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根本所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至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务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心奉献给他们。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故而,我们理当坚决摈弃“我要你学”的那老道低效的讲堂模式,旗帜鲜明地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实践新课标、践行新观念。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语文出版社出版)第一单元教学告一段落,拟以“语文园地一”的阅读欣赏文章——叶圣陶的《风》做为总结篇。经过一番冥思苦想,致力精心设计安排,准备搞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朗诵。
那是我印象最深、感触良多、收获颇丰的一节课——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风”字。“同学们,我们共同欣赏叶圣陶老先生的《风》。”我还想说下去,却欲言又止——我的出现,我的板书,我的开场白,并没能引起几个学生的注意,倒是不少写着的、画着的,更有几个同桌,旁若无人似的,比划着,有说有笑。
面对如此状况,我有些尴尬——先前杜撰的自以为得意的教案宣告报废,因为它不适合这些孩子们,尤其不适合今天这节课。脱离孩子生活实际,违背孩子心理需求的教学设想、教学设计及编排使不现实的。敢于否定自己需要勇气,善于应变创新则需智慧。
教育大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孩子如此投入,这般尽情,定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如果老师仅仅是为“面子,”顾及所谓的“师道尊严,”不问不查,妄加责斥,以至大发雷霆,定会重创童心,扼杀学习激情。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爱好是求知的益友。我何不抓住良机,寻个究竟,或许会有意外惊喜。
我面带微笑,“大家怎么这样兴奋?”边说边走近兴致正浓的学生。其中一个怯生生地站了起来:“老师,我们错了。”他以为我要批评大家,不敢抬头,显得很拘束。
“不!老师没有怪你们,更没有批评大家的意思。老师着实想知道,是什么让你们这么着迷。”我抚摸着他的头,示意他坐下。
“是‘风!”一个平时寡言少语的女孩子道出其中奥妙,逗得大家一阵欢笑。
奥!我忽然想起在《看不见的风》的教学中,曾经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不叫作业的作业——到大自然中去,留心观察,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你们心目中的“风”这么多天过去,我的印象有些模糊,可孩子们是认真的,总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我好不高兴。
如果说当时教学《看不见的风》的时候,孩子们见到的是“风”的影子,认识肤浅,了解一般,那么,今天这节课孩子们见到的则是“风”的真相,对“风”的了解和认识更进一步更深化了。
“我做为你们的大朋友,对‘风同样感兴趣。”为彻底消除学生的顾忌,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不中断孩子们或说或写或画的思路和激情。“好吧,谁先说一说你现在了解到的‘风?”个个稚嫩的小手高高举起,张张奶气尚存的小嘴争相抢言:
“咱们教室的电扇一转起来,可凉快了。”
“前天是我的生日,爸爸点燃生日蛋糕的蜡烛,一段生日歌之后,我鼓足一口气把蜡烛吹灭。”
“教学楼上的彩旗,操场旗杆上的国旗,随风飘扬。”
“今年,叔叔家的小麦全被一场大风刮得趴在了地上。”
“姑姑在塑料大棚栽草莓,种西红柿,卖不少钱呢!一天夜里刮挺大挺大的风,把盖在大棚上的塑料布扯得一条一块的,急的姑姑直哭。”
“电视上演过什么龙卷风。”
“还有讨厌的沙子暴。(孩子把沙尘暴说成沙子暴)”
“假期我跟爸爸去旅游,我看见那里满山满岭遍是高高的铁塔,塔顶戴有几根那么大的翅膀。听大人讲,那是风力发电场,不用烧煤,没有污染。”
听着演说,我心激荡,多聪明的孩子呀!随时随地都在搜集风的信息。
转而在看埋头作画的,其中一幅画面上,一排高大整齐的林木,将沙漠和村庄、耕地隔开。“画得真不错呀”我赞叹他的想象,欣赏他的画作。
“表叔在林木局(孩子把林业说成了林木)工作,他讲多种树木,可挡住大风,拦住沙尘,保护土地,保护家园。”
在画面一角,还写有“植树造林、治风治沙”两行铅笔字。
那场景,那气氛,是我始料未及的,我非但没有把废掉事先精心设计的教案感到懊丧,反而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适应课堂实际情况,顺势推波助澜,巧妙再创新设计,喜得奇效而心存庆幸。
在高潮迭起,玩意正兴之际,我及时收缰勒马,对学生的用心学习予以充分肯定,对他们的善于观察、流畅表达除激励表扬再投以由衷的鼓掌祝贺。
“同学们,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有为善人类的一面,比如风去暑热,风力发电等,又有制造灾难的一面,比如台风、龙卷风,损毁田园,财产,甚至伤害生命。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知识,长大以后去研究‘风,治理‘风,改造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听着老师的话,孩子们笑了,笑得是那样甜。
“请大家打开书本,齐声诵读叶圣陶的《风》”
谁也没有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
……
朗朗童声,悠悠韵律,在教室激荡。愉悦快乐的气氛,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乐学,老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