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席 于原明 张璐
随着高校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高校全校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文化课程的开展也非常重要。通过适当选择文化课程内容,重点突出中国特色文化,了解留学生的文化需求,适当微调教学内容,旨在为其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知识窗,使其尽快融入中国院校学习环境以及周边社会环境,减少中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同时培养起亲华情结。
文化课程 儒家思想 书画篆刻 中华武术 传统节日
一、引言
随着高校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高校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各高校都给留学生安排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宣传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不同程度地帮助留学生更好、更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让留学生更快地融入到中国的学习环境,克服文化冲击,加快其文化适应,从这方面来讲,外训期间的文化宣传对于中外交流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留学生对于中国的悠久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同样也非常感兴趣,他们会把在中国学习期间结下的中国情谊带回他的故土,向其他人继续宣传,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中华文化传播做出很大的贡献。本文旨在对来华留学生教育问题上,从中华文化课程的角度出发提出宣传策略,以期创造更加优化的对外教育环境,使留学生们尽可能缩短来华适应期,并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情结。
二、文化课程的重要性
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过程,文化常常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作为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其认识作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人文特色、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特有文化能够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增长他们的知识,适应中国的留学生活。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社会价值,等等,与中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有时会让留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文化冲突。对于第一次背井离乡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新的环境是一个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试想,身处异国,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衣食住行诸般事情都得靠自己搭理,这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通过文化宣传课程,可以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让留学生尽快地熟悉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风俗习惯,从而实现入乡随俗,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再者,中国文化教育对于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和国外友好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缺少了解、误解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敌视东方中国,否定、排斥中国文化,进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中国文化教育正是消除由于文化隔阂、误解而产生的冲突的一个有效途径,让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尽可能地多了解中国,尽可能的接受中国文化,把他们培养成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发挥促进中国与留学生本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作用。向世人宣传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对外友好情怀,对增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发展友好关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文化课程的内容
中国文化可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面极为广阔。孔子、老子等先贤的思想智慧,汉字的诗意、书法的潇洒与凝重,品茶与饮酒中的况味人生,深巷民居、烟雨迷离的江南园林,动静相生的中国功夫和围棋博弈背后的哲学意蕴,举不胜举。对于留学生开设的文化课程内容却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是课时有限,不能与专业课争夺时间,二是文化课程内容必须有所选择,重点突出,凸显特色,同时要了解留学生的文化需求,适当微调课程内容,但是教学目的不变,就是为其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知识窗,使其尽快融入中国院校学习环境以及周边社会环境,减少中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情结,愿意做一名中国文化宣传使者。以下是部分文化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第一,儒家思想。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样的思想并驾齐驱,儒家思想是世界文化之林中一朵奇葩。在西方人推出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美国人则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21世纪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美好福祉,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何消解这些社会负面现象,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成为人类必须共同面对和关注的问题。20世纪末著名的《巴黎宣言》就昭示世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见,儒家思想对于人民追求世界和平的梦想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贵和谐 , 尚中庸”。儒家认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他们彼此之间虽有不同却彼此不相冲突,和谐相处,共生共长。儒家“和合”观念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族与宗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旦世界各国皆达到这种“太和”境界,自然、社会、人、事都顺畅安宁,天下万物皆各得其位。向留学生宣讲儒家思想是助其走向世界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方法。
第二,书画篆刻。
中国画狭义上是指传统之山水、人物、花鸟之属,大半以文人画为旨趣,以水墨(或加彩)施之纸绢者,乃得称为“中国画”或“国画”。梅、兰、竹、菊,岁寒三友,乃至深山论道,野渡无人,松荫高士,芭蕉仕女,等等,加上诗文款识,书法篆刻。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智慧结晶,是思想含量、文化含量、艺术含量极高的画种,潘天寿先生称它为“文中之文”。此评价高度不单纯是艺术技巧的高度,更是人格修养、民族精神的高度,是“技道合一、出神入化”的高度。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就是架于语言与非语言之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一座桥梁,能使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为深沉与丰富。每当我们欣赏佳作时,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次美的沐浴,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修养的积淀。外国留学生在优秀中国画面前也是流连忘返,只是对于他们来说欣赏中国画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文化市场比如北京秀水街买中国画的时候就能看出他们在这方面欠缺鉴赏能力。介绍中国画的目的就是通过展示国画名作,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画风,从而进一步探究每一幅经典名作所蕴含的中国美学思想,体悟东方特有的哲学道理。
汉字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殷商开始,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华,直到今天仍繁花似锦,昌盛不衰。它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放射出灿烂的光彩,无色而具图画的韵律,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留学生对于中国方块汉字已经赞叹不已,中国人却又能用柔软的毛笔写出或“飘逸”,或“严整”,或“轻灵”的书法作品来。他们都想了解书法家是怎样运用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在宣纸上留下浓淡、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千变万化的线条的,而这些线条如同西方音乐、戏剧、舞蹈一样产生优美的节奏感。书法介绍着重介绍字体的演变、汉字的书写规则、笔画的书写方法等,以及书法作品的欣赏。
篆刻艺术古人称其为“方寸艺术”,是言其能“小中见大”,容无限内容于径寸之中。篆刻运笔有轻重快慢、方圆转折、收放藏露等变化,体现出或清秀飘逸、或粗犷豪放等不同的艺术个性。篆刻文字结构多变,笔划有长短粗细、疏密有致、舒展伸缩等。篆字书体很多,常用的有小篆、缪篆、大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发展与中国文字演变紧紧相连。从甲骨文、钟鼎、篆籀、金文,到石鼓、诏版、砖瓦、钱币及东周各国的大篆异文,经过“秦八汉六”对文字的不断调整,到汉魏晋唐出现的隶、真、行、草的统一规范文字,完成了中国文字独特的演变发展之路。篆刻艺术也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经过了周秦两汉及明清两次的发展高峰。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人画,诗、书、画、印,四美俱全,一度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
第三,少林与太极。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特别是近几十年武打电影让中国功夫名扬海内外,留学生一说起中国功夫都列举出很多明星来,例如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卧虎藏龙、功夫熊猫等国际知名电影更是让中国功夫走遍全世界。中国武术之乡众多,单单一个河南省,就是中国两大著名拳种少林拳和太极拳的发源地,其中嵩山少林寺更是闻名天下。少林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历史上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每每提起少林寺,留学生都摩拳擦掌,高声呼喊“我要上少林寺学拳”。了解少林禅武合一特征可以帮助留学生多角度的了解中国武术文化。
留学生也想学太极拳,他们认为太极拳像瑜伽一样,让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目前我国正在将中国武术大力推向世界,太极更因参加人数最为广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武术运动,被中国武协视为武术进军奥运会的突破口。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武学理念与柔和易学的招式,受到没有武学基础和想达到更高武学境界的外国朋友的喜爱,他们学习太极拳的热情很高,2012年山西传统杨氏太极拳第四届国际邀请赛中就有来自五大洲18个国家33个城市的代表团参赛,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太极拳功架自然到位、动作柔中带刚、行云流水,从中可见太极拳在世界的传播的成功与广度,验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至理名言。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道家哲学和道教养生术,它遵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理念,通过太极拳演练,可以帮助演练者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留学生了解并学习太极拳,进而明白让太极拳能够四两拨千斤、柔弱胜刚强的不是招式和蛮力,而是武当代代相传的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精神,明白“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
第四,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与传递着传统。人们利用传统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与加强。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群体性庆祝活动,其核心功能在于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亲族团结、社会和谐,培育人们美好情操、发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喜庆的锣鼓鞭炮、大红的灯笼、浓郁中国特色的民族歌舞和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使得外国留学生身心雀跃、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令他们为之倾倒,也是他们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他们很喜欢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喜欢饺子,愿意感受烟花爆竹红灯笼的热闹气氛;了解清明时节中国人都回乡祭祖寻根,缅怀先烈的感恩情怀,积极参加、亲身体会在春寒料峭中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去亲近大自然。更别说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合家团圆,那种节日的浪漫诗意,充满人间温情,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留学生回国时都不忘带上一个中国千年结,每逢中国传统节日,他们都会打国际长途电话为我们送来美好祝福,这份感动无不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极大感召力。
四、文化课程的开展方式
文化课程的开展方式主要是教员利用多媒体重点讲授核心内容,协助留学生阅读相关中国文化读本、观看中国文化外语视频资料,或浏览国际互联网上相关内容,交流心得体会,认识中西文化差异,观察古今文化异同。另外,利用节假日、周末等空余时间组织留学生外出参观见学,让学员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学员参观中国传统文化基地,例如参加庙会、参观北京故宫、三孔、泰山、泉城济南等地,亲身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亲华情结,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际外交、文化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文化课程是展现中国文化的一个友好平台,旨在帮助留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中国文化,并使其身心都受到熏陶,从而喜欢上中国文化,愿意成为一名中国文化大使,多方宣传中国文化、宣传中国的友好外交姿态、宣传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与人为善的崇高品质,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恶意宣传,提升中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美好形象,这正是文化课程开设的最根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局黎东.文化与国家形象、国际影响力.当代世界,2005,(12).
[2]陈书禄.中国文化概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3]马敏.中国文化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陈炎.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
[5]王岳川.大国形象与中国文化输出[J].随笔,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