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盛世兴起为何选择的是刘恒?

2013-05-14 16:51刘湖平吴政曾绍军
卷宗 2013年1期
关键词:刘恒西汉

刘湖平 吴政 曾绍军

摘 要:秦汉之交,群雄并起,大浪淘沙,楚汉并立。经过4年、双方投入总兵力达百万之众的楚汉战争,迎来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余年的长期统一局面。西汉初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经济萧条,百废待兴。文景两代实行:轻徭薄赋、抑制豪强、重视农业、厉行节约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的繁荣景象。因缘际会,盛世的开启为何选择的是低调的刘恒呢?

关键词:西汉;文景之治;刘恒

在王权时代,大国霸业的崛起、王朝的兴盛,无不与人才的选拔、尤其是领导人的确立密切相关,远古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是如此,秦汉及其以后的盛世亦是如此。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文献记载的盛世——文景之治来说,领导人的确立与汉王朝兴起的相关度更为紧密。西汉的第一个盛世为什么选择的是孝文帝刘恒呢?

一、“文景之治”前夜的政治格局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毙,其子刘盈即位,直到公元前180年太后吕雉崩,这15年的时间实际上是吕太后在统治着大汉王朝。随着吕后的驾崩,帝国的各种势力开始跃跃欲试,其时,左右帝国掌舵人的政治势力,一是功臣集团,二是刘氏诸王及宗室子弟,三是吕氏家族。应该说这三者都有机会与能力单独问鼎宝座,但此消彼长又相互牵制而不敢轻举妄动。这三种势力各有哪些特点呢?

1、功臣集团硕果仅存

随着高祖刘邦与吕后联手打击,文臣如萧何、曹参、张良故人西去,异姓王如韩信、彭越、黥布被一一剪除,可谓文臣凋零、将星殒落。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汉开国人才辈出、冠盖云集,即使雨打花落流水去,仍有中流砥柱精英在。吕后称制当政时,这些开国功臣的典型代表就有陈平、王陵、周勃、灌婴。他们或足智多谋,或刚正不阿,或能征善战,对汉王朝的稳定和走向是一种决定力量。

时任左丞相的陈平,在高祖时代离间项羽君臣、平定燕王臧荼、智擒韩信、解平城之围、荡平陈和黥布叛乱,可谓妙计叠出。太史公司马迁在评价陈平时说:“常出奇计,救分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史记·陈丞相世家》)。

时任右丞相的王陵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臣,司马迁说他:“陵少文,任气,好直言”(《史记·陈丞相世家》)。对高祖,他敢于直言;在面对刘邦关于天下得失对列侯诸将的询问时,他与高起两人回答:“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史记·高祖本纪》)。对吕后,他敢于回绝;太后称制后想封其吕氏子侄为王而询问王陵时,他决然回答道:“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 (《史记·吕太后本纪》)。对同事,他敢于质问;就封吕氏为王一事,吕后从陈平、周勃处得到了认可的答复后,王陵异常愤怒的质问他们:“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 (《史记·吕太后本纪》)。

时任太尉的周勃,一直跟随高祖打天下,他驰骋疆场、身先士卒。攻城掠地时,他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城楼的。在亡秦灭项的所有战斗中,拼杀在前,勇冠三军。在维稳平叛时,他浴血奋战,所向披靡。在打击匈奴、抵抗外侮时,他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司马迁在描述周勃时,用了大量简短有力的词——“得之”、“取之”、“破之”、“先登”、“最”。在评价周勃时司马迁不吝赞美之词说:“及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刘氏子弟人心惶惶

从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盈即位,到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在这15年时间内,实际上是吕太后在统治着大汉王朝。期间,大权在握的吕后,将屠刀挥向了看来人丁兴旺的刘氏子弟及亲属。

首先是囚禁赵王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并施以酷刑。“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吕太后本纪》)。戚夫人在痛苦中死去。随后,毒杀其子刘如意(“使人持鸩饮之”)——这是吕后杀的第一任赵王。这样,就去掉了吕后的心头大患。

接着,太后以毒酒恐吓齐王刘肥,刘肥不得不献上城阳郡并尊鲁元公主为齐太后才得以脱身。这样,既压缩了刘氏子弟的空间又打消了他的非份之想。吕后当执的当年,刘肥去世,其子刘襄即齐王位。

吕后七年,幽禁并饿死了赵王刘友(原淮阳王)——这是吕后杀的第二任赵王。

不出一月,由原梁王改迁为赵王的刘恢不满吕氏大权独揽含愤自杀——间接地,这是吕后杀死的第三任赵王。

这年的九月,燕王刘建病死,吕后派人杀了其后宫美人所生的儿子,因此没有后代,封国被取消。

死的死杀的杀,看似枝繁叶茂的刘氏大树,在吕后的“精心”修剪下,几乎成了残枝败柳,令刘氏子弟风声鹤唳、胆战心惊。此时,高祖血亲仅余下代王刘恒与淮南王刘长。对于刘恒,吕后也曾动过心思,就在吕后将死的前一年,“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史记·吕太后本纪》)。这样才躲过了一劫。(刘恒之所以不就赵王位,可能是怕走入历史的魔咒,之前历任赵王都没好下场,高祖时期的赵王张敖,因谋逆被废;吕后时期的三位刘姓王连接被杀或自杀。赵王这个王位专为叛逆而设)

3、吕氏家族甚嚣尘上

在吕后当政的15年间,她一边打击刘氏子弟,一边提拔吕氏子弟,打击刘氏是为了更方便的提升吕氏。前文已述她打压刘氏子弟的情况。吕后提拔吕氏子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她封吕氏之前作了许多铺垫,其手法是“先封死人,后封活人;先封外姓,再封吕氏”。

先封死人——没有代价,不会引起反弹;所谓“根正苗红”,封了死人是为了后封其活着的子侄。

先封外姓——打破祖制,破坏规矩,开先例;既然能封非刘氏,也就可以封吕氏。

从这点可以看出吕后的政治手腕成熟老辣。

在吕氏当政,尤其是她称制后,到底提升分封了哪些非刘氏子弟呢?

首先是让吕产、吕口统领南北二军,掌握京城的兵权。汉时的南北二军属御林军,是保卫京城的二支生力军。其次是让吕更始担任长乐宫(太后寝宫)的卫尉,专门负责皇宫的守卫。同时还让吕氏的一些子弟担任郎宫充当贴身侍卫。

接着,下诏追尊其已故长兄吕泽为悼武王(吕台、吕产皆为其子)。再封刘邦的外孙——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再封已故惠帝刘盈的后宫所生的五位儿子为“两王三侯”(刘疆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王、刘山为襄城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宫廷政变后,这五位王侯全被“清理”)。同时被分封的还有高祖时的功臣郎中令冯无择为博城侯、齐王刘肥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齐王的丞相贾寿为平定侯、少府阳城延为梧侯、吕神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张买为南宫侯。

以上分封看似公平公正,你有我有全都有,其真实目的是为封吕姓诸王作铺垫。

先后分封吕氏为王的有:

吕泽(吕后长兄)之子吕台——吕王,吕台去世,谥号为肃王。其子吕嘉继任为吕王,三年后被废黜。

吕泽(吕后长兄)之次子吕产——吕王,后改封为梁王。

吕台之子吕通——燕王。

吕释之(吕后次兄)之子吕禄——赵王,同时追尊其父(吕后次兄)为赵昭王。

先后分封吕氏为候的有:

吕(吕后之妹)——临光侯。

吕他——俞侯。

吕更始——赘其侯。

吕忿——吕城侯。

吕庄(吕通之弟)——东平侯。

吕荣为祝兹侯。

上述吕氏王侯中,地位最高、权势最甚者有三人,他们是:吕产、吕禄和吕更始。吕后病重及去世时,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着北军,有精锐的野战实力;吕王吕产统领南军,有近前守卫皇宫的便利;赘其侯吕更始担任长乐宫卫尉,直接掌管皇帝的安危。

可以说,吕后去世后,吕氏大有取刘汉代之的实力和可能,也有迹象显示吕氏正在朝这方面迈进。

诸吕大权在握、资源雄厚。大汉山雨欲来,乌云压阵,命悬一线。

二、诛吕群英谱

剪除诸吕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宫廷政变,也是一场回归正朔的流血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功臣集团与刘氏宗室里应外合,联手上演了一场精彩好戏,涌现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

1、陆贾穿针引线

面对吕氏集团的甚嚣尘上、咄咄逼人,功臣集团无能为力(“力不能争”),不但没有形成合力,甚至连其硕果尚存的主要人物——其时的右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由于积怨而面和心不和。幸好,客从高祖定天下的著名辩士陆贾,从中穿针引线。陆贾对陈平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降侯,降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及以五百金这降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这样,政务与军事首脑一笑泯恩仇,为诛除诸吕作好了组织准备。调和将相,陆贾功不可没。

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吕后驾崩于长安未央宫。由于之前她已作好了有利于吕氏家族的人事安排,以吕产、吕禄为首的诸吕准备对付硕果仅存的功臣集团,图谋大汉天子权柄。

2、刘襄勇举义旗

是不忍熟不可忍,刘肥长子刘襄其时继位为齐王,在得知诸吕“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的危急情况之后,首先用计逼死其相国召平取得齐国的统兵之权,随即调动全国的军队;其后再用计取得其邻国——琅邪国的兵权,遂发两国之兵,收复吕国、统一齐境,并向各诸候王宣告将“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一路浩浩荡荡向西杀来。

刘襄首举义旗,揭开了族诛诸吕的序幕,成为覆灭吕氏集团的重要外因之一。

3、灌婴临阵倒戈

相国吕产听到刘襄起兵的消息,立即派遣大将颍阴侯灌婴率兵迎击齐国。灌至荥阳,乃谋曰:“诸吕将兵居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荥阳,使使喻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其诛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灌婴手握重兵,待势而发,为功臣集团诛灭吕氏集团创造了极好的外部条件。

4、纪通斗胆放行

在内部,诛灭诸吕也需要一定的军事力量作保证,由于周勃早被架空,实际上成了光杆司令,如今他想进入北军掌握这支有生力量,有二个最大的问题,一是要进得去、二是要调得动。要进军营必须要有节符,要调动军队必须要有将军印信和虎符。这时襄平侯纪通发挥了作用。“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节,及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史记·吕太后本纪》)。纪通的放行,为功臣集团掌握重要的军事力量打开了方便之门。

5、郦寄、刘揭智夺印符

在周勃的指挥下,郦寄与典客刘揭一同到吕禄处劝他说“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不欺已,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史记·吕太后本纪》)。郦寄、刘揭智取印符给周勃掌握北军提供了可能。

6、刘章杀伐果断

亲手诛杀吕氏首要的是刘章。

刘章是齐王刘肥的次子,时任齐王刘襄之弟。他在高后二年从齐国来到长安,被封为朱虚侯,担任宿卫皇宫的职责。在其任期内刘章曾当面以歌舞的形式讥讽吕后,发泄对刘氏不得职的不平,还趁机手刃了一位逃酒的吕姓子弟。可谓有勇有谋。政变当日,在周勃指挥下,刘章先行率领1000多名北军士兵前往未央宫斩吕产于厕内,再劫持皇帝近侍谒者一同乘车到长乐宫,顺利击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吕产、吕更始的被杀,表示南军彻底瓦解,为诛除诸吕扫清了障碍。

7、刘兴居打扫战场

刘兴居是齐王刘肥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时任齐王刘襄之弟,他在高后六年从齐国来到长安,被封为东牟侯,与其二哥刘章一同担任皇宫宿卫。在政变后期,刘兴居主动请缨“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史记·吕太后本纪》)在府邸中诛杀了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和少帝,彻底清除了后患。

在周勃、陈平的指挥下,随后处死吕禄、杖毙吕,并发兵将吕氏家族老少全部捕捉,杀了个精光。取得了政变的彻底胜利。

陈平运筹帷幄、居中协调;周勃亲临一线、周密部署。同时,灌婴手握重兵保持军事压力在外,刘章、刘兴居果断执行于内,加上陆贾、纪通、郦商、刘揭协助帮衬,确保了诛除诸吕的行动取得完胜,

三、帝国继承人的产生

诛除诸吕取得完胜后,帝国继承人遴选问题成了第一要务。

家天下的礼制有两种继承选择方式:一是父亡子继,二是兄终弟及;传位原则为:传嫡不传庶、立长不立幼。

惠帝刘盈早逝无子,其后宫子皆已被清除,沿着惠帝这一条线,无论是哪种继承方式,都已走到了死胡同。如果从高祖孙辈中选择继承人,最有可能也是实力最强的当数齐王刘襄,他是齐悼惠王刘肥的长子,刘肥是高祖的庶出长子,故,刘襄乃是高祖的庶孙。当时的齐王如日中天,手握重兵(齐和琅二支军队),囤兵边界、虎视眈眈,加之齐地富饶,国土面积在诸诸侯王国中是最大的。其两个弟弟又在政变中诛吕有功,本来就打算政变成功后立刘襄为帝。史记: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口为上将军,吕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朱虚侯章以吕口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应该说刘襄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之所以未能如愿,一是齐王为庶出,与祖制不符;二是齐王为孙辈,不合功臣集团意愿,那些跟随高祖南征北战、平定天下的开国功臣们不想过早的离开权力中心。但若刘襄继承了大统,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年富力强的开国功臣们就得靠边站,他们的功名利口就会成为泡影,甚至是生家性命也会朝不保夕;三是齐王的外戚势力强大,一旦当政,难保不出吕后第二,这是最大的忌惮。史记:琅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令人欲复为吕氏也。” (《史记·吕太后本纪》)

这三点使得齐王刘襄无缘大统。

那么就只有从高祖的子辈中来选择继承人了,其时,尚存高祖之子有二位,一是其四子代王刘恒,二是其七子淮南王刘长。依据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唯一的选择就是刘恒。

从汉初继承人的选择过程来看,其组织原则就是私议公推——最早的“民主集中制”的雏形。刘恒当选的过程,史记这样记述: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13页)

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史记·吕太后本纪》)

从汉初继承人的选择标准来看,血脉上偏嫡讳庶,年龄上偏长讳幼,人品上偏仁孝宽厚,外戚方面,偏弱势、善良。

在王权时代,刘恒的即位,为“文景之治”盛世的开启,奠定了组织基础,是年,公元前180年,24岁的刘恒入主汉宫,次年(公元前179年),改年号前元。

参考文献

[1]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文景之治/史杰鹏著,重庆出版社,2007

[2] 史记/(汉)司马迁原著,蓝天出版社,2008

[3]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王立群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4] 史记/(汉)司马迁原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

[5] 史记注译/王利器主编,三秦出版社,1988年

猜你喜欢
刘恒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艺术感
Integrated silicon-based suspended racetrack micro-resonator for biological solution sensing with high-order mode*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Plasmon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graphene-coated wedge porous silicon nanowires with Ag partition*
西汉
知识追踪综述
莫让语文空对月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西汉名将周亚夫