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禽流感

2013-05-15 08:55阿碧
检察风云 2013年9期
关键词:致病性禽流感流感

阿碧

2013年2月19日,上海市发现世界上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为87岁的男性上海市民。3月4日,该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此后,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逐渐出现H7N9禽流感病例。基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首列H7N9禽流感病例出现之后,相关机构就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告知疫情的发展情况,做到了相关信息较为公开透明。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开展了疫情溯源和源头控制工作,及时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这一系列措施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新的传染病疫情时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应对机制。

禽流感为何会感染人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在20年前,若是说某人患上了禽流感,听起来一定像是骂人的话,因为那时尚未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况且,那时老百姓对传染病的认识还不足,一般认为人不会患上动物身上的疾病。1997年,中国香港出现全球首例人感染禽流感。2003年,中国内地出现首例人感染禽流感。

近年来,各种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呈现多发态势,人们逐渐认识到动物界是一个整体,某种动物患病或携带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其他动物包括人都可能遭殃。虽然动物疫病向人类传播是不幸的事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张,人类必然会侵入到其他动物的领地内,和其他动物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感染上其他动物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大。

能传播给人的动物疾病称为“人畜共患疾病”,是近年来各国正在加紧控制的一类疾病。当然,并非每一种动物的病原体都会传播给人,因为人和其他动物的生理结构和体内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在一种动物体内能存活的病原体,到了另外一种动物的体内未必能适应。对于禽流感病毒来说,它本身是不能适应人体的环境的。但是,禽流感病毒也很强的变异本领,它通过和其他动物或人自身携带的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组之后,就变得十分强悍,可以在人体内安营扎寨,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我们已经熟知的一个名词,而禽流感病毒是一种甲流病毒。依据禽流感病毒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不同H亚型可以与N亚型相互组合,可形成多达14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HANA。这就是H5N1、H7N9等病毒名称的来历。由于种属屏障,并非所有的禽流感都会传播给人,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传播给人。以往已经确认的会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H7N7、H5N2、H10N7, H7N9为新出现的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后,患者出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约为33%。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

H7N9禽流感从何而来

H7N9禽流感究竟从何而来?民间最广泛流传的猜测是死猪事件引发的。两个公共卫生事件的确有相当大的巧合度。今年二三月黄浦江上游出现了大量死猪后,人们就对潜在的健康威胁忧心忡忡。就在此时,H7N9禽流感出现了,而且首先出现在水源地受到死猪污染的上海。这样,人们难免会把两者联系起来。

人们把死猪和H7N9禽流感联系起来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甚至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虽然禽流感病毒产生于禽类,但是它可以感染其他动物,尤其是猪更容易感染。在所有的家禽家畜中,猪是最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的动物,它不仅会感染猪流感、禽流感猪,甚至会感染人流感。因此,猪有流感病毒“储藏器”和“转换器”之称。在欧洲,就曾发现猪群出现H1N1和H1N2流感的案例。在人、猪、禽密度大且相互距离又很近的地区,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发生重组的可能性就很高。因此,在H7N9流感出现之后,不仅民间猜测,而且有一些学者推测,H7N9先感染了猪,在猪体内发生重组后再感染人。

要消除人们的误解,自然不能只靠推测和猜测,得靠科学的检测手段。在黄浦江死猪事件发生之后,检测部门就抽查了留存的死猪样本,结果仅检出不会传播给人的猪圆环病毒。在H7N9流感出现之后,相关部门还对34份留存死猪样本进行了禽流感专项检测,也未发现禽流感病毒。日前,世界卫生组织也称疫情与死猪事件无直接关联。那么,H7N9究竟来自哪里呢?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不太确定,科学家推测的最大可能性是候鸟传给家禽,家禽再传给人。

3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病例样本中分离了H7N9禽流感病毒,完成鉴定和全基因序列分析。综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学双方面证据,提示引起此次疫情的流感病毒为禽源。据农业部组织专家会研讨认为,从家禽、鸽子中分离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与人体中分离到的病毒高度同源;该病毒来源不明、传播途径不清,不排除通过候鸟迁徙带入国内的可能。

当携带病毒的野鸭、大雁等候鸟往南迁徙过冬时,其带有病毒的粪便及分泌物会污染迁徙沿途的水源、土壤等环境,当地禽类一旦接触带有病毒的环境,便会感染禽流感,病毒便在家禽、留鸟、候鸟之间互相传播,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与之接触的人类,造成暴发。而中国是鸟类迁徙的重要目的地,又有长期密切接触家禽的现状(特别是大量的散养家禽),候鸟把病毒传播给当地禽类,禽类再传给人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由于候鸟过冬迁徙范围一般较大,随着气候从南向北逐渐转暖,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预防措施,提防禽流感发病地区随之北移。

H7N9禽流感会大流行吗

当某种传染性疾病影响到一个广大的地理区域,就称为大流行,以前人们称这样的流行病为瘟疫。除可造成死亡、摧毁城市、政治、国家、瓦解文明,传染病大流行甚至会令一个族群或物种灭绝。若人类有幸控制疫情,则可能更加健全医疗质量、改革相关制度,进而提升人类福祉。目前,H7N9的病例还比较分散,没有出现集中暴发的情况,还没有成为大流行传染病。一种疾病成为大流行传染病的前提条件是要能在人际之前传播。目前H7N9的传播途径还比较单一,主要可能是从禽传播给人,还没有出现人传播给人的情况。也就是说,H7N9病毒目前还不是很厉害,还不能通过呼吸、唾液、飞沫、痰液接触等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H7N9病毒会不会演变为人际传播病毒?那就要看它的基因变异到什么程度。对于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舒跃龙称,这个病毒肯定会变异,但往哪个方向变?目前“没有人能够猜测到”。有可能变成人际传播病毒,也可能变成对人类无害的病毒。如果病毒稳定性不高,潜在风险就会更大。当前唯一的办法是通过监测网络,及时分析各地、不同时间点出现的病毒变异情况。中国流感监测网络有400多个实验室,将在防控H7N9流感中密切监视病毒的变异情况。

最近,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领导的研究小组称,新型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可能比普通流感病毒快8倍。该研究小组从内地权威机构获得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他们在4株H7N9禽流感的表面血凝素蛋白基因中,有1株有明显的相对其他3株的变异。在血凝素蛋白的560个氨基酸中存在9个变异。对一般的流感病毒来说,如此短的时间里只会有一两个氨基酸发生变异。贺建奎说:“H7N9禽流感病毒仅仅一两周内就出现多种变异。变异速度也许尚未赶上艾滋病病毒,但对于流感来说,这种变异速度已经很罕见了。”

如何科学地发布疫情信息

在一些已知的传染性疾病中,部分可对人类造成重度伤害,或是可能引发大流行,许多国家因此借用政府的公权力,协助医疗体系严密监控这类疾病的发生及后续发展,避免疫情扩大,这些传染病称为法定传染病。在相关法律下,通常医师有义务依照疾病分级,在指定的时间内或以规范的流程对卫生主管机关进行通报。H7N9禽流感不属于原来的法定传染病,但国家已经将其纳入报告系统,实行网络直报制度,一旦出现将随时报告。

十年前“非典”大面积蔓延,相当一部分责任在于相关部门隐瞒疫情,而且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虽然中国对突然出现的H7N9流感的处理方式已赢得了各国科学家的称赞,但是由于政府以前出现掩盖公共卫生状况的行为,加之这次公共卫生信息发布的时间和详尽程度不能令老百姓完全满意,导致网络上仍然出现了不少谣言,成为防控H7N9的不利因素。一位网民在微博上写道:“人们主要担心的不是禽流感,而是出现掩盖和透明度缺失的情况。不信任感要比H7N9令人害怕得多。”一些网民和媒体质疑为什么政府用了数星期时间才宣布这种禽流感的病例,特别是在其中两名患者今年2月就已染病的情况下。

H7N9禽流感是一个全新的亚型,在全球尚属首次发现,确认和通报所需时间较长,要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操作。然而,如果从发现到确认的时间过长,又会引发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怀疑。因此,在新型传染病出现后,如何组织强有力的科研力量攻关,尽早公布真实疫情,是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做的事情。当然,政府机关也不能因为要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而发布不确切或不科学的消息,那样反倒会引发恐慌,可能会得不偿失。比如,这次H7N9流感出现之后,一些地方政府有关喝板蓝根冲剂防流感的建议就遭到了老百姓的嘲笑,并且在中国的学术界引发了争议。

最近一股抢购板蓝根的潮流是从江苏省的一条公共建议开始的。4月3日发布在江苏省卫生厅网站上的这条建议呼吁专家研究中药在治疗新型禽流感方面的作用。但最引人关注的则是板蓝根可以预防感染的建议。之后,南京市政府则发布命令,称不提倡使用板蓝根防治禽流感。对于自相矛盾的政府建议,一些人尤其是网民极尽嘲笑。中国医学界的普遍观点是,板蓝根过去可能被证明有一定的对抗病毒作用,但在治疗H7N9病毒方面还缺乏研究证据。

如何防控H7N9禽流感

病毒是个奇怪的东西,对于一种动物来说可能不致病或致病率较低的病毒,传播到另外一种动物体内则会致病甚至致死。H7N9则是这样一种病毒,它对禽类来说是一种低致病性病毒。然而,一旦这种病毒传播给人,其致病性则大大增加。以往的禽流感病毒(比如H5N1)大多对禽类来说是高致病性的,会先在禽类中暴发,防疫部门一旦观察到这个现象后会立即加强对人的预防。而H7N9就相当于一种“隐形病毒”,在禽类中难以监控到,只有人发病了才知道,这就增加了防控难度。尽管如此,我国的防控工作还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人们和畜禽混合居住是导致传染病暴发的潜在因素。由于H7N9病毒潜伏期为7天左右,持续阻断人禽之间接触,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尤其是减少病毒快速复制过程中随机化形成的突变可能。为了防控疫情,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采取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做法—扑杀检出H7N9病毒的动物并关闭活禽市场。根据农业部的相关法规,如果在活禽交易市场发现禽流感阳性动物,整个市场的动物全部都要扑杀;如果在养殖场的某一栋禽舍发现禽流感阳性动物,就把这一栋全部扑杀。从4月6日起,上海市暂停活禽市场交易。此后,江苏南京、苏州、镇江等地也先后跟进。

患者到了医院后,尽早检测出病例是应对H7N9流感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消息称,H7N9病毒检测试剂已于2013年4月2日前到达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将先后启用该试剂。目前还没专门针对H7N9研制药物,因为不清楚它会不会大规模流行,如果患者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就有必要研制专门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H7N9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目前,也没有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官员表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苗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疫苗研究即将启动。不过,预计最快6个月才能研发出新疫苗。

根据研究人员的监测,H7N9病毒的快速变异让人们很难预测这种病毒将怎样演变。南方科技大学的副教授贺建奎说:“我们不清楚它将变异成无害的病毒还是危险的病毒。我们目前拥有的病毒样本太有限了。但是政府必须对此有所警觉,并做最坏的打算。”根据最新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对H7N9流感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一旦H7N9变异为人际传播病毒,致命禽流感就可能大规模暴发,政府将会采取更强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与患者和疑似患者接触过的人员,很有可能对整栋楼或一小片区域进行隔离,就像十年前“非典”暴发时所采取的措施那样。

栏目主持人:刘雨濛 lymjcfy@163.com

猜你喜欢
致病性禽流感流感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秋季谨防牛流感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