是“三维目标”,现就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注重三维目标的确定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它是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三维目标。那么三维目标设计的科学性与正确性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确定三维目标之前,必须对文本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解读,从而科学地确定“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同时对自己所教的对象,也就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一个深入的分析,恰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上,我们不能仅仅依附于教学参考,还应与我们的课程资源、区域状况及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相结合,达到高于文本的价值导向。
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实施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和落实三维目标,首先要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执行的三维教学目标,其次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生物学的特点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实现三维目标。利用学生对已知生命活动和现象的观察认识,创设问题,引起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的三维目标能够很好地实现。因此,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中的教学都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在生物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要紧密联系生活,具有现实性。其次,在创设问题时,也应注意情境的趣味性及层次性。再次,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往单向传输的操作模仿式教学,是同片面强调巩固知识、获取技能的实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想通过实验课实现多重教学目标(既要服务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就必须建立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双向实验教学模式。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这是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等,使得高考中生物实验的分值所占比重进一步加重。这就要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也同时需要进一步改革。
第一,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对实验课的地位、与理论课关系的认识应是摆脱实验教学困境的关键。在生物学的研究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都需要坚实的实验做基础。因此,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发现理论课上遇不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实验课和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第二,改进实验评价方法,建立正确的实验教学导向。改进实验评价方法,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评价内容,二是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既要考评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和实验用具使用原理的理解,更要考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对实验成功与否的认定不仅限于是否得出实验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是否参与了实验的过程,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只有多种评价方式互相补充、综合应用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实验的真实水平,才能体现出生物实验的教学目标。
第三,采用多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只要学生做了思考,教师就应该给予不定期的鼓励,而且采用多种鼓励方法,激励学生都动手参与。
由此可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的三维目标。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茅山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