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
语文教学是弘扬人文精神的主阵地,承担着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高职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高职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作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高职语文 人文精神 思考与实践
高职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普遍共识,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而要唤醒人格心灵,陶冶情操,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有人性、有情感、有灵魂、有教养、有信念的人,归根到底是要靠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来实现。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曾指出:“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所以说,语文教学是弘扬人文精神的主阵地,承担着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一、高职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是最能直面人的生命,体现生命关怀,为提高人的生存意义而存在,以人的生命展现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对学生人格完善,思维丰满,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
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华文学宝库中不乏彰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篇章,这些使人奋发向上,豪情万丈的诗篇每每感染教育着无数人,让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奋斗。但在今天,市场经济日益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时代,一些人迷惘了,徘徊了,甚至有人高喊“爱国主义过时了”,把“爱国者”称为“爱国贼”,还有人祭出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陈词滥调,为自己的极端个人主义彰目。面对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面对思想混乱、价值多元的冲击,高职语文课堂更应高擎爱国主义的旗帜,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中接受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涵养,让志士仁人的爱国精神、坚定信念、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感染、洗礼学生,使他们深深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之认识到肩负的民族振兴和祖国强盛的历史责任,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曲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一首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李白笔下蜀道的险峻、庐山的壮美,杜甫笔下泰山的博大、长江的雄浑,无不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从而从心底升腾起一股民族的自豪感,读岳飞的《满江红》,让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歌,让他那忠君爱国,奋勇抗金,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再一次教育激励年轻一代。我们还可从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诗句“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那甘愿为祖国奉献自己血肉之躯的深情呼唤中受到感染,并有意识地结合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培养他们立志为祖国建功立业的美好道德情操。学习屈原的《招魂》,让学生体悟屈原那不随流俗沉浮的高洁品行,感受他那敢于以死明志的巨大人格力量。作为21世纪的高职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拥有屈原那一份良心、道义和凛然正气。结合当前“反腐倡廉”“讲正气”的时代主旋律,培养学生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敢于见义勇为的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追求,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健康美好情感和充满生活情趣的人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学习生活压力大,再加上对商业化的过度追求,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情趣缺乏,情感冷漠,他们对生活、对美的事物缺少发现和感动,因而也无法欣赏美,创造美。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强化人文教育,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分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事物,欣赏美的德行,激发起其心灵中美好情感的浪花,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与美的享受,帮助他们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美的操行。当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了,才会在当今这个科技综合,情感荒漠的时代用语言去润色自己的生活,让身边的生活重新泛起诗意的涟漪。比如,学习《春江花月夜》《荷塘月色》让他们感受自然景色幽美秀丽,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又领略了祖国江山的雄伟壮阔,而学习《背影》《爸爸的花落了》,我们又从浓郁的父子亲情中读出了人性美、人情美。只有心中有了美,有了爱,才会珍惜自己,关爱他人,才不会对别人的痛苦熟视无睹。如读《祝福》时,我们不会再嘲笑祥林嫂“我真傻,……”的唠叨,而是会深深同情她人生的不幸,我们不再将孔乙己挨打急着分辨“窃书不算偷……”停留在嘲讽、挖苦的层面,简单的将繁漪看成一个乱伦,不守妇道的女人,而是站在人性人情的角度,表达我们的人文关怀,并让人性美的光辉深藏学生的心间,才能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美好情感和充满生活情趣的人,对他们的精神成长将有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层出不穷的校园自杀事件,绷紧了人们的神经,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很大的伤害,高职院校的学生亦是如此。学生们害怕困难,情感脆弱,经受不住打击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大都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而实施人文教育,走进中华文化的文学宝库,可以让学生从志士仁人的语言和行动中得到启示,增添勇气和力量,从而走出心理困扰。使他们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并努力去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达到对现实,对人生,既执着深情,又豁达超脱的理想状态。比如,走近孔子,了解他为民请命,“知其不可而为之”所表现出的博大胸怀和坚韧态度,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所传达出的不畏挫折、百折不挠的意志与精神,读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可以引导学生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及如何善待生命才不枉此生。再如宋代文学大家苏轼,他的人生起起落落,倍受挫折和打击,但他面对磨难,仍处之泰然,豪不为所困,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被发配岭南时,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等诗句,这种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格情怀和胸襟气度,足以为后人学习的楷模。通过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旅途,难免会遇上暴风骤雨,急流险滩,甚至灭顶之灾,但只要不自暴自弃,并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与之抗争,把挫折看成人生的洗礼,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一定能战胜困难,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拥有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品质。
二、高职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
人文精神的培养靠训练是无法实现的,灌输、说教对强调个性,具有叛逆精神的新一代来说,更是徒劳,只能通过不露痕迹地、巧妙地融人文教育于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进行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经由语文课堂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1.通过语文课堂上古今中外优秀文章的阅读欣赏获取人文知识
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荟萃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其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无不表现出鲜明的人文色彩,其中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无不以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动人的情感,引领着学生对美的认识、理解、发现和欣赏,激发起学生心灵中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如《礼记·礼运》篇《大同》中孔子对人类社会理想的宏大叙述,屈原的《渔父》中表现的忠贞为国、至死不渝的崇高品格,霍金的《我们的宇宙图像》对科学问题的生动阐发,《长恨歌》中杨贵妃与唐明皇天上人间、至死不渝的深刻爱情,《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的幽美意境,都让学生领略到人文世界的无穷魅力,让他们获取了无尽的精神营养,受益终身。
2.通过课本剧排演等方式,感悟人文精神
课本剧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语言,无不吸引着朝气蓬勃、热情好动的高职学生。比如学生们像模像样地排演《欧也妮·葛朗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对课本里面所蕴含的道理和精神理解的也更加透彻,一些学生甚至还自己改编或创作课本剧,如《粉红女郎》《非诚勿扰》,等等,在排演过程中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人文精神,使中外优秀文化像春风春雨一样润泽心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3.通过文章写作,弘扬人文精神
写作是一种综合化的精神活动,往往能反映出作者的人生志趣、个性价值、为人处世,等等。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将人文性渗透其中,弘扬人文精神。
第一,扩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身边事、身边情到天地万物,尽情抒写,打破作文中的条条框框和思想限制,无论是爱国情,还是亲情、友情、爱情,只要是健康向上的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题。第二,鼓励学生写真情、写实感。文章应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倾诉,是心灵泉水的自然叮咚,学生的文字应该是飘在晴空的一抹云彩,它美丽多姿的,又洋溢着个性色彩,是人和文的融合,因此,我们应提倡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心实情。第三,作文评语中渗透人文性。真心倾注自己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劳动,给他们以真诚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怀,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因成就感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完美的人格。
(二)在语文活动中,弘扬人文精神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也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礼仪交际能力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聘请院外名人、学者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讲座,让他们深邃的思想,智慧的火花,启迪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举行板报比赛、举办英模报告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辩论赛、朗诵会等不拘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另外,在课外还应该多举行些走访、参观、游览等活动,并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结合,让学生投身大自然,直面现实,走进生活,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篇佳作,另一方面还可激发其家乡情、报国志,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人文气氛的创设,渗透人文精神
创设人文气氛与社会、媒体都有关系,但课堂人文气氛的创设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老师上课,都会很注重营造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同学;用慈爱的目光与他们交流,用言语和行动拉近与他们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从人格上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给予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比如肯定学生发言中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通过对一篇文章的各抒己见,从中汲取精髓,这无疑是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课堂人文气氛的创设当然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场景的布置,音乐的配合,等等。积极、乐观、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活动更为顺畅,能把语文课堂变成营造学生幸福感的天堂,养育学生人生诗意的乐园。
社会和媒体等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气氛的创设也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社会和媒体都来关注人文教育,支持人文教育的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创设人文教育的气氛,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积极实践。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热情参与。只有这样,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才能使语文教学闪耀着人文之光,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1]谢丹.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文理渗透.试论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赤峰学院学报,2008,(10).
[2]张冬梅.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科学,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